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3422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设置有阻尼器缸体,与瞬变体系自由组合;所述阻尼器缸体内填有粘滞液体和固体颗粒;所述瞬变体系的两端设有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高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放于粘滞液体中;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中间部位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的顶部焊接有可伸缩杆;所述左右两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顶端连接有复位弹簧,与可伸缩杆焊接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耗能机理,位置灵活、造价低且易于施工,大大减少了结构的振动响应,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A hybrid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based on combined transi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structure vibration, discloses a hybrid system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ransien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damper cylinder, and a transient system of free combination; the damper cylinder filled with viscous liquid and solid particles;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ient system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rod with a fan blade the left end of the belt; fan bla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vertical rod with a fan-shaped blade vertical rod; the fan blade with vertical rod on the viscous liquid; the top vertical rod with a fan-shaped leave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eft end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fan blade with vertical rod welding can the telescopic rod;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fan blade with the top of the vertical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reset spring, and a telescopic rod is welded with.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nergy consumption mechanism, flexible location, low cost and easy construction, greatly reducing the vibration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向大高宽比以及轻质高强材料的方向发展,结构刚度和阻尼逐渐减小,对风和地震等强激励越来越敏感。结构振动控制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抗震及消能减震技术在工程中也得到了十足的应用和发展。建筑减震技术从控制理论看主要有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四种方法,其中应用较多的阻尼器就是被动控制的一种。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减震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随着阻尼器在工程的应用,阻尼器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弊端,如金属阻尼器在屈服后无法恢复,颗粒阻尼器响应滞后,调谐液体阻尼器不能满足不同建筑的要求,造价高等。所以研究一种能自启动、适应不同工程、便于制作、天然环保,同时耗能效果好的阻尼器有很大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阻尼器各自存在自身的弊端,如金属阻尼器在屈服后无法恢复,颗粒阻尼器响应滞后,调谐液体阻尼器不能满足不同建筑的要求,造价高等;不具备自启动、适应不同工程、便于制作、天然环保,且耗能效果好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设置有阻尼器缸体,与瞬变体系自由组合;所述阻尼器缸体内填有粘滞液体和固体颗粒;所述瞬变体系的两端设有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高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放于粘滞液体中;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中间部位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的顶部焊接有可伸缩杆;所述左右两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顶端连接有复位弹簧,与可伸缩杆焊接相连。进一步,所述阻尼器缸体直接放于主体结构的框架上。进一步,所述固体颗粒可为多孔金属棒材,加大了液体和颗粒间的比表面积,但颗粒不能太小、质量不能太轻,以提供足够的惯性力,取材相对比较容易。进一步,所述瞬变体系与主体结构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复位弹簧通过钢片与主体结构的柱相连,采用螺栓紧固。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技术具有良好的耗能机理,位置灵活、造价低且易于施工,大大减少了结构的振动响应,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技术采用的粘滞液体对固体颗粒产生很大的吸附力,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响应;带扇形叶片的竖杆的扇形端搅动阻尼器缸体内液体的流动,加速了液体的粘滞耗能;且粘滞液体采用砂土和水构成,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的阻尼器缸体的三维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的瞬变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的扇形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阻尼器缸体;2、粘滞液体;3、固体颗粒;4、瞬变体系;5、复位弹簧;6、带扇形叶片的竖杆;7、可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设置有阻尼器缸体1,与瞬变体系4自由组合;所述阻尼器缸体1内填有粘滞液体2和固体颗粒3;所述瞬变体系4的两端设有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高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所述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放于粘滞液体2中;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中间部位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的顶部焊接有可伸缩杆7;所述左右两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顶端连接有复位弹簧5,与可伸缩杆7焊接相连。进一步,所述阻尼器缸体1直接放于主体结构的框架上。进一步,所述固体颗粒3可为多孔金属棒材,加大了液体和颗粒间的比表面积,但颗粒不能太小、质量不能太轻,以提供足够的惯性力,取材相对比较容易。进一步,所述瞬变体系4与主体结构之间通过复位弹簧5连接,复位弹簧5通过钢片与主体结构的柱相连,采用螺栓紧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阻尼器缸体1直接放于主结构的框架上;阻尼器缸体1和瞬变体系4自由组合,即将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直接放于粘滞液体2中,且阻尼器缸体1中放有固体颗粒3;瞬变体系4通过复位弹簧5与主结构通过钢片相连;当地震作用引发结构发生振动,由于惯性力的存在导致阻尼器腔体1内的固体颗粒3与流动的粘滞液体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同时流动的粘滞液体2对固体颗粒产生很大的吸附力,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响应;粘滞液体2的耗能与相对运动速度正相关,当结构因振动发生微小扰动导致组合瞬变体系4发生偏移时,组合瞬变体系4中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6的扇形端搅动阻尼器缸体1内液体的流动,加速了粘滞液体2的粘滞耗能。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设置有阻尼器缸体,与瞬变体系自由组合;所述阻尼器缸体内填有粘滞液体和固体颗粒;所述瞬变体系的两端设有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高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放于粘滞液体中;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中间部位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的顶部焊接有可伸缩杆;所述左右两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顶端连接有复位弹簧,与可伸缩杆焊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组合瞬变体系的混合消能阻尼装置设置有阻尼器缸体,与瞬变体系自由组合;所述阻尼器缸体内填有粘滞液体和固体颗粒;所述瞬变体系的两端设有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高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所述带扇形叶片的竖杆放于粘滞液体中;所述左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中间部位与右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杆的顶部焊接有可伸缩杆;所述左右两端的带扇形叶片的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刘天姿邵浙渝徐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