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109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之间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内侧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的底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板的内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杆Ⅰ。该建筑防震装置,通过推动支架,从而将支架和支板连接在一起,支架与支板之间留有移动空间,通过支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具有弹性的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从而有效地扩展了伸缩空间,有效地避免了因结构之间连接过于紧密,在震动时发生结构断裂无法复原,造成危险。

A building shock proof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ock proof device for building, including beams, pillars installed between the beam and the pillar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re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the inn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of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are equipped with third slide bar, the slide bar third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chute. The first chu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lot,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the support bracket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at the first groove, the first groove at the bottom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provided with clamping rod 1. The shock proof device for building, which will push through the support bracket and support plate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e mobile space between the bracket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through the bracket, the top and botto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astic rubber pad and second rubber pad, so as to effectively extend the telescopic space, effectively avoid the due structu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oo closely, in shock occurs when the fracture structure cannot be restored, danger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建筑防震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化包括建筑的现代化,高楼林立,此起彼伏,但是由于防震技术远没有达到水泥钢筋承受抗震的范围,因此一旦发生地震后果不堪设想,地震的破坏力主要来自于水平方向上,如果水平方向上的破坏力得到遏制,防震效果将是十分明显,但是目前防震装置始终不理想,需要研究开发,例如申请号为201520394807.8的专利,包括第一建筑、第二建筑和锚定钢板,所述第一建筑、第二建筑之间安装有锚定钢板,所述锚定钢板上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横梁,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一端与第一建筑周壁相连,所述减震装置另一端与第二建筑周壁相连,所述第一建筑顶部与横梁之间安装有阻尼器,所述第二建筑顶部与横梁之间安装有阻尼器,虽然配合阻性橡胶和橡胶垫等进一步加强防震效果,但是它的减震效果差,在震动时伸缩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震裂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防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之间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柱与支板的连接处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支板的内侧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的底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板的内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杆Ⅰ,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与第一凹槽配合相连,所述第二橡胶垫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槽,所述夹槽与卡杆Ⅰ配合相连,所述支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三滑杆配合相连,所述支架的左右两侧底端均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一滑槽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第二滑槽配合相连,所述支架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支板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滑杆的外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安装有卡杆Ⅱ,所述卡杆Ⅱ与第一卡槽配合相连,所述卡杆Ⅱ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与第二卡槽配合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支柱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支柱的内侧安装有钢筋,所述钢筋与支板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防震装置,通过推动支架,通过支架带动第一滑杆进入第一滑槽的内侧,通过第三滑杆进入第三滑槽的内侧,从而将支架和支板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滑杆进入第二滑槽的内侧,从而防止支架在支板的内侧左右移动,通过支架与支板之间处设有微量缝隙,从而在震动时,支架与支板之间留有移动空间,通过支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具有弹性的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从而有效地扩展了伸缩空间,有效地避免了因结构之间连接过于紧密,在震动时发生结构断裂无法