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767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3:37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包括:由K×M×N个换热器单元组成的换热芯体模组,其中,K为换热芯体模组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为换热芯体模组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为换热芯体模组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向换热芯体模组淋水的喷淋装置,换热芯体模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与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内气体通道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与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外气体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风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进行设计,整个换热模块由多个小的换热器单元组成,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灵活的网格式拼装,解决了大换热芯体应用过程中的加工、运输、施工问题。

Modular composite indirect heat transfer core

Module combination type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cores, including: K * M * N heat exchanger unit composed of heat exchanging core module, wherein, K heat exchanger unit for heat exchanger core module height direction number, M heat exchanger unit for heat exchanger core modul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number of N heat exchanger unit for heat exchanger core module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number of heat exchanging core module at least in the direction of height direction or width direction or length is arranged on the heat exchanger unit more than one; to spray heat exchanger cores module water, heat exchanger cores module below set the water collecting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gas channel;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re module internal circulating wind path; outer circulating air duc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door gas channel heat core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is designed by modularization. The whole heat exchange module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mall heat exchanger units, and can be assembled in a flexible network forma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thus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processing, transport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large heat exchange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化拼装的间接蒸发换热芯体。
技术介绍
节能与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各个行业都在想法设法节能。在空气调节领域,干空气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新风直接或者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在节能性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喷淋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更是适用于西北干燥的地区。但现有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一般为整体式设计,不能根据需求实现灵活拼装,工程施工难度大,机组中的换热芯体体积大,不仅不便于加工及运输及安装,也不能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灵活调整;而且在后期的维护中,整体式设计的间接蒸发冷却换热芯体清洗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拼装的间接蒸发换热芯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包括:换热芯体模组,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由K×M×N个换热器单元组成,其中,K为换热芯体模组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K≥1,M为换热芯体模组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1,N为换热芯体模组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1,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向所述换热芯体模组淋水的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内气体通道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外气体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风路。可选的,所述内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内风机,所述外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外风机。可选的,所述喷淋装置通过循环水管道与集水槽相连,通过水泵将集水槽中的水输送至喷淋装置。可选的,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上方,或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侧面。可选的,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侧板支架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由叠放在一起的若干换热板组成;所述侧板支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四个角位置,所述换热板沿侧板支架的长度方向叠放,所述第一护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护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通过侧板支架相连。可选的,所述侧板支架的截面形状为角形。可选的,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为内风路串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或内风路并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或内风路串联外风路并联的气流组合方式。可选的,所述换热板的一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凸肋,换热板的四周具有从其边缘向上弯折的折边和向下弯折的折边,换热板上相邻折边的弯折方向相反;换热板叠放时,一片换热板的折边和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上弯折方向相反的折边匹配支撑,使相邻两片换热板间形成流通空气的通道。可选的,所述换热板为正方形,叠放时一片换热板相对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在水平面上旋转90°。可选的,所述换热板上相邻凸肋间设置有凸台或凹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凸肋的高度。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结合了间接蒸发冷却和模块化拼装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制冷量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间接换热芯体由多个小的换热器单元组成,可采用内并外串、内串外并、内串外串多种气流组合方式根据实际工程应用中风阻分布情况以及安装空间等应用需求进行网格式拼装,便于扩展,解决了大换热芯体应用过程中的加工、运输、施工问题。而且在后续的芯体维护过程中可以方便的抽出换热器单元进行清洗、更换,大大方便了间接换热芯体后续的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换热芯体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换热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箭头A方向的示意图;图6为沿图4中箭头B方向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换热板旋转90°后的示意图;图9为换热板叠放在一起的示意图;图10为换热板叠放在一起的侧视图;图11为另一种形式的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间接换热芯体包括换热芯体模组1、室内风机2、室外风机3、集水槽4、水泵5和喷淋装置6。其中,室内风机2设置于与换热芯体模组1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上,室外风机3设置于与换热芯体模组1连通的外循环风路上,室外冷空气经由外循环风路进入换热芯体模组1的室外气体通道内,室内热空气经由内循环风路进入换热芯体模组1的室内气体通道内,换热芯体模组内的室内气体通道和室外气体通道相互隔离,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分别流经换热芯体模组1的室内气体通道和室外气体通道时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室内空气经内循环风路再进入室内,热交换后的室外空气向外排出。喷淋装置6通过循环水管道与集水槽4相连,水泵5将集水槽4中的水输送至喷淋装置6,由喷淋装置6将水喷洒到换热芯体模组1上,本实施例喷淋装置6设置于换热芯体模组1的上方,但喷头也可以设置于换热芯体模组的四周或侧面。集水槽4设置于换热芯体模组1的下方。喷淋装置6可对室外空气进行等焓加湿降温,增大室外空气的换热能力,实现蒸发冷却效果。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芯体模组1由多个换热器单元7拼装组成,换热芯体模组1的高度方向(K)包含2层换热器单元7,长度方向(M)包含3层换热器单元7,宽度方向(N)包括2层换热器单元7。即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K≥1,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1,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1。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1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图3为换热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换热器单元7包括第一护板71、第二护板72及侧板支架73和换热器74,换热器74由叠放在一起的若干换热板组成,换热板内形成有流通气体的通道。第一护板71、第二护板72及侧板支架73组成安装换热器74的外部框架,侧板支架73分别设置于换热器74的四个角位置,第一护板71设置于换热器74的顶部,第二护板72设置于换热器74的底部,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通过侧板支架73相连,第一护板71、第二护板72及侧板支架73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组装在一起,与换热器74组成小的换热器单元。侧板支架73的截面形状为角形,侧板支架73设置于换热器74的四个角处,不仅可以起到加强固定换热器74的作用,同时可将换热器74内形成的一次侧流体通道、二次侧流体通道(室内气体通道、室外气体通道)进行分隔,使冷空气和热空气分别从一次侧流体通道和二次侧流体通道流过进行间接交叉换热。换热器单元采用叠加拼装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换热芯体通道的强度,组装时,只需将相邻换热器单元的外部框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即可,简化了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技术保护点】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模组,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由K×M×N个换热器单元组成,其中,K为换热芯体模组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K≥1,M为换热芯体模组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1,N为换热芯体模组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1,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向所述换热芯体模组淋水的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内气体通道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外气体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风路。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模组,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由K×M×N个换热器单元组成,其中,K为换热芯体模组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K≥1,M为换热芯体模组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1,N为换热芯体模组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1,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向所述换热芯体模组淋水的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内气体通道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外气体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风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内风机,所述外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外风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通过循环水管道与集水槽相连,通过水泵将集水槽中的水输送至喷淋装置。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上方,或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侧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侧板支架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由叠放在一起的若干换热板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强陈云伟陶楷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