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铜离子的传感器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623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成了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

\u4e00\u79cd\u80fd\u591f\u6bd4\u8272\u2011\u8367\u5149\u5faa\u73af\u68c0\u6d4b\u94dc\u79bb\u5b50\u7684\u4f20\u611f\u5668\u5206\u5b50\u53ca\u5176\u5236\u5907\u548c\u5e94\u7528

A colorimetric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Cu synthesized by the invention of circular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铜离子的传感器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双通道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N,N-(3,3’-二甲基联苯)-双(5-硝基水杨酰胺);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该传感器分子的制备和实际应用,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和阳离子检测

技术介绍
有机分子化学传感器在检测环境中的有毒金属离子时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优点。在众多过渡金属离子中,铜在地球上的含量仅次于锌和铁,并且铜在环境和生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生命的基本要素,如果铜在人体中的含量出现问题,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疾病,如门克斯疾病、威尔逊疾病和老年痴呆等疾病。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研究出多种方法来检测铜离子的存在,如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其中荧光分析法由于仪器价格较低、操作方便等、被广泛用于离子检测领域。目前,文献已报道了大量的荧光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然而,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对于阳离子检测的研究也是无止境的。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于阳离子检测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合成更高选择性、更高灵敏度的荧光检测阳离子的传感器分子,也是阳离子检测领域的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N,N-(3,3’-二甲基联苯)-双(5-硝基水杨酰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传感器分子在检测Cu2+的具体应用。一、Cu2+的传感器分子Cu2+传感器分子的合成: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5-硝基水杨醛与3,3’-二甲基苯胺以2:1的摩尔比,于80~85℃回流6~8h;反应完成后,过滤,用热无水乙醇淋洗,真空干燥,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的红色固体即为目标传感器分子——N,N-(3,3’-二甲基联苯)-双(5-硝基水杨酰胺),标记为QW。其结构式如下:催化剂冰醋酸的用量为底物总摩尔量的0.4~0.6倍。二、QW对阳离子的识别实验1、QW对阳离子的荧光响应分别移取0.5mL含有QW的DMSO溶液(2×10-4mol·L-1)于一系列10mL的比色管中,分别加入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Mg2+的高氯酸盐的DMSO溶液(4×10-3mol·L-1)0.5mL。最后用DMSO定容到5mL,此时QW的浓度为2×10-5mol·L-1,阳离子浓度为QW浓度的20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结果发现,当向含有QW的DMSO溶液中分别加入上述阳离子时,,在自然光下,Cu2+的加入使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成无色,在其相应的紫外光谱中出现明显的蓝移(图1)。在其相应的荧光发射光谱中,Cu2+的加入使溶液的荧光消失,而其余阳离子的加入对QW溶液的紫外和荧光光谱无明显影响(图2)。说明该传感器分子QW在DMSO溶液中能专一选择性双通道识别Cu2+。2、QW对Cu2+的滴定实验将QW用DMSO配成2×10-4mol/L的溶液,取0.5mLQW的DMSO溶液(2.0×10-4mol/L)于10mL比色管中,用DMSO定容到5mL,此时QW的浓度为2×10-5mol·L-1,摇匀静置。移取2.5mL的该溶液于荧光比色池中,用累积加样法逐渐加入Cu2+的高氯酸盐的DMSO溶液(0.02mol/L)。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Cu2+的逐渐加入,375nm处的紫外吸收峰逐渐蓝移至365nm处(图3)。在荧光光谱中随着Cu2+(0.02mol/L)的逐渐加入,520nm处的发射峰逐渐消失(图4)。说明QW可以在DMSO溶液中双通道检测Cu2+。