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91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它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且呈矩形布置的第一辅助支撑组件、第二辅助支撑组件、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及第四辅助支撑组件;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撑杆上端的第一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一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设置于第一底板上、边侧设置第一连接孔的第一立板,与第一立板一侧连接、且边侧具有弯折部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位于第一连接孔的下方具有缺角,且缺角处设置第一支撑定位块;所述第二立板的弯折部端面设置两个第二支撑定位块。

Support tooling for engine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for supporting the work of engine assembly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the first auxiliary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is of rectangular arrangement support assembly, second auxiliary support components, third components and four auxiliary support auxiliary support component; the first auxiliary support assembly includes a vertical fixed on on the base of the first pole,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auxiliary installation on the first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supporting body; the supporting body comprises a first auxiliary ro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loor of the first floor,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is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a first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is connected to one side, and the side is bent the folding part of the second vertical plate;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located below the first connecting hole with the corner, and the missing corner set first support the positioning block; The end face of the bending part of the second vertical plate is set up with two second support positioning blo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生产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新研发产品YNF40发动机需求量不断增加,此机型的批量生产问题日益迫切,但公司现有的YN33\38机型总装线、D19\20机型总装线都无法满足YNF40机型的上线及生产要求。如何能在不建设新装配线的前提下,满足YNF40发动机的整机装配及生产能力,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维护方便,通用性好的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且呈矩形布置的第一辅助支撑组件、第二辅助支撑组件、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及第四辅助支撑组件;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撑杆上端的第一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一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设置于第一底板上、边侧设置第一连接孔的第一立板,与第一立板一侧连接、且边侧具有弯折部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位于第一连接孔的下方具有缺角,且缺角处设置第一支撑定位块;所述第二立板的弯折部端面设置两个第二支撑定位块;第二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二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二撑杆上端的第二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二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上、边侧设置第二连接孔的第三立板,与第三立板一侧连接且与第三立板呈直角状的第四立板;所述第四立板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三支撑定位块;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三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三撑杆上端的第三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三撑杆转动连接、且边侧设置第三连接孔的第一座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座体一侧、与第一座体呈直角状的第五立板;所述第五立板的端面设置两个第四支撑定位块;第四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四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四撑杆上端的第四辅助支撑体;所述第四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四撑杆转动连接、且边侧设置第四连接孔的第二座体,设置于第二座体上、与第二座体呈直角状的第六立板;所述第六立板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五支撑定位块;所述第二座体上与第五支撑定位块相对的端面设置第六支撑定位块。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撑杆与第一底板通过轴承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撑杆与第二底板通过轴承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撑杆与第一座体通过轴承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四撑杆与第二座体通过轴承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第三撑杆及第四撑杆均通过连接套与底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设计合理,可满足多种发动机的组装使用。其维护方便,通用性强,可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辅助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图1中第二辅助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左视图。图8为图1中第三辅助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8的左视图。图11为图11中第四辅助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图11的左视图。图14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14所示的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且呈矩形布置的第一辅助支撑组件、第二辅助支撑组件、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及第四辅助支撑组件;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的第一撑杆11,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撑杆11上端的第一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一撑杆11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12,设置于第一底板12上、边侧设置第一连接孔13的第一立板14,与第一立板14一侧连接、且边侧具有弯折部15的第二立板16;所述第一立板14上、位于第一连接孔13的下方具有缺角,且缺角处设置第一支撑定位块17;所述第二立板16的弯折部15端面设置两个第二支撑定位块18;第二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的第二撑杆21,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二撑杆21上端的第二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二撑杆21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板22,设置于第二底板22上、边侧设置第二连接孔23的第三立板24,与第三立板24一侧连接且与第三立板24呈直角状的第四立板25;所述第四立板25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三支撑定位块26;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的第三撑杆31,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三撑杆31上端的第三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三撑杆31转动连接、且边侧设置第三连接孔32的第一座体33,以及设置于第一座体33一侧、与第一座体33呈直角状的第五立板34;所述第五立板34的端面设置两个第四支撑定位块35;第四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的第四撑杆41,以及转动安装于第四撑杆41上端的第四辅助支撑体;所述第四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四撑杆41转动连接、且边侧设置第四连接孔42的第二座体43,设置于第二座体43上、与第二座体43呈直角状的第六立板44;所述第六立板44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五支撑定位块45;所述第二座体43上与第五支撑定位块45相对的端面设置第六支撑定位块46。所述第一撑杆11与第一底板1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撑杆21与第二底板2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撑杆31与第一座体3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撑杆41与第二座体4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撑杆11、第二撑杆21、第三撑杆31及第四撑杆41均通过连接套10与底座1固定连接。使用时,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22、第三连接孔32及第四连接孔42分别与相应的机械臂50连接,由各机械臂50分别驱动对应的第一辅助支撑体、第二辅助支撑体、第三辅助支撑体及第四辅助支撑体;实现发动机盖体的夹持定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且呈矩形布置的第一辅助支撑组件、第二辅助支撑组件、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及第四辅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撑杆上端的第一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一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设置于第一底板上、边侧设置第一连接孔的第一立板,与第一立板一侧连接、且边侧具有弯折部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位于第一连接孔的下方具有缺角,且缺角处设置第一支撑定位块;所述第二立板的弯折部端面设置两个第二支撑定位块;第二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二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二撑杆上端的第二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二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上、边侧设置第二连接孔的第三立板,与第三立板一侧连接且与第三立板呈直角状的第四立板;所述第四立板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三支撑定位块;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三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三撑杆上端的第三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三撑杆转动连接、且边侧设置第三连接孔的第一座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座体一侧、与第一座体呈直角状的第五立板;所述第五立板的端面设置两个第四支撑定位块;第四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四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四撑杆上端的第四辅助支撑体;所述第四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四撑杆转动连接、且边侧设置第四连接孔的第二座体,设置于第二座体上、与第二座体呈直角状的第六立板;所述第六立板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五支撑定位块;所述第二座体上与第五支撑定位块相对的端面设置第六支撑定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支撑工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且呈矩形布置的第一辅助支撑组件、第二辅助支撑组件、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及第四辅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撑杆上端的第一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一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设置于第一底板上、边侧设置第一连接孔的第一立板,与第一立板一侧连接、且边侧具有弯折部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位于第一连接孔的下方具有缺角,且缺角处设置第一支撑定位块;所述第二立板的弯折部端面设置两个第二支撑定位块;第二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二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二撑杆上端的第二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二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上、边侧设置第二连接孔的第三立板,与第三立板一侧连接且与第三立板呈直角状的第四立板;所述第四立板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三支撑定位块;第三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三撑杆,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三撑杆上端的第三辅助支撑体;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体包括与第三撑杆转动连接、且边侧设置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阳宋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