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894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电磁系统及接触系统,所述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并排上下设置在外壳体底部的基座上,还具有一体式结构的推动杠杆,所述推动杠杆一端具有夹持部,另一端具有弧形镶嵌部,其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推动杠杆通过其安装孔固定于基座上,其夹持部夹持于电磁系统的轴上,所述弧形镶嵌部镶嵌于与接触系统的推动块一端塑封为一体结构的弧形轴承内。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克服了原有三相接触器在生产、试验和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内部结构松动的问题。将推动杠杆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克服了原有推动杠杆由两个分立零件铆装结构易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
本技术属于电磁接触器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组动合、动断主触点及多组动合、动断辅助触点的新型三相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具有多组动合、动断主触点及多组动合、动断辅助触点的长方形三相接触器,其内部结构中的推动杠杆部件采用两个分立零件铆装的结构,电磁系统的电磁系统两端采用锡焊固定螺母的结构,二者固定强度不足,在高冲击、振动环境条件下及长时间工作后,接触器内部推动杠杆部件和电磁系统两端螺母易出现松动,导致产品性能下降,严重影响航空等领域用户使用。静簧片组件与基座用卷圆销钉固定,在调整接触器机械参数时多组静簧片组件易出现松动,需更换卷圆销钉后重新紧固,影响正常生产。轴承与推动块上的沉孔为紧配合装配,长时间工作后在推动杠杆力的作用下,轴承易出现松动,影响接触器部件紧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克服了现有接触器结构上存在的不足,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满足了航空等领域严酷环境的使用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电磁系统及接触系统,所述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并排上下设置在外壳体底部的基座上,还具有一体式结构的推动杠杆,所述推动杠杆一端具有夹持部,另一端具有弧形镶嵌部,其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推动杠杆通过其安装孔固定于基座上,其夹持部夹持于电磁系统的轴上,所述弧形镶嵌部镶嵌于与接触系统的推动块一端塑封为一体结构的弧形轴承内。优选的,所述电磁系统两外端部为经压铆形成的扁圆部。优选的,所述推动块一端具有弧形孔Ⅰ,所述弧形孔Ⅰ里塑封有与推动块为一体结构的弧形轴承,所述弧形轴承内具有弧形孔Ⅱ,所述推动杠杆的弧形镶嵌部镶嵌于该弧形孔Ⅱ中。优选的,所述接触系统还具有多组动簧片组件和多组静簧片组件,所述多组动簧片组件设置于推动块内,所述多组静簧片组件通过螺钉与基座的包塑螺套固定于一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克服了原有三相接触器在生产、试验和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内部结构松动的问题。将推动杠杆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克服了原有推动杠杆由两个分立零件铆装结构易松动的问题。将电磁系统两轴端采用锡焊前压铆为扁圆部的加强结构,强化了固定强度,克服了仅用焊锡固定结构易出现固定螺母松动的问题。将多组静簧片组件用螺钉与基座的包塑螺套固定于一体,克服了在调整接触器机械参数时,卷圆销钉固定多组静簧片组件易松动的问题;将轴承与推动块包塑为一体结构,解决了装配轴承在长时间工作后在推动杠杆力的作用下容易松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左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推动杠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磁系统轴端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静簧片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静簧片组件与基座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推动块与推动杠杆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参阅图1及图3,具有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电磁系统2及接触系统4,所述电磁系统2与接触系统4并排上下设置在外壳体1底部的基座5上,原有推动杠杆两个分立零件铆装的结构,存在易松动的问题,为了克服原有推动杠杆易松动的问题,将推动杠杆3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具体设计为推动杠杆3一端具有夹持部31,另一端具有弧形镶嵌部33,其中部开设有安装孔32,所述推动杠杆3通过其安装孔32固定于基座5上,其夹持部31夹持于电磁系统2的轴上,所述弧形镶嵌部33镶嵌于与接触系统4的推动块43一端塑封为一体结构的弧形轴承44内。