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道助听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6212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3:10
一种双声道助听系统(45),包括具有天线结构(28)的左ITE助听器(42),具有天线结构(28)的右ITE助听器(13),用于在左ITE助听器(42)的天线设备(28)和右ITE助听器(43)的天线设备(28)之间传递音频信号的器件,和用于基于耳廓的自然方向性和/或基于头部遮挡效果的双声道波束形成的器件(60),其中每一个ITE助听器(42、43)的天线设备(28)包括具有用导磁材料制造且沿纵向轴线(27)延伸的线圈铁芯(22、32)的天线结构(16、36),发出电磁干扰辐射的另一电助听器部件(14、34),和导磁材料制造的至少部分地平面的屏蔽件(26、37),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在天线结构(16、36)和该另一助听器部件(14、34)之间,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为与线圈铁芯(22、32)的纵向轴线(27)成横向,且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在与线圈铁芯(22、32)相距50到150微米的距离处,优选75到100微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声道助听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声道助听系统,其包括左ITE(在耳朵中)助听器和右ITE助听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声道助听系统,其包括左CIC(完全在耳道中)助听器和右CIC助听器。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对从左助听器和右ITE助听器而来的音频信号进行定向处理的问题,所述助听器每一个包括一个单个的麦克风。通常,助听器用于为听力受损的人提供周围环境的声信号,所述信号被处理和放大以便补偿或治疗相应的听力损伤。其在原理上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信号转换器(或输入换能器)、信号处理设备、放大器和输出信号转换器(或输出换能器)。输入换能器通常是声音接收器,例如麦克风,和/或电磁接收器,例如感应线圈。输出换能器通常实施为电声转换器(electroacousticconverter),例如微型扬声器,或被实施为机电转换器,例如骨导耳机。其还被称为耳机或接收器。输出换能器产生输出信号,其被传导到病人的耳朵且为病人产生听力感知。放大器通常被整合到信号处理设备中。电力通过整合在助听器外壳中的电池供应到助听器。助听器的主要部件通常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作为与之电路基板和/或与之连接。助听器已知存在各种基本类型。通过ITE助听器(在耳朵中),含有包括麦克风和接收器在内的所有功能部件的外壳被至少部分地佩戴在耳道中。CIC助听器(完全在耳道中)类似于ITE助听器,但是被完全地佩戴在耳道中。通过BTE助听器(在耳朵后方),具有例如电池和信号处理设备的部件的外壳被佩戴在耳朵后方,且柔性声管(也被称为管)将接收器的声学输出信号从外壳而来引导到耳道,其中声管上的耳机经常用于可靠地将管端部定位在耳道中。RIC-BTE助听器(在耳道中的接收器,在耳朵后方)类似于BTE助听器,但是该接收器佩戴在耳道中,且代替声管,柔性接收器管将电信号(代替声信号)引导到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附接到接收器管的前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耳机中,用于可靠地定位在耳道中。RIC-BTE助听器通常用作所谓的开放式装置,其中耳道保持打开以用于让声音和空气通过,以便降低分散闭塞效果(distractingocclusioneffect)。深入装配助听器(深入耳道的助听器)类似于CIC助听器。尽管CIC助听器通常被佩戴在外耳道的一部分中且位于较外侧(远侧),但是深入装配被进一步(向近侧)朝向耳膜运动且被至少部分地佩戴在外耳道的内侧部分。耳道的外侧部分是衬有皮肤的外侧部分且将耳廓连接到耳膜。在外耳道的外侧部分中(其直接邻接耳廓),该通道是由弹性软骨形成的。从颞骨而来的通道被形成在外耳道的内侧部分中且由此包括骨头。在软骨的一些部分和骨头之间的耳道的通道通常在(第二)弯曲部分处成角度且在人与人之间该角度是不同的。具体说,耳道的多骨部分对压力和接触相对敏感。深入装配助听器被至少部分地佩戴在耳道的敏感多骨部分中。在被供应到耳道的多骨部分时,它们还必须经过所述第二弯曲部分(secondbend),其难度取决于角度。进而,耳道的小和曲折的形式也会阻碍进一步的前进运动。除了具有要被佩戴在耳朵上或耳朵中的声学接收器类型的助听器,植入式耳蜗和骨导助听器(BAHA,BoneAnchoredHearingAid)也是已知的。对所有助听器类型来说常见的是,如果适用于改善植入性且如果适用于降低助听器可见度(出于美观的原因)的话,寻求最小的外壳或设计以便增加佩戴舒适性。对最小设计的需求也同样适用于大多数其他助听器。现代的助听器通过无线电系统(其通常是电感的)交换控制数据。如果声学信息还被传递以用于听力算法(例如具有波束形成,旁瓣(sidelook)等),则双声道联接的助听器的所需的传递数据速率极大地增加。更高的数据速率需要更大的带宽。与传递系统对干扰信号的敏感性有关的其中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带宽。通过ITE助听器中的高度且个别的组装密度,助听器内部干扰信号源称为主要问题。如果带宽扩大,则这会进一步加剧问题。通过典型的ITE助听器,天线被布置在所谓的面板(助听器背离耳膜的那个壁)上或位于其中。天线随后通常直接位于所谓的混合结构(混合集成电路基板)附近且在接收器邻近。混合结构(hybrid)和接收器发出磁场和电场,其可对传输产生极大影响。天线相对于接收器和混合结构的布置对于传递系统的性能来说也是决定性的。由于高组装密度,需要部件的相互屏蔽。对此,混合结构通常被包封有屏蔽盒。接收器含有屏蔽膜或被特别设计为使得其被磁密封。在DE102013204681A1中,提出将天线布置在助听器的面对耳膜的部分中,代替布置在面板上。结果是,实现这种点位,岂能减少传递系统被混合结构和接收器影响。以略简化的方式所示,在相同天线和相同能量要求但是增加带宽的情况下,对于传递路径来说,可桥接距离被缩短。但是天线可被更有效地制造,但是这通常仅通过增加天线体积来确保。