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沟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56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沟线夹,包括凹槽、第一卡线弧、垫圈、连接螺杆、垫片、螺母、第二连接杆、第二卡线弧、丝杆、第二内螺纹套筒、第一内螺纹套筒、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滑轨、第一连接杆、把手、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把手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穿过第二内螺纹套筒和第一内螺纹套筒与空气接触,所述丝杆与第二内螺纹套筒和第一内螺纹套筒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滑块,该并沟线夹,适用于不同粗细的导线,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具有保护导线划伤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沟线夹
本技术涉及并沟线夹设备
,具体为一种并沟线夹。
技术介绍
并沟线夹是对导线进行固定的装置,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现有的并沟线夹可以固定单一直径类型的导线,当更换导线直径时,就需要更换与之匹配的并沟线夹,因此为了适用不同直径的导线,就需要准备多种规格的并沟线夹,这样比较麻烦,并且现有的并沟线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卡线弧的挤压常常导致导线变形,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降低了线路的输电能力,因此设计一种并沟线夹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沟线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沟线夹,包括凹槽、第一卡线弧、垫圈、连接螺杆、垫片、螺母、第二连接杆、第二卡线弧、底座、压线弧、丝杆、第二内螺纹套筒、第一内螺纹套筒、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滑轨、第一连接杆、把手、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把手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穿过第二内螺纹套筒和第一内螺纹套筒与空气接触,所述丝杆与第二内螺纹套筒和第一内螺纹套筒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与滑轨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卡线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卡线弧,所述滑轨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过底座与垫片和螺母配合使用,所述底座的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压线弧,所述第一卡线弧、第二卡线弧和压线弧的一侧均安装有垫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连接杆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连接杆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线弧、第二卡线弧和压线弧与垫圈均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压线弧与第一卡线弧和第二卡线弧配合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并沟线夹,丝杆与第二内螺纹套筒和第一内螺纹套筒配合使用,第二内螺纹套筒与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同,且第二内螺纹套筒与第一内螺纹套筒的运动方向相反,通过转动把手,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内螺纹套筒向左移动,第一内螺纹套筒带动第一伸缩杆向左移动,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连接杆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卡线弧向左移动,与压线弧配合使用,固定导线,同时第二内螺纹套筒向右移动,第二内螺纹套筒带动第二伸缩杆向右移动,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二滑块向右移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二连接杆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卡线弧向右移动,与压线弧配合使用,固定导线,通过调整把手的转动圈数,从而来调整凹槽的直径大小,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导线,操作方便;第一卡线弧、第二卡线弧和压线弧的一侧均安装有垫圈,垫圈具有保护作用,一方面便于固定导线,防止导线滑移,出现损伤,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导线变形,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高度来方便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滑轨结构示意图;图中:1-凹槽;2-第一卡线弧;3-垫圈;4-连接螺杆;5-垫片;6-螺母;7-第二连接杆;8-第二卡线弧;9-底座;10-压线弧;11-丝杆;12-第二内螺纹套筒;13-第一内螺纹套筒;14-第二伸缩杆;15-第一伸缩杆;16-滑轨;17-第一连接杆;18-把手;19-第一滑块;20-第二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并沟线夹,包括凹槽1、第一卡线弧2、垫圈3、连接螺杆4、垫片5、螺母6、第二连接杆7、第二卡线弧8、底座9、压线弧10、丝杆11、第二内螺纹套筒12、第一内螺纹套筒13、第二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5、滑轨16、第一连接杆17、把手18、第一滑块19和第二滑块20,把手18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丝杆11,丝杆11穿过第二内螺纹套筒12和第一内螺纹套筒13与空气接触,丝杆11与第二内螺纹套筒12和第一内螺纹套筒13配合使用,第一内螺纹套筒13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15,第二内螺纹套筒12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5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滑块19,第二伸缩杆14的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滑块20,第一滑块19和第二滑块20与滑轨16配合使用,第一滑块19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7,第二滑块20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17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卡线弧2,第二连接杆7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卡线弧8,滑轨16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螺杆4,连接螺杆4穿过底座9与垫片5和螺母6配合使用,底座9的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压线弧10,第一卡线弧2、第二卡线弧8和压线弧10的一侧均安装有垫圈3。