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音频功放上电POP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1051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音频功放输出技术,提出一种消除功放上电POP声的方法。在耳机或喇叭的工作过程中,输出共模电压为Vref,而上电前输出端电压为0V,因此如果上电过快,在输出端就会听到POP声。传统方法是通过控制参考共模电压缓慢上电,使功放输出端慢速上电。然而此方法需一个DAC产生慢速上电波形,这会增加芯片面积。同时DAC输出需经过滤波,这需要一个滤波PIN和电容。本发明专利技术则通过为芯片功放输出端缓慢充电来达到共模电压Vref,同时缓慢上电波形通过音频DAC产生,而无需独立DAC,从而节省芯片面积,也省去滤波PIN和电容。同时由于上电过程功放输出与输入端切断,因此功放可直接上电,参考采用Vref。虽然在功放输入端有脉冲,但无法传递到输出端,就不会产生POP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音频功放上电POP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费类电子音频输出
,特别涉及优化功放上电过程,以消除功放上电POP声,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介绍
音频功放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最后一级输出,如耳机或喇叭,往往最终影响着产品的音频体验。同时由于人耳的灵敏度极其高,因此极微小的音频波动都会被人耳所感知,因此音频功放的输出一定要满足用户的听觉体验,在各种开关与切换过程中需做到缓慢平滑,从而保证在音频的输出端不产生任何的POP声。图1为基本的音频功放输出电路,对于消费类产品而言,一般由于设计上为了省掉产生负电压的复杂度和芯片面积成本,因此VSS实际是连接到GND上。同样DAC也是工作在0~VDD之间,所以无论是DAC的输出还是功放的输出,电压都在0~VDD之间,那么信号的共模电压即为VDD/2。但对于输出端的耳机或喇叭,则是连接在输出与GND之间,因此喇叭的共模电压为0V。那么为了保证耳机或喇叭的正常工作,必须在功放输出端和喇叭之间插入耦合电容,实现隔直通交的作用。那么功放的启动过程将会同时伴随着对耦合电容的充电。当充电过程过快,且远小于耳机或喇叭的时间常数时,就会在耳机或喇叭上产生脉冲波形,如图2所示。这样就会在耳机或喇叭上产生POP声,从而造成用户的听感上的不适。图3所示为一种消除POP声的方法,在音频功放输出上电之前,GPIO控制MOS管导通,使得耳机或喇叭的两端都连接到地,待功放上电完成,且电容A端充电到共模电压Vref(VDD/2)后,通过GPIO控制MOS管截止。接着即可进行音频播放。这样即可避免在电容的B端产生脉冲,也就避免了耳机或喇叭上的POP声。然而这种方式却难以集成,因为耦合电容容值会影响输出端频响曲线,为了保证频响曲线在20Hz~20kHz尽量平直,需保证耦合电容容值尽量大。同时音频对于此电容的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采用钽电容,而钽电容也是无法在芯片上集成的。综上原因,此方法不太可能实现集成,而只能在芯片外部采用分立元件实现。因此MOS管也必须放在芯片外,这就增加了一个分立器件的需求,同时需要额外的一个GPIO口资源。这对于芯片集成度和方案成本而言都是不利的,因此较少采用。图4为现在集成芯片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通过一个低精度数模转换器2造出一个缓慢上电的波形,使功率放大器的共模电压缓慢上升到VDD/2,然后由数模转换器2维持此共模电压。此过程完成后,通过数模转换器1输出正常音频波形。这样整个过程即可实现无POP声上电。然而此种方法必须增加一个数模转换器2,这样就增加了芯片面积。同时由于人耳的灵敏度较高,对于数模转换器2的精度也存在要求,同时为了保证数模转换器2的输出不出现台阶,在功率放大器的共模电压参考处还需要一个滤波电容,而一般为了省去片上电容面积,此滤波器电容是放在芯片外部,这就需要消耗一个PIN脚资源。总体而言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音频输出端功放上电过程中,耳机或喇叭产生POP声的问题,同时兼顾芯片集成度和成本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直接对功放输出端预充电,在充电完成后,再对功放进行上电的方式,实现无POP声的启动。本专利技术要求功放输出满足以下条件:(1)功放输出与输入在启动之前的电压需达到电压一致;(2)功放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一个开关,只有当它们的电压达到平衡后,才开启开关;(3)功放的预充电MOS管由音频DAC控制,从而能够产生任意的预充电波形。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图5所示,电路设计上增加一个为功放输出端预充电的MOS管M1,MOS管的栅极由音频DAC控制,而MOS管的源漏端则连接功放的输出端和功放/DAC的共模参考电压Vref(VDD/2)。由于控制MOS管栅极的是DAC,因此可以通过为DAC提供不同的数据,造出任意的缓慢平滑上电波形,这样就保证了栅极和漏极都以此波形缓慢平滑上电,也就是功放输出端的缓慢平滑上升。