QW对Cu2+的紫外检测限为6.02×10-8M,荧光检测限为4.87×10-9M,说明QW对Cu2+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3、QW在识别Cu2+过程中的抗干扰检测为了测定QW在识别Cu2+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我们进行了如下测试:取13支10mL的比色管分别加入0.5mL上述QW的DMSO溶液(2×10-4mol·L-1),将第1支比色管用DMSO稀释至5mL;向第2支比色管中加入0.5mLCu2+,然后用DMSO稀释至5mL;向其余11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5mLCu2+,再依次加入0.5mL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Mg2+的高氯酸盐的DMSO溶液(4×10-3mol·L-1),最后用DMSO稀释至5mL。混合均匀后,测定其紫外和荧光的变化。图5和图6分别为QW对Cu2+识别的紫外抗干扰光谱图和荧光抗干扰光谱图。结果发现,加入其他阳离子后,QW对Cu2+的识别基本不受其它阳离子的干扰。4、QW识别Cu2+的响应时间常见的传感器分子比色或荧光识别Cu2+的过程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这种因素往往限制了许多传感器分子的推广使用。因此,我们探究了QW识别Cu2+的响应时间。当加入Cu2+后,溶液颜色立即褪去,并且荧光完全猝灭,可以看出,QW对Cu2+的响应在片刻间(<3s)即可发生。因此QW对Cu2+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5、QW对Cu2+的连续可循环识别实验以及相应逻辑门的制备近几年,受体分子的可循环性成为阳离子识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们探讨了QW对Cu2+识别的可循环性。众所周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络合剂,因此我们选择EDTA作为Cu2+的络合剂。实验现象表明:当在QW-Cu2+络合体系中加入适量的EDTA时,EDTA能够迅速将Cu2+从QW上解络合下来,形成络合物Cu(EDTA),溶液在紫外和荧光灯下的颜色恢复与主体相当。相应的荧光光谱也恢复到与原来主体分子相当的水平。当我们再用该溶液去识别Cu2+时,该体系的荧光猝灭,如此反复循环可以达到四次以上(图7),因此,QW是一种可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基于QW对Cu2+的循环检测,我们以“ON”作为荧光打开,“OFF”作为荧光关闭,Cu2+和EDTA作为输入信号,制作了一个“读-擦-读-写”的可循环逻辑门(图8)。6、基于QW的Cu2+检测试纸将试纸剪成长方形并浸泡在含有QW的溶液中10min,使QW充分吸附于滤纸上,然后取出晾干,该滤纸在自然光下呈黄色,在365nm紫外灯下呈黄绿色。向滤纸上滴加含有Cu2+的溶液,滤纸的颜色由黄色变成无色(自然光下),并且黄绿色荧光消失(365nm紫外灯下)。再向该滤纸上滴加EDTA溶液,滤纸上的颜色(自然光下)和荧光(365nm紫外灯下)再次恢复。三、QW对Cu2+的识别机理针对QW对Cu2+的识别机理,我们通过1HNM和IR进行了探究。1HNM谱图表明:14.92ppm处-OH的信号峰随Cu2+的不断加入逐渐变宽并最终消失,并且9.23ppm处-CH=N的信号峰随Cu2+的不断加入逐渐减小(图9)。IR谱图表明:1618cm-1和3447cm-1处是HC=N和苯环上O-H的伸缩振动峰,在Cu2+加入后,HC=N的伸缩振动峰会移动到1432cm-1,而苯环上O-H的伸缩振动峰会消失,同时在1645cm-1处出现新峰(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711156513.html" title="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铜离子的传感器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铜离子的传感器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其结构如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的合成方法,是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5-硝基水杨醛与3,3’-二甲基苯胺为底物,于80~85℃回流6~8h;反应完成后,过滤,用热无水乙醇淋洗,真空干燥,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红色固体即为目标传感器分子。3.如权利要求2所述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底物5-硝基水杨醛与3,3’-二甲基苯胺的摩尔比为2:1。4.如权利要求2所述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冰醋酸的用量为底物总摩尔量的0.4~0.6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能够比色-荧光循环检测Cu2+的传感器分子在检测Cu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向含有该传感器的DMSO溶液中,分别加入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Mg2+的溶液,若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成无色,溶液的荧光淬灭,说明加入的是Cu2+;溶液的颜色和荧光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加入的不是Cu2+。6.一种负载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传感器分子的Cu2+检测试纸。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明朱伟林奇曲文娟魏太保姚虹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