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335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1:10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上,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

Display device and its shel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display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shell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cover box to the display board, including the housing structure: top cover and the top cover arranged around the side wall; the first inserting slot, which is concavely arranged on the top cover, and the first side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corresponding the main circuit board; the first inserting slot comprises a first side slot, the first side of the first side of the notch corresponding to the circuit board said, to make the first side, and bare lead wire connected to the circuit board; the second inserting slot is concavely arranged by on the side wall; second side slot of the second inserting slot comprises a top cover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second side slot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side of the circuit board, so that the second lateral nudity, and leads to the connection A connection line of the main board of a circuit; a beam groove which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line slot and the second interplugged groo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装置已经应用在各个
、各个电子产品当中,例如,电脑显示装置、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典型的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框体、显示面板、背光模块、电路板和壳体结构等组成组件,其中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容纳在框体内,而设置在背光模块背侧的电路主板由壳体结构屏蔽,以避免暴露在外。因此,壳体结构必须考虑非常细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孔以及凸起部,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设置;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顶盖背向所述电路主板的一面、并凸出于所述顶盖表面,以使所述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可选地,还包括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线槽与所述第二插线槽相互垂直。可选地,所述束线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的槽口宽度。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槽口与第二侧槽口之间设置有支柱。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板;电路主板,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有插线口;壳体结构,其对应盖盒于所述背板上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孔以及凸起部,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设置;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顶盖背向所述电路主板的一面、并凸出于所述顶盖表面,以使所述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槽口与第二侧槽口之间设置有支柱。本申请通过在壳体结构上凹设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并在所述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上分别开设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第二侧槽口,使得电路主板从所述第一侧槽口、第二侧槽口穿出的连接线能够平行于所述顶盖排布,在显示装置靠墙设置时,连接线不容易被弯折、挤压,避免连接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达到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之间通过束线槽连通,使得连接线能够在两个插线槽之间整理、容置,进一步保证壳体结构在靠墙设置时连接线不会被挤压。附图说明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后视图;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图2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后视图;图2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外侧视图;图2c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图3a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外侧视图;图3c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图3d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0,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20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20上的电路主板30。壳体结构10面向所述电路主板30的一面为内侧,所述壳体结构10背向所述电路主板30的一面为外侧。所述壳体结构10上设置有第一插线槽15和缓冲层17,电路主板30的连接线32通过所述第一插线槽15从所述壳体结构10中穿出。其中,所述壳体结构10包括:顶盖11,以及围绕所述顶盖11连接的四个侧壁12(由于角度问题,图中仅示出3个侧壁),所述顶盖11与四个侧壁12围成一容置空间13(结合图1b所示),所述电路主板30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3中。其中,为了扩大所述容置空间13以及美观效果,至少两面所述侧壁12呈现倾斜状态,以使得侧壁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存在一钝角的夹角。其中,第一插线槽15凹设于所述顶盖11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第一侧部31外。所述第一插线槽15包括与所述顶盖11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151,所述第一侧槽口151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所述第一侧部31,使所述第一侧部31裸露出,以使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连接线32能够从第一侧槽口151中引出、容置在所述第一插线槽15中。如此,连接线32与电路主板30的连接方向与所述顶盖11平行,且连接线32的插头能够完全容置在第一插线槽中,使得连接线32的插接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参考图1b所示,缓冲层17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151边缘,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15与所述电路主板30或者所述顶盖11之间撞击冲力。进一步地,结合图1a、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还包括第一散热结构14。第一散热结构14设置于所述顶盖11上,所述第一散热结构14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孔141以及凸起部142,所述第一散热孔141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30设置;所述凸起部142设置于所述顶盖11背向所述电路主板30的一面、并凸出于所述顶盖11表面,以使所述电路主板30的热量及时散出。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散热结构14中引入凸起部142,使得壳体结构10在靠墙设置时也能够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第二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第二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孔以及凸起部,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设置;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顶盖背向所述电路主板的一面、并凸出于所述顶盖表面,以使所述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的槽口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北洲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