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后壳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577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5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及显示器,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壳内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于装配于显示器前壳的按键板上的筋位,其中,所述筋位的最下端至后壳下表面的距离L小于按键帽至所述按键板的上边缘的距离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及显示器,当使后壳向下扣装时,对于因后壳变形或按键板向后壳一侧移动而导致的安装间隙变小,筋位向下与按键板首先接触,可避免后壳触碰按键帽造成按键板报废,其适用于按键板先装配于前壳上,再扣装后壳的显示器。

Display rear shell and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器后壳及显示器
本技术属于显示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器后壳及具有该后壳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在显示器设计中,为方便作业,按键板先装配于前框上,再与后壳装配,当后壳向下扣入时,常因后壳形变和按键板装配未到位装,后壳会撞坏按键帽导致按键板报废。尽管,后壳上设有顶住按键板用于支撑后壳的筋位,参见图4所示,但是由于后壳向下运动1.9mm时,后壳即可与按键帽相撞,而由于后壳上筋位的最下端距按键板上边缘N为5.7mm,则随着后壳向下运动1.9mm后壳与按键帽相撞时,筋位与按键板距离3.8mm,因此筋位没有顶到按键板上,未起到支撑后壳的作用,是后壳设计的一个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后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壳与按键帽相撞导致按键板报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器后壳,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壳内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于装配于显示器前壳的按键板上的筋位,其中,所述筋位的最下端至后壳下表面的距离L小于按键帽至所述按键板的上边缘的距离M。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帽至所述按键板的上边缘的距离M为4mm。进一步地,所述筋位的最下端至后壳下表面的距离L为2.5mm。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下表面至所述按键帽上边缘的距离S为1.9mm。进一步地,所述筋位的最下端与所述后壳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弧形面。进一步地,所述筋位的最下端与所述后壳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弧形面。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上设有供所述按键帽露出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上设有供所述按键帽露出的通孔。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显示器后壳,是在所述后壳内侧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于装配于显示器前壳的按键板上的筋位,当使后壳向下扣装时,对于因后壳变形或按键板向后壳一侧移动而导致的安装间隙变小,筋位向下与按键板首先接触,可避免后壳触碰按键帽造成按键板报废,其适用于按键板先装配于前壳上,再扣装后壳的显示器。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后壳。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后壳,可避免后壳触碰按键帽造成按键板报废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现有显示器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后壳;2-按键帽;3-按键板;4-筋位;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进行说明。所述显示器后壳,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壳1内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后壳1于装配于显示器前壳的按键板3上的筋位4,其中,所述筋位4的最下端至后壳1下表面的距离L小于按键帽2至所述按键板3的上边缘的距离M。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在所述后壳内侧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于装配于显示器前壳的按键板3上的筋位4,所述筋位4的最下端至后壳下表面的距离L小于按键帽2至所述按键板3的上边缘的距离M,当使后壳向下扣装时,对于因后壳变形或按键板3向后壳一侧移动而导致的安装间隙变小,筋位4向下与按键板3首先接触,可避免后壳触碰按键帽2造成按键板3报废,其适用于按键板3先装配于前壳上,再扣装后壳的机型。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按键帽2至所述按键板3的上边缘的距离M为4mm。则所述筋位4的最下端至后壳1下表面的距离L小于4mm,后壳1向下移动时,筋位4先与按键板3相抵,也就避免了后壳1触碰按键帽2的问题。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筋位4的最下端至后壳1下表面的距离L为2.5mm,所述按键帽2至所述按键板3的上边缘的距离M为4mm,后壳1向下移动时,筋位4先与按键板3相抵,也就避免了后壳1触碰按键帽2的问题。进一步地,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后壳1下表面至所述按键帽2上边缘的距离S为1.9mm。其中,所述筋位4的最下端至后壳1下表面的距离L为2.5mm,所述按键帽2至所述按键板3的上边缘的距离M为4mm,后壳1向下移动时,筋位4先与按键板3相抵,也就避免了后壳1触碰按键帽2的问题。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筋位4的最下端与所述后壳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弧形面。当后壳1向下移动时,若后壳1变形较大或按键板3向后壳1方向移动的距离较大,则按键板3可能会先接触到弧形面,随着后壳1下移,按键板3可沿弧形面滑动,不会对按键板3造成损坏,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弧形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进一步地,参阅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后壳1上设有供所述按键帽2露出的通孔5。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后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后壳1上设有供所述按键帽2露出的通孔5。参见图5,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后壳。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后壳,可避免后壳触碰按键帽2造成按键板3报废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器后壳及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显示器后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壳内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于装配于显示器前壳的按键板上的筋位,其中,所述筋位的最下端至后壳下表面的距离L小于按键帽至所述按键板的上边缘的距离M。

【技术特征摘要】
1.显示器后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壳内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于装配于显示器前壳的按键板上的筋位,其中,所述筋位的最下端至后壳下表面的距离L小于按键帽至所述按键板的上边缘的距离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帽至所述按键板的上边缘的距离M为4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位的最下端至后壳下表面的距离L为2.5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下表面至所述按键帽上边缘的距离S为1.9mm。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罗雪松瞿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