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62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以及自主体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主体部侧向翻转延伸至第一臂部上方或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臂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分别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接触的接触部。如此设置,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称设置,可使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结构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3.1Type-C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开口部分的尺寸与安卓智能手机及平板计算机标配的Micro-B连接器一样小,但支持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0Gbit/秒。Type-C插孔的开口尺寸约为8.3mm×2.5mm(Micro-B约为7.5mm×2.5mm)。可承受达到连接器产品水平的1万次插拔。另外,Type-C还支持较以往提高了供电能力的“USBPowerDeliverySpecification(USBPD)”。USBPD根据可供给的电力设定了10W、18W、36W、60W、100W五级规格。Type-C连接器支持100W(20V、5A)的供电。USB3.1Type-C还在提高易用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导入了插入连接器时用声音通知用户是否已准确插入的功能。Type-C连接器实际上是Micro-B连接器的后续规格,因此将来可能会成为安卓设备的标准接口。现有技术中的USB3.1Type-C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舌板,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分别暴露于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采用上下两排对齐结构。然而,由于每一根导电端子较为细长,结构不够稳固,且数量较多,在实际制造和组装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率,严重影响电连接器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之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便于组装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以及自主体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主体部侧向翻转延伸至第一臂部上方或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臂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分别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接触的接触部。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为纵长的平板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前端均设有相互靠拢弯曲的前端部。进一步的,所述翻转部包括自主体部侧向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末端进一步侧向回转水平延伸至主体部上方或下方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末端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臂部。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与焊接部之间还设有倾斜延伸的偏移部。本技术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所述导电端子以及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接触部暴露于所述舌板的上下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为USBTypeC电连接器。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为USB3.1Type-C的接口框架的USB2.0电连接器。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所述导电端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主体部侧向翻转延伸至第一臂部上方或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臂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分别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接触的接触部。如此设置,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称设置,可使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4中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导电端子另一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7中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7中第四角度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部10舌板11遮蔽壳体2第一导电端子3、3’主体部30第一分离部31第一臂部311、311’前端部312第二分离部32弯曲部321第二臂部322、322’钩部323翻转部33竖直部331水平部332第三臂部333、333’第四臂部34焊接部35接触部101第二导电端子4主体部40第一臂部41翻转部43竖直部431水平部432第二臂部42前端部44焊接部45偏移部46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10所示,为本技术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100的示意图,所述电连接器100为一种适用于USB3.1Type-C的接口框架的USB2.0电连接器100,即不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未图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为包括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的标准USB3.1Type-C连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3,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包括主体部30、自主体部30一端延伸的焊接部35以及自主体部30另一端延伸且呈上下刺破分离状的第一分离部31和第二分离部32,所述第一分离部31和/或第二分离部32为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接触的接触部101。所述第一分离部31和第二分离部32在上下方向呈刺破分离状,即所述第一分离部31和第二分离部32前后两端均相互连接,而中间相上下分离。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分离部31和第二分离部32之间能够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易在受到作用力的时候第一分离部31和第二分离部32之间发生较大程度的分离、压缩或变形;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组装。所述第一分离部31包括自主体部30水平向前延伸的第一臂部311以及位于第一臂部311前端的前端部312,所述第二分离部32包括自主体部30向下弯曲延伸的弯曲部321以及自弯曲部321进一步向前水平延伸的第二臂部322,所述前端部312与所述第二臂部322为一体连接。如此设置,所述仅需将第二臂部322自主体部30向下刺破延伸,即可形成上下相互分离的刺破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第一臂部311向上刺破延伸,或者同时将第一臂部311和第二臂部322分别向上下两侧刺破延伸而成。所述前端部312自第一臂部311前端向下弯折以与所述水平状第二臂部322前端一体连接。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分离部31与第二分离部32沿左右方向呈轴向对称设置,由于第一分离部31与第二分离部32为同一板材进行刺破而成,所述第一分离部31与第二分离部32分别设有用以对接彼此的前端部312与弯曲部321,避免了需要将其中一个分离部进行延展拉长的工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部312与所述弯曲部321可同时位于第一分离部31或者第二分离部32上,在这种情况下,如要对该分离部进行延展拉长工艺。所述第一分离部31与第二分离部32左右紧密邻接。即,所述第一分离部31与第二分离部32直接由同一板材上下刺破撕裂而成,如此设置,结构稳固且便于制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上,根据实际应用,所述第一分离部31与第二分离部32之间还可以设置空隙。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主体部30侧向翻转延伸至第一臂部311上方或下方并进一步向前水平延伸的第三臂部333,所述第一臂部311与第三臂部333均为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以及自主体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主体部侧向翻转延伸至第一臂部上方或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臂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分别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接触的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以及自主体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主体部侧向翻转延伸至第一臂部上方或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臂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分别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接触的接触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纵长的平板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前端均设有相互靠拢弯曲的前端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包括自主体部侧向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末端进一步侧向回转水平延伸至主体部上方或下方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末端进一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