而且功放输出端上升到的目标电压即为Vref(VDD/2)。同时,功放的输出端与输入端插入一个开关,通过控制此开关在输出端预充电完成后再连接,保证输入输出端电压的一致,在MOS管的模型中原本就有开关的功能,因此也就不用特别设计。输出端通过预充电过程达到Vref(VDD/2),而输入端DAC采用的共模参考电压也是Vref(VDD/2)。同时,功放的共模参考电压原本也是Vref(VDD/2),而且启动时输入输出电压皆为Vref(VDD/2),因此功放启动过程中(也即开关S2连接过程)输入输出不会有电压的变化。也就保证了功放输出端不会产生POP声。详细的启动流程可见图6、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最少的电路成本实现了预充电电路,而且充电波形采用音频DAC控制,无需额外的DAC资源。这在不牺牲消POP声效果的同时,极大地简化了芯片设计。同时相对于上面的传统方式,也没有额外PIN脚资源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基本的音频功放输出电路。图2为功放输出端耦合电容两端波形。图3为一种通过外部控制消除POP声的方法。图4为一种通过低精度DAC控制共模参考电压缓慢上电消除POP声的方法。图5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通过给功放输出端预充电消除POP声的方法。图6为本专利技术描述的关键模块状态与开关时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描述的功放音频输出的上电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相对于控制共模参考电压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电路更简单。501,为音频DAC,完成预充电波形的控制和音频信号的播放。502,为共模电压Vref,电压值为VDD/2,模块初始化即存在,不会调整。503,也为共模电压Vref,与502为同一电压,也不会调整。504,为功放输出端预充电MOS管,通过DAC控制MOS管缓慢平滑为电容C1的A端充电。505,为控制预充电通路开关,在预充电过程中闭合,其他时候断开。506,为耦合电容,本专利技术即是对其A端预充电,使其缓慢平滑地达到Vref(VDD/2)。507,为控制功放输出通路的开关,只有当电容C1的A端预充电到Vref后才闭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实现相较于传统方式有优势,但在时序控制和各模块的处理上需处理仔细。详细流程如图6,7所示。701,t0时刻初始化播放通路,此时开关S1和S2都处于断开状态,DAC输出和PA输入端由于采用的共模电压为Vref(VDD/2),因此初始状态下电压即为Vref(VDD/2),而电容A端由于初始状态未充电,电压为0V。702,t1时刻需将DAC输出状态置为最小电压,因为DAC工作在0~VDD之间,同时DAC输出会有压降损失,因此DAC输出的最小电压略高于0V,而最大电压略低于VDD。由于MOS管M1的开启电压也略高于0V,因此此时MOS管M1依然处于断开状态。703,t2时刻闭合开关S1,使MOS管的漏极连接耦合电容C1的A端。704,t3时刻DAC开始播放缓慢平滑的上电波形,控制MOS管缓慢导通,从而为耦合电容C1的A端充电,由于DAC的最终输出只是略低于VDD,因此能够保证MOS最终完全导通,从而保证耦合电容C1的A端电压在t4时刻即达到图5中503的共模电压Vref。另外耦合电容C1的B端,如果充电稍微较快,会有一个正弦波包,但由于充电速度可控,波包会很小,或者完全没有,因此也就可以保证预充电过程没有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消除音频功放上电POP声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功放输出上电POP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播放DAC和一个MOS管组成预充电电路,通过DAC控制MOS缓慢平滑开启,共模参考电压Vref通过MOS为功放输出端预充电;当功放输出端充电到Vref后,关闭预充电通路,然后将DAC输出清零,最后将功放输出通路开启,播放音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功放输出上电POP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播放DAC和一个MOS管组成预充电电路,通过DAC控制MOS缓慢平滑开启,共模参考电压Vref通过MOS为功放输出端预充电;当功放输出端充电到Vref后,关闭预充电通路,然后将DAC输出清零,最后将功放输出通路开启,播放音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播放DAC和一个MOS管组成预充电电路,而MOS管的源和漏则连接功放输出端和共模参考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振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亿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