复原,造成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卡杆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2、支板,3、支柱,4、连接板,5、连接座,6、支架,7、第一凹槽,8、夹槽,9、卡杆Ⅰ,10、第一滑槽,11、第一滑杆,12、第二滑杆,13、第二凹槽,14、钢筋,15、第一橡胶垫,16、第二滑槽,17、第三滑杆,18、第三滑槽,19、第二橡胶垫,20、卡板,21、卡杆Ⅱ,22、第一卡槽,23、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包括横梁1,横梁1之间安装有支柱3,支柱3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支板2,支板2用于支撑横梁1,支柱3用于支撑支板2,支柱3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板4,连接板4用于将支柱3连接在一起,使其安装更加稳固,支柱3与支板2的连接处安装有连接座5,连接座5用于加固支柱3和支板2的连接,支柱3的内侧安装有钢筋14,钢筋14与支板2相连,钢筋14固定在支板2的内侧,钢筋14用于加固支柱3和支板2的连接,支板2的内侧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三滑杆17,第三滑杆17的底端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的内侧设有第二滑槽16,支板2的内侧安装有支架6,支架6和支板2之间设有缝隙,用于在震动时避免支板2内侧和横梁1连接过于紧密而裂开,造成塌悬,支架6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13,支架6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杆Ⅰ9,支架6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垫19,第二橡胶垫19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作而成,第二橡胶垫19与第一凹槽7配合相连,第二橡胶垫19能够安装到第一凹槽7的内侧,第二橡胶垫19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槽8,夹槽8与卡杆Ⅰ9配合相连,卡杆Ⅰ9能够进入夹槽8的内侧,用于将第二橡胶垫19固定住,防止第二橡胶垫19在第一凹槽7的内侧由于热胀冷缩发生移位,支架6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滑槽18,第三滑槽18与第三滑杆17配合相连,第三滑杆17能够在第三滑槽18的内侧移动,支架6的左右两侧底端均安装有第一滑杆11,第一滑杆11与第一滑槽10配合相连,第一滑杆11能够在第一滑槽10的内侧移动,使支架6与支板2连接在一起,第一滑杆11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滑杆12,第二滑杆12与第二滑槽16配合相连,第二滑杆12能够在第二滑槽16的内侧移动,用于防止支架6在支板2的内侧左右移动,支架6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橡胶垫15,第一橡胶垫15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作而成,第一橡胶垫15用于在震动时对支架6起到缓冲的作用,第一橡胶垫15与支板2相连,支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槽23,第一滑杆11的外侧设有第一卡槽22,第一卡槽22的内侧安装有卡杆Ⅱ21,卡杆Ⅱ21与第一卡槽22配合相连,卡杆Ⅱ21进入第一卡槽22的内侧,用于将第一滑杆11固定,从而将支架6固定在支板2的内侧,卡杆Ⅱ21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卡板20,卡板20与第二卡槽23配合相连,卡板20能够在第二卡槽23的内侧移动,卡板20用于支撑卡杆Ⅱ21。推动支架6,支架6带动第一滑杆11进入第一滑槽10的内侧,第三滑杆17进入第三滑槽18的内侧,从而将支架6和支板2连接在一起,第二滑杆12进入第二滑槽16的内侧,从而防止支架6在支板2的内侧左右移动,支架6与支板2之间处设有微量缝隙,从而在震动时,支架6与支板2之间留有移动空间,支架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具有弹性的第一橡胶垫15和第二橡胶垫19,从而有效地扩展了伸缩空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防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包括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之间安装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支板(2),所述支柱(3)与支板(2)的连接处安装有连接座(5),所述支板(2)的内侧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三滑杆(17),所述第三滑杆(17)的底端设有第一滑槽(10),所述第一滑槽(10)的内侧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支板(2)的内侧安装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杆Ⅰ(9),所述支架(6)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垫(19),所述第二橡胶垫(19)与第一凹槽(7)配合相连,所述第二橡胶垫(19)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槽(8),所述夹槽(8)与卡杆Ⅰ(9)配合相连,所述支架(6)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滑槽(18),所述第三滑槽(18)与第三滑杆(17)配合相连,所述支架(6)的左右两侧底端均安装有第一滑杆(11),所述第一滑杆(11)与第一滑槽(10)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滑杆(11)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滑杆(12),所述第二滑杆(12)与第二滑槽(16)配合相连,所述支架(6)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橡胶垫(15),所述第一橡胶垫(15)与支板(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包括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之间安装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支板(2),所述支柱(3)与支板(2)的连接处安装有连接座(5),所述支板(2)的内侧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三滑杆(17),所述第三滑杆(17)的底端设有第一滑槽(10),所述第一滑槽(10)的内侧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支板(2)的内侧安装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杆Ⅰ(9),所述支架(6)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垫(19),所述第二橡胶垫(19)与第一凹槽(7)配合相连,所述第二橡胶垫(19)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槽(8),所述夹槽(8)与卡杆Ⅰ(9)配合相连,所述支架(6)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滑槽(18),所述第三滑槽(18)与第三滑杆(17)配合相连,所述支架(6)的左右两侧底端均安装有第一滑杆(11),所述第一滑杆(11)与第一滑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喆薛素玲苗挺弓萍陈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