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电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541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7:50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电动车。其中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连通所述第一、二集流管的流通管组,所述流通管组包括多个流通管,每个流通管包括第一流通部、第二流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的换向部;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所述流通管组包括第一流通管组、第二流通管组以及第三流通管组,其中所述第一流通管组用于连通第一集流腔与第三集流腔、所述第二流通管组用于连通第三集流腔与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三流通管组用于连通第二集流腔与第四集流腔。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电动车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电动车。
技术介绍
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汽车空调中的换热系统越来越受到汽车主机厂的青睐。为了减小系统换热器的尺寸,减小系统冷媒(即换热介质)的充注量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开发新型高效空调及换热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连通所述第一、二集流管的流通管组,所述流通管组包括多个流通管,每个流通管包括第一流通部、第二流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的换向部;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所述流通管组包括第一流通管组、第二流通管组以及第三流通管组,其中所述第一流通管组用于连通第一集流腔与第三集流腔、所述第二流通管组用于连通第三集流腔与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三流通管组用于连通第二集流腔与第四集流腔。可选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配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处设置有供所述分配管通过的端孔,所述分配管穿过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腔。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将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隔离的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上设有供所述分配管穿过的通孔。可选的,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件上远离所述流通管的一侧。可选的,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设有将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隔离的第二隔离件。可选的,所述每个流通管为微通道扁管。可选的,所述每个流通管的第一流通部与第二流通部相互平行。可选的,所述流通管组中的相邻的第一流通部之间和/或相邻的第二流通部之间设置有换热翅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以及上述换热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具有压缩机的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上述换热器。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通过流通管组、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集流腔的第一集流管、以及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集流腔的第二集流管,形成多次改变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换热通道,增加了换热介质的流程,从而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此外,将流通管的换向部代替集流管以改变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减少了集流管的使用量,从而可以减轻换热器的重量,减少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并可减少换热介质的充入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中的一种流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换热器中的一种分配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换热器中的一种偏心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一种换热介质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类似的,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换热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中的一种流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换热器中的一种分配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换热器中的一种偏心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一种换热介质流向示意图。该换热器100可应用于各种换热系统中,也适用于汽车等领域。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以及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的流通管组30。所述流通管组30包括多个流通管301,每个流通管301包括第一流通部3011、第二流通部30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通部3011与所述第二流通部3012的换向部3013。其中,所述第一流通部3011包括管端部3011a,所述第二流通部包括管端部3012a。可选的,所述每个流通管301的第一流通部3011与第二流通部3012相互平行。此外,所述第一流通部3011与第二流通部3012的长度可以相等,以使换热介质流动更加均匀。当然,所述第一流通部3011与第二流通部3012的长度也可不相等,具体可根据应用环境进行设置。采用这种流通管301,可使得换热介质在换向部3013处完成流向的改变。从而使得换热介质在同一流通管301中流通时,可形成两个流程,即自该流通管301的一端至换向部3013的流程、以及自换向部3013至该流通管的另一端的流程。相较于需要至少两个流通管、四个集流管才能实现两个换热流程而言,减少了两个集流管的使用量,从而可减轻换热器的重量,并可减轻换热器所占的空间。所述流通管301可以是扁管,比如,微通道扁管。则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管组30中,每一个扁管的第一流通部3011平行设置,每一扁管的第二流通部3012也平行设置。采用这种平行设置的方式,可使得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少换热器的占用空间。所述第一集流管10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集流腔11和第二集流腔12,所述第二集流管20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三集流腔21和第四集流腔22。所述流通管组30包括第一流通管组31、第二流通管组32以及第三流通管组33。即上述多个流通管301中的一部分属于第一流通管组31,一部分属于第二流通管组32,另外一部分属于第三流通管组33。其中,所述第一流通管组31用于连通第一集流腔11与第三集流腔21、所述第二流通管组32用于连通第三集流腔21与第二集流腔12、所述第三流通管组33用于连通第二集流腔12与第四集流腔22。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流通管组31、第二流通管组32、第三流通管组33、第一集流腔11、第二集流腔12、第三集流腔21以及第四集流腔22共同形成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集流管10邻近流通管组30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接入每一流通管301的一端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集流管20邻近流通管组30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接入每一流通管301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电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以及连通所述第一、二集流管(10、20)的流通管组(30),所述流通管组(30)包括多个流通管(301),每个流通管(301)包括第一流通部(3011)、第二流通部(30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通部(3011)与所述第二流通部(3012)的换向部(3013);所述第一集流管(10)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集流腔(11)和第二集流腔(12),所述第二集流管(20)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三集流腔(21)和第四集流腔(22),所述流通管组(30)包括第一流通管组(31)、第二流通管组(32)以及第三流通管组(33),其中所述第一流通管组(31)用于连通第一集流腔(11)与第三集流腔(21)、所述第二流通管组(32)用于连通第三集流腔(21)与第二集流腔(12)、所述第三流通管组(33)用于连通第二集流腔(12)与第四集流腔(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以及连通所述第一、二集流管(10、20)的流通管组(30),所述流通管组(30)包括多个流通管(301),每个流通管(301)包括第一流通部(3011)、第二流通部(30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通部(3011)与所述第二流通部(3012)的换向部(3013);所述第一集流管(10)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集流腔(11)和第二集流腔(12),所述第二集流管(20)包括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三集流腔(21)和第四集流腔(22),所述流通管组(30)包括第一流通管组(31)、第二流通管组(32)以及第三流通管组(33),其中所述第一流通管组(31)用于连通第一集流腔(11)与第三集流腔(21)、所述第二流通管组(32)用于连通第三集流腔(21)与第二集流腔(12)、所述第三流通管组(33)用于连通第二集流腔(12)与第四集流腔(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分配管(40);所述第一集流管(1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0)平行设置,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第二端(103);所述第一集流管(10)的第一端(101)处设置有供所述分配管(40)通过的端孔,所述分配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启高建华耿时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