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体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26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船体;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船体外壁中后部的一对侧船体;对称安装在所述主船体外壁前部的一对片体;以及驱使所述侧船体沿所述主船体的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侧船体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吃水线之下;当所述侧船体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船尾的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吃水线之上;当所述侧船体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中部的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吃水线之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适航性、稳定性、回转性和可操作性。

A five body shi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ve ship bo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ncludes a main body; a pair of side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back of the main ship hull in the outer wall; a pair of sheet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ship in front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driven s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hip the main hull sliding driving mechanism; wherein, under the side hull bottom always located in the main hull waterline; when the first limit position of the side hull sliding to close to the main hull stern, the sheet on the bottom of the hull above the waterline; when second limit positions of the side hull slide to close to the main central hull, under the sheet on the bottom of the main hull waterline. The invention has good airworthiness, stability, slewing and maneuve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体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五船体。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海运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航运的需求,如集装箱的快速快还运输,军事物资的紧急运输,各国在近海或沿海航运不断增加的乘客和车辆航渡服务等,促进了高性能船舶的发展。其中,高速船大型化是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以多体船为代表的高性能船舶由于其独特的外形、优良的性能以及具有多任务能力等特点,逐步成为国际船舶行业广泛关注的研究目标。多体船体是指利用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瘦形船体,通过上部的强力构架练成一体的船舶。同单体船相比,多体船具有更加优越的浮性、稳性、耐波性、机动性和隐身性,能够大量装载,抗打击能力强,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常见的多体船包括两体船、三体船、四体船和五体船,而现有的五体船存在着适航性和操作性差的缺点。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五船体,其具有较好的适航性、稳性、回转性和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船体;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船体外壁中后部的一对侧船体;对称安装在所述主船体外壁前部的一对片体;以及驱使所述侧船体沿所述主船体的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侧船体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吃水线之下;当所述侧船体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船尾的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吃水线之上;当所述侧船体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中部的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吃水线之下。优选的,所述主船体的船体长度为L,当船舶高速航行且所述侧船体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侧船体的船尾与所述主船体的船尾之间的间距L1的取值范围为0~0.15L;当船舶低速航行且所述侧船体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侧船体的船尾与所述主船体的船尾之间的间距L2的取值范围为0.45~0.5L。优选的,所述侧船体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推进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推进装置为喷水式推进器。优选的,所述主船体的尾部安装有第二推进装置。优选的,所述片体包括一靠近所述主船体的船首设置且与所述主船体的外壁固连的水平部、一与所述水平部固连的竖直部,其中,所述水平部和所述竖直部均为流线型结构,所述竖直部的底部成型有一椭球体。优选的,所述竖直部的高度值E小于所述水平部的长度值D和宽度值B。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五船体,其主船体上设置有一对侧船体和一对片体,与其他相同吨位的船舶相比,有效减小了船舶的吃水量,扩大了船舶的可航行区域,船舶的适航性强;另外,侧船体滑动的设置在主船体上,当面临复杂海况时,可调节侧船体相对于主船体的位置,以减小垂荡和纵摇,有效的提高了船舶的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五船体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五船体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C-C方向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五船体的侧船体和片体的吃水情况示意图。图中:图中:10、主船体;20、侧船体;30、片体;31、水平部;32、竖直部;321、椭球体;40、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五体船,包括:一主船体10;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0外壁中后部的一对侧船体20;对称安装在所述主船体10外壁前部的一对片体30;以及驱使所述侧船体20沿所述主船体10的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40,其中,所述主船体10和所述侧船体20为经过水动力优化的细长结构;附图4中,线A为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侧船体20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下;当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10船尾的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上;当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10中部的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下。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侧船体20有助于提高船舶的破损稳性,当其中一个所述侧船体20破损时,船舶依然可以稳定航行;所述侧船体20和所述片体30可相互配合,使得整个甲板的侧壁比较平直,平直的甲板侧壁可让船舶容易与码头保持平行,方便停靠码头。如图3所示,所述片体30包括一靠近所述主船体10的船首设置且与所述主船体10的外壁固连的水平部31、一与所述水平部31固连的竖直部32,所述竖直部32的高度值E小于所述水平部31的长度值D和宽度值B,即所述片体30的竖向高度较低;本专利技术中将片体30靠近船首设置、将片体30的竖向高度设置得较低的用意是:减小垂荡和总摇。另外,所述水平部31和所述竖直部32均为流线型结构,所述竖直部32的底部成型有一椭球体321,所述椭球体321使得所述竖直部32从整体上形成一下圆上尖的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船舶浸水航行时,以减小船舶的阻力。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侧船体20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推进装置,所述第一推进装置为喷水式推进器;所述主船体10的尾部安装有第二推进装置,所述主船体10上还可安装舵,所述舵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也可选择不安装。当船舶满载低中速航行时,可将所述侧船体20滑至所述主船体10的中部,由于将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所述主船体10中部,导致船体的重心向船首移,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下,因此,船首的所述片体30能够为船舶提供稳性和浮力。当船舶满载高速航行时,可将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所述主船体10尾部,此时,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上,即所述片体30不在水中,所述侧船体20的第一推进装置可为船舶提供动力源,以实现船舶高速航行的要求,提高了船舶航行的快速性,还可通过调节所述侧船体20的第一推进装置的功率大小来提高船舶的回传性。具体的,增大左侧所述侧船体20的第一推进装置的功率,即给予了船舶向右转动的力矩;同理,增大右侧所述侧船体20的第一推进装置的功率,即给予了船舶向左转动的力矩,船舶的操作性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主船体10的船体长度为L,当船舶高速航行且所述侧船体20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侧船体20的船尾与所述主船体10的船尾之间的间距L1的取值范围为0~0.15L;当船舶低速航行且所述侧船体20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侧船体20的船尾与所述主船体10的船尾之间的间距L2的取值范围为0.45~0.5L,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减小船舶垂荡;即当船舶遇到剧烈垂荡时,如果是高速航行可以把所述侧船体20调节至所述主船体10的船尾,如果是低速航行可以调节所述侧船体20至所述主船体10的船中,以减小船舶的垂荡。当侧船体20的船尾与所述主船体10的船尾之间的间距处于0~0.15L这个区间范围时,能够有效减小船舶纵摇;在减小纵摇的情况下,船舶没有低、高速之分,即在纵摇剧烈时,把所述侧船体20调至所述主船体10的船尾即可减小纵摇。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五体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船体(10);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0)外壁中后部的一对侧船体(20);对称安装在所述主船体(10)外壁前部的一对片体(30);以及驱使所述侧船体(20)沿所述主船体(10)的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40);其中,所述侧船体(20)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下;当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10)船尾的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上;当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10)中部的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船体(10);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0)外壁中后部的一对侧船体(20);对称安装在所述主船体(10)外壁前部的一对片体(30);以及驱使所述侧船体(20)沿所述主船体(10)的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40);其中,所述侧船体(20)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下;当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10)船尾的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上;当所述侧船体(20)滑动至靠近所述主船体(10)中部的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片体(30)的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10)的吃水线之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10)的船体长度为L,当船舶高速航行且所述侧船体(20)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侧船体(20)的船尾与所述主船体(10)的船尾之间的间距L1的取值范围为0~0.15L;当船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何智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