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5710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多个光源、胶框以及光学膜片组。背板具有底面以及多个侧壁。侧壁连接底面而与底面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每一侧壁相对远离底面的侧缘弯折而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光源配置于背板的底面上,且位于第一容置空间中。胶框与背板相互组装且包括至少一凸柱。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背板上,且包括至少一突出部。突出部位于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开孔。胶框配置于光学膜片组上且覆盖光学膜片组的周围。凸柱穿过开孔,而使光学膜片组定位于背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可解决后盖设计受限的问题,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美观与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与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模块(liquidcrystaldisplaymodule,LCM)无中框的结构中,通常在背板设置穿孔以固定光学膜片组。然而,由于背板设置有穿孔,因此必须要采用全包裹式的后盖来避免漏光。如此一来,后盖的设计受限于背板,且全包裹式的后盖成本较高,进而也影响到整体液晶显示模块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后盖设计受限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具有美观与低成本的优势。本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多个光源、胶框以及光学膜片组。背板具有底面以及多个侧壁。侧壁连接底面而与底面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每一侧壁相对远离底面的侧缘弯折而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光源配置于背板的底面上,且位于第一容置空间中。胶框与背板相互组装且包括至少一凸柱。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背板上,且包括至少一突出部。突出部位于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开孔。胶框配置于光学膜片组上且覆盖光学膜片组的周围。凸柱穿过开孔,而使光学膜片组定位于背板上。本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多个光源、胶框以及光学膜片组。背板具有底面以及多个侧壁。侧壁连接底面而与底面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每一侧壁相对远离底面的侧缘弯折而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光源配置于背板的底面上,且位于第一容置空间中。胶框与背板相互组装且包括至少一凸柱。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背板上,且包括至少一突出部。突出部位于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开孔。胶框配置于光学膜片组上且覆盖光学膜片组的周围。凸柱穿过开孔,而使光学膜片组定位于背板上。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光学膜片组上。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背光模块的设计中,胶框与背板相互组装且包括凸柱,而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背板上且包括具有开孔的突出部,其中凸柱穿过开孔,而使光学膜片组定位于背板上。相较于已知通过在背板设置穿孔以固定光学膜片组而言,本技术的背光模块的背板无穿孔的设计,因此无须考虑漏光的问题。此外,在后续后盖的选择上,由于背板无穿孔的设计,因此后盖不受背板的限制,可具有较多的选择。如此一来,采用本技术的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具有美观与低成本的优势。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后盖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后盖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液晶显示装置;200:背光模块;210:背板;212:底面;214:侧壁;214a:侧缘;215:支撑平台;216a、216b:第一定位结构;220:光源;230:胶框;232:凸柱;236a、236b:第二定位结构;240:光学膜片组;242:突出部;243:开孔;250、250a:后盖;300:显示面板;C1:第一容置空间;C2:第二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后盖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后盖的立体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1以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块200与液晶显示面板300。背光模块200包括背板210、多个光源220、胶框230以及光学膜片组240。背板210具有底面212以及多个侧壁214。侧壁214连接底面212而与底面212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C1。每一侧壁214相对远离底面212的侧缘214a弯折而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C2。光源220配置于背板210的底面212上,且位于第一容置空间C1中。胶框230与背板210相互组装且包括至少一凸柱232。光学膜片组240配置于背板210上,且包括至少一突出部242。突出部242位于第二容置空间C2中且具有至少一开孔243。胶框230配置于光学膜片组240上且覆盖光学膜片组240的周围。凸柱232穿过开孔243,而使光学膜片组240定位于背板210上。液晶显示面板300配置于光学膜片组240上。详细来说,请同时参考图3、图4以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侧壁214的侧缘214a弯折而形成支撑平台215,且支撑平台215连接第一容置空间C1与第二容置空间C2。此处,支撑平台215支撑光学膜片组240。再者,本实施例的背板210包括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图3、图4以及图5中示意地绘示两个第一定位结构216a、216b),而胶框230包括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图3以及图4中示意地绘示两个第二定位结构236a、236b)。第一定位结构216a、216b与第二定位结构236a、236b相互组装,以限制背板210与胶框230的相对位置。此处,第一定位结构216a、216b是由每一侧壁214的侧缘214a一体成型弯折而成。如图3所示,第二定位结构236a具体化为卡沟,而第一定位结构216a具体化为卡块;而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结构216b具体化为卡沟,而第二定位结构236b具体化为卡块,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定位结构216a、216b与第二定位结构236a、236b其中的一个为卡沟,而第一定位结构216a、216b与第二定位结构236a、236b其中的另一个为卡块,其属于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围。此外,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6,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还包括后盖250,包覆部分背板210。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背板21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300与后盖250之间,且后盖250覆盖部分背板21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后盖250具体化为半包裹式的后盖。此处,后盖250的俯视轮廓具体为矩形。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后盖250a的俯视轮廓也可为T字型,此仍属于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围。简言之,本实施例是通过胶框230的凸柱232穿过光学膜片组240的突出部242的开孔243,而将光学膜片组240定位于与框胶230相互组装的背板210上。相较于已知通过在背板设置穿孔以固定光学膜片组而言,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的背板210无穿孔的设计,因此无须考虑漏光的问题。再者,由于本实施例的背板210无穿孔的设计,因此后盖250具体化采用半包裹式的后盖,相较于全包裹式的后盖而言,可具有低成本的优势。此外,由于后盖250的选择不受背板210的限制,因此后盖250的选择更广泛且可更加美观。另外,采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则可具有美观与低成本的优势。综上所述,在本技术的背光模块的设计中,胶框与背板相互组装且包括凸柱,而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多个光源、胶框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背板具有底面以及多个侧壁,其中所述多个侧壁连接所述底面而与所述底面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而每一侧壁相对远离所述底面的侧缘弯折而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多个光源配置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相互组装,且包括至少一凸柱;所述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包括至少一突出部,其中所述至少一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开孔,所述胶框配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上且覆盖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周围,所述至少一凸柱穿过所述至少一开孔,而使所述光学膜片组定位于所述背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多个光源、胶框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背板具有底面以及多个侧壁,其中所述多个侧壁连接所述底面而与所述底面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而每一侧壁相对远离所述底面的侧缘弯折而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多个光源配置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相互组装,且包括至少一凸柱;所述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包括至少一突出部,其中所述至少一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开孔,所述胶框配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上且覆盖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周围,所述至少一凸柱穿过所述至少一开孔,而使所述光学膜片组定位于所述背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侧壁的所述侧缘弯折而形成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而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相互组装,以限制所述背板与所述胶框的相对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是由每一侧壁的所述侧缘一体成型弯折而成。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