但是,改善传递路径的一个可能措施是设计天线时使得其使用将不会被使用的体积。进而,天线的尺寸增加且由此效率增加,还不会在助听器中形成更多空间。可通过使用两个全方向的麦克风或一个定向麦克风(两个在一个外壳中的两个开口或如最近开发的通过将BTE(后方耳朵)助听器的两个定向麦克风进行双声道组合,使用双声道音频链路和双声道信号处理,例如波束形成)而在助听器中实现定向。例如,这些方法在102013209062A1和在DE102013207149A1中公开。虽然在DE102013207149A1中提到了双声道ITE助听器系统,但是直到目前,其不能针对CIC助听器实现定向(这超越了耳廓的自然方向性),原因如下。不可能将两个全方向麦克风或一个定向麦克风置于小直径的耳道和小容积的CIC外壳中,且不可能将无线音频链路设备(包括用于所需的高数据速率)置于小容积的CIC外壳中。目前,没有CIC产品可用于提供定向,这超出了耳廓的自然方向性。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声道ITE助听器系统,具体是双声道CIC助听器系统,其提供的定向能超过耳廓限定的自然方向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双声道助听系统实现该目的,其包括具有天线结构(28)的左ITE助听器,具有天线结构的右ITE助听器,用于在左ITE助听器的天线设备和右ITE助听器的天线设备之间传递音频信号的器件,和用于考虑了耳廓的自然方向性和/或头部遮挡效果的双声道波束形成的器件,其中每一个ITE助听器的天线设备包括具有用导磁材料制造且沿纵向轴线延伸的线圈铁芯的天线结构,发出电磁干扰辐射的另一电助听器部件,和导磁材料制造的至少部分地平面的屏蔽件,其中屏蔽件布置在天线结构和该另一助听器部件之间,其中屏蔽件布置为与线圈铁芯的纵向轴线成横向,且其中屏蔽件布置在与线圈铁芯相距50到150微米的距离处,优选75到100微米。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声道ITE助听器系统,特别地,因为ITE助听器与上述天线设备的组合可以实现与正向方向有关(相对于助听器的用户)的方向性。所述天线技术在小直径的耳道且尤其是在小容积的CIC助听器外壳中实现无线双方向音频信号传递。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用于在两助听器的天线设备之间传递音频信号的器件包括在每一个助听器中的传递和接收模块,其与相应天线设备联接以用于音频信号的无线传递和接收。有利地,变速器和接收模块包括放大器、频率转换器、调制器、解调器、编码器和译码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声道助听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声道助听系统(45),包括:左ITE助听器(42),具有天线设备(28);右ITE助听器(13),具有天线设备(28);用于在左ITE助听器(42)的天线设备(28)和右ITE助听器(43)的天线设备(28)之间传递音频信号的器件,和用于基于耳廓的自然方向性和/或基于头部遮挡效果的双声道波束形成的器件(60),其中每一个ITE助听器(42、43)的天线设备(28)包括:天线结构(16、36),具有导磁材料制造的线圈铁芯(22、32)且沿纵向轴线(27)延伸,另一电助听器部件(14、34),其发出电磁干扰辐射,且至少部分地平面的屏蔽件(26、37),其用导磁材料制造,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在天线结构(16、36)和该另一助听器部件(14、34)之间,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为与线圈铁芯(22、32)的纵向轴线(27)成横向,且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为与线圈铁芯(22、32)相距50到150微米的距离,优选为75到100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13 EP 15159071.81.一种双声道助听系统(45),包括:左ITE助听器(42),具有天线设备(28);右ITE助听器(13),具有天线设备(28);用于在左ITE助听器(42)的天线设备(28)和右ITE助听器(43)的天线设备(28)之间传递音频信号的器件,和用于基于耳廓的自然方向性和/或基于头部遮挡效果的双声道波束形成的器件(60),其中每一个ITE助听器(42、43)的天线设备(28)包括:天线结构(16、36),具有导磁材料制造的线圈铁芯(22、32)且沿纵向轴线(27)延伸,另一电助听器部件(14、34),其发出电磁干扰辐射,且至少部分地平面的屏蔽件(26、37),其用导磁材料制造,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在天线结构(16、36)和该另一助听器部件(14、34)之间,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为与线圈铁芯(22、32)的纵向轴线(27)成横向,且其中屏蔽件(26、37)布置为与线圈铁芯(22、32)相距50到150微米的距离,优选为75到100微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声道助听系统(45),其进一步包括用于适应性波束形成的器件(61)和/或用于噪声减少的器件(62)和/或用于头部运动补偿的器件(6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声道助听系统(45),其中用于双声道波束形成的器件(60)适于将从左ITE助听器(43)的左输入信号转换器(47)接收的左电输入信号(50)和从右ITE助听器(42)的右输入信号转换器(48)接收的右电输入信号(51)处理为用于传递到左助听器(43)的左输出信号转换器(58)的左电输出信号(56)和用于传递到右ITE助听器(42)的右信号转换器(59)的右输出信号(57),输入信号转换器(47、48)每一个适于将声输入信号转换为所述电输入信号(50、51),且输出信号转换器(58、59)每一个适于将所述电输出信号(56、57)转换为声输出信号。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声道助听系统(45),其中用于双声道波束形成的器件(60)适于从左ITE助听器(42)接收左电输入信号(50)和从右ITE助听器(43)接收右电输入信号(51),且将左输入信号(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尼克尔斯J赖辛杰H卡姆卡帕尔西E费希尔
申请(专利权)人: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