参阅图4,为了克服了仅用焊锡固定电磁系统2轴端易出现固定螺母松动的问题,所述电磁系统2两外端部采用螺母紧固后经压铆形成扁圆部21。参阅图7,该三相接触器原结构设计的轴承与推动块沉孔是分体紧配合,尺寸精度要求高,安装配合不当会使轴承在工作中产生松动情况,现有工艺水平难以满足装配要求。将弧形轴承44塑压在推动块43中成为一体,配合牢固,解决了安装轴承易松动得问题。具体说明,所述推动块43一端具有弧形孔Ⅰ431,所述弧形孔Ⅰ431里塑封有与推动块43为一体结构的弧形轴承44,所述弧形轴承44内具有弧形孔Ⅱ441,所述推动杠杆3的弧形镶嵌部33镶嵌于该弧形孔Ⅱ441中。参阅图2、同时参阅图5及图6,所述接触系统4还具有多组动簧片组件45和多组静簧片组件41,所述多组动簧片组件41设置于推动块43内,为了克服在调整接触器机械参数时,卷圆销钉固定多组静簧片组件易松动的问题,将多组静簧片组件41通过螺钉42与基座5的包塑螺套51固定于一体。该接触器的总体结构为电磁系统2和接触系统4上下并排安装的形式,由位于中间位置的推动杠杆3将电磁系统2的电磁吸力传递到接触系统4的接触点上。电磁系统2具体结构为现有结构(图1未标识),接触系统4的部分结构也为现有结构(图1未标识)。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电磁系统产品采用螺线管(吸入式)磁路结构,线圈置于导磁套筒内,铁心在线圈内孔中做直线运动,由螺旋弹簧提供复原反力。电磁系统采用启动线圈与保持线圈结合的单线圈复合绕组,大功率启动,小功率保持。启动线圈与保持线圈间的转换通过内部触点自行切换,无外控制电路。接触系统4采用多组桥式触点接触形式,该结构触点有二个断点,由螺旋弹簧提供触点压力及跟踪;触点与动、静簧片间采用钎焊连接;基座5部分采用整体注塑,将安装螺母、静接触组件及引出端注塑在基座中。引出端为螺柱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按照规定参数对启动线圈加电时,在电磁系统2内产生磁通。在磁通的作用下,在气隙处产生一定大小和方向的电磁吸力,并且克服复原弹簧的反力,铁心通过推动杠杆3带动线圈控制触点运动,使线圈内部触点自行断开,保持线圈接通并工作,实现大功率启动,小功率保持的要求。此时,可动的铁心组件带动杠杆转动,将电磁吸力传递到动合触点,使其闭合并接通;当线圈断电时,电磁系统内的磁通消失,铁心组件在复原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到初始状态,铁心带动推动杠杆3反向转动,这时,动合触点断开,触点转换到初始状态。此时,线圈控制触点闭合,启动线圈重新接通,等待下一次工作。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具有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电磁系统(2)及接触系统(4),所述电磁系统(2)与接触系统(4)并排上下设置在外壳体(1)底部的基座(5)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体式结构的推动杠杆(3),所述推动杠杆(3)一端具有夹持部(31),另一端具有弧形镶嵌部(33),其中部开设有安装孔(32),所述推动杠杆(3)通过其安装孔(32)固定于基座(5)上,其夹持部(31)夹持于电磁系统(2)的轴上,所述弧形镶嵌部(33)镶嵌于与接触系统(4)的推动块(43)一端塑封为一体结构的弧形轴承(4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具有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电磁系统(2)及接触系统(4),所述电磁系统(2)与接触系统(4)并排上下设置在外壳体(1)底部的基座(5)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体式结构的推动杠杆(3),所述推动杠杆(3)一端具有夹持部(31),另一端具有弧形镶嵌部(33),其中部开设有安装孔(32),所述推动杠杆(3)通过其安装孔(32)固定于基座(5)上,其夹持部(31)夹持于电磁系统(2)的轴上,所述弧形镶嵌部(33)镶嵌于与接触系统(4)的推动块(43)一端塑封为一体结构的弧形轴承(4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相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林李森宋小勇蒲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