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228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3:58
一种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底座、第一舱门、第二舱门、第一转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驱动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的第一、第二滑动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沿导轨滑动的第一、第二滑动件与第一、第二舱门铰接,可绕转轴转动的连杆与第一、第二舱门铰接,以及驱动组件与滑块铰接的多处铰接的连接方式,实现了对第一、第二舱门运动轨迹的控制,同时,通过对导轨角度、连杆长度、转轴位置、铰接点位置以及限位件位置的修改可以改变第一、第二舱门的运动轨迹以便适应多种车型的需要。

Vehicle front-en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 vehicle front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he first door, second door, a first shaft, first and second links,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oor, second door hinge, wherein the drive unit comprises a first guide rail and the second guide rail, a driving componen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he first door, second door hinge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liding part, the driving component and the first slid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sliding part. The utility model can slide along the guide rail throug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liding part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door hinged around the rotating shaft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doors, and multiple articulated drive assembly is hinged with the slide block connec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door trajectory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on the angle of guide, the length of the connecting rod, shaft position, hinge point position and limit position change can change the trajectory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door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a variety of mod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端开闭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设备机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端开闭机构。
技术介绍
高速动车组前端开闭装置是在充分保证车钩的活动空间的前提下,利用车头前端内部有限的区域,合理设计运动路径一种机械装置。目前,常见的轨道车辆用开闭机构多通过一个旋转动作、多个分布动作、沿异形滑轨动作来实现打开或者关闭。然而随着轨道车辆对碰撞吸能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轨道车辆开始在车钩两侧增加防爬器,而一个旋转动作的开闭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受两侧防爬器的干涉;多个分布动作的开闭机构结构负责、成本高、适用性差等缺点;沿异形滑轨的动作的开闭机构运动过程中易受震动、卡滞等现象。因此,设计一种适应性高、稳定性强、结构简单且在能狭小空间内不受两侧防爬器干涉的开闭机构对本领域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应性高、稳定性强、结构简单的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尤其是轨道车辆的车辆前端开闭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底座、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单元以及连杆单元,所述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连杆单元,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与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以便使第一、第二舱门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驱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上可分别沿第一、第二导轨运动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连接以便于带动第一、第二滑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第二舱门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优选的是,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组件安装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运动部和固定部,所述运动部分别和第一、第二滑动件铰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座铰接。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铰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轴包括与第一连杆铰接的第一转动轴以及与第二连杆铰接的第二转动轴。优选的是,所述连杆单元还包括第二连杆单元,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包括第二转轴以及与所述第二转轴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以便使第一、第二舱门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包括上部安装座,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上部安装座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同轴设置。优选的是,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第二滑动件位移的限位件以便于限制所述第一、第二舱门的位移。优选的是,所述限位件包括设于底座上的限位板,以及设于限位板上与所述第一、第二滑动件相接触以便于限制所述第一、第二滑动件位移的调节螺栓。优选的是,所述车辆开闭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上、与所述连杆单元相配合以便检测所述滑动件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从而检测所述第一、第二舱门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可沿导轨滑动的第一、第二滑动件分别与第一、第二舱门铰接,可绕第一、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一、第三和第二、第四连杆与分别第一、第二舱门铰接,以及驱动组件与第一、第二滑块铰接的的多处铰接的连接方式,实现了对第一、第二舱门运动轨迹的控制,同时,通过两端均可活动的驱动组件,避免了运动过程中卡滞现象的发生,此外,通过对第一、第二导轨角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杆长度,第一、二、三、四转轴位置,第一、二舱门安装架铰接点位置以及限位件位置的修改可以改变第一、第二舱门的运动轨迹以便适应多种车型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辆前端开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所述车辆前端开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所述车辆前端开闭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所述车辆前端开闭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所述车辆前端开闭机构的上部安装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车辆前端开闭机构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1、第一舱门;211、第一舱门安装架;22、第二舱门;221、第二舱门安装架;222、第二导流罩;3、驱动单元;31、第一导轨;311、第一滑动件;32、第二导轨;321、第二滑动件;33、驱动组件;331、第一驱动件;3311、第一运动部;3312、第一固定部;332、第二驱动件;3321、第二运动部;3322、第二固定部;4、连杆单元;41、第一连杆单元;411、第一转轴;4111、第一转动轴;4112、第二转动轴;412、第一连杆;413、第二连杆;42、第二连杆单元;421、第二转轴;4211、第三转动轴;4212、第四转动轴;422、第三连杆;423、第四连杆;424、上部安装座;5、限位件;51、第一限位件;511、第一限位板;512、第一限位件螺栓;52、第二限位件;521第二限位板;522、第二调节螺栓;6、位置检测单元;61、第一检测组件;62、第二检测组件;63、第三检测组件;64、第四检测组件;7、驱动组件安装座;71、第一安装座;711、第一耳轴;712、第一固定座;72、第二安装座;721、第二耳轴;722、第二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底座1、第一舱门21和第二舱门22,所述底座1上设有驱动单元3以及连杆单元4,所述连杆单元4包括第一连杆单元41,所述第一连杆单元41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第一转轴411以及与第一转轴411铰接的第一连杆412和第二连杆413,所述第一连杆412、第二连杆413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21、第二舱门22铰接,以便使第一、第二舱门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转轴411转动,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第一导轨31、第二导轨32、驱动组件3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轨31、第二导轨32上可分别沿第一、第二导轨运动的第一滑动件311和第二滑动件321,所述第一滑动件311、第二滑动件312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21、第二舱门22铰接,所述驱动组件3与所述第一滑动件311、第二滑动件321连接以便于带动第一、第二滑动件分别沿第一、第二导轨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第二舱门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所述第一舱门21包括固定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舱门安装架211和第一导流罩(图未示出),所述第二舱门22包括固定连接为一体的第二舱门安装架221和第二导流罩222。所述驱动单元3设于所述底座1上并与所述第一舱门21、第二舱门22连接,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设于所述底座1两侧的第一导轨31、第二导轨32和驱动组件33,此处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为直线导轨,并且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前端开闭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底座、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单元以及连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连杆单元,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与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以便使第一、第二舱门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驱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上可分别沿第一、第二导轨运动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连接以便于带动第一、第二滑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第二舱门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底座、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单元以及连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连杆单元,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与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以便使第一、第二舱门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驱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上可分别沿第一、第二导轨运动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舱门、第二舱门铰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连接以便于带动第一、第二滑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第二舱门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组件安装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运动部和固定部,所述运动部分别和第一、第二滑动件铰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座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耿昌刘辉王坤刘焕军刘高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