进一步的,第二滑块20与第二连接杆7通过焊接固定,便于第二滑块20带动第二连接杆7移动。进一步的,第一滑块19与第一连接杆17通过焊接固定,便于第一滑块19带动第一连接杆17移动。进一步的,第一卡线弧2、第二卡线弧8和压线弧10与垫圈3均通过螺栓连接,便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压线弧10与第一卡线弧2和第二卡线弧8配合使用,便于卡住导线。工作原理:丝杆11与第二内螺纹套筒12和第一内螺纹套筒13配合使用,第二内螺纹套筒12与丝杆11的螺纹方向相同,且第二内螺纹套筒12与第一内螺纹套筒13的运动方向相反,通过转动把手18,带动丝杆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内螺纹套筒13向左移动,第一内螺纹套筒13带动第一伸缩杆15向左移动,第一伸缩杆15带动第一滑块19向左移动,第一滑块19带动第一连接杆17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卡线弧2向左移动,与压线弧10配合使用,固定导线,同时第二内螺纹套筒12向右移动,第二内螺纹套筒12带动第二伸缩杆14向右移动,第二伸缩杆14带动第二滑块20向右移动,第二滑块20带动第二连接杆7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卡线弧8向右移动,与压线弧10配合使用,固定导线,通过调整把手18的转动圈数,从而来调整凹槽1的直径大小,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导线,操作方便;第一卡线弧2、第二卡线弧8和压线弧10的一侧均安装有垫圈3,垫圈3具有保护作用,一方面便于固定导线,防止导线滑移,出现损伤,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导线变形,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高度来方便操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并沟线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沟线夹,包括凹槽(1)、第一卡线弧(2)、垫圈(3)、连接螺杆(4)、垫片(5)、螺母(6)、第二连接杆(7)、第二卡线弧(8)、底座(9)、压线弧(10)、丝杆(11)、第二内螺纹套筒(12)、第一内螺纹套筒(13)、第二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5)、滑轨(16)、第一连接杆(17)、把手(18)、第一滑块(19)和第二滑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8)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穿过第二内螺纹套筒(12)和第一内螺纹套筒(13)与空气接触,所述丝杆(11)与第二内螺纹套筒(12)和第一内螺纹套筒(13)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13)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15),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12)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一伸缩杆(15)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滑块(19),所述第二伸缩杆(14)的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滑块(20),所述第一滑块(19)和第二滑块(20)与滑轨(16)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滑块(19)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7),所述第二滑块(20)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17)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卡线弧(2),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卡线弧(8),所述滑轨(16)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螺杆(4),所述连接螺杆(4)穿过底座(9)与垫片(5)和螺母(6)配合使用,所述底座(9)的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压线弧(10),所述第一卡线弧(2)、第二卡线弧(8)和压线弧(10)的一侧均安装有垫圈(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沟线夹,包括凹槽(1)、第一卡线弧(2)、垫圈(3)、连接螺杆(4)、垫片(5)、螺母(6)、第二连接杆(7)、第二卡线弧(8)、底座(9)、压线弧(10)、丝杆(11)、第二内螺纹套筒(12)、第一内螺纹套筒(13)、第二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5)、滑轨(16)、第一连接杆(17)、把手(18)、第一滑块(19)和第二滑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8)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穿过第二内螺纹套筒(12)和第一内螺纹套筒(13)与空气接触,所述丝杆(11)与第二内螺纹套筒(12)和第一内螺纹套筒(13)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13)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15),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12)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一伸缩杆(15)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滑块(19),所述第二伸缩杆(14)的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滑块(20),所述第一滑块(19)和第二滑块(20)与滑轨(16)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滑块(1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运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