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续接旋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38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续接旋紧器,包括内环部及外环部。所述内环部包括第一半环及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一齿部,且所述第二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二齿部;其中所述第一半环可与所述第二半环嵌合,以于其间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于所述内环部的圆周方向上对准以形成驱动齿部。所述外环部包括第三半环及第四半环,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可与所述第四半环嵌合,以至少包覆所述内环部的所述驱动齿部,且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及所述第四半环中的一者具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可啮合所述内环的所述驱动齿部,并可驱动所述驱动齿部以使所述内环部围绕其中心轴线而旋转。

Rebar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续接旋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续接旋紧器,特别涉及一种易于操作使用,且可在钢筋密集区域轻易组装的钢筋续接旋紧器。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建筑皆多为高楼大厦的样式,且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RC)结构。在此类建筑施工现场经常需要续接钢筋。钢筋续接除了传统的钢筋搭接方式之外,还可采用钢筋续接器。钢筋续接器的好处在于其组装方便且有统一的规范结构,使得不同的续接钢筋有较为一致的质量。然而,在钢筋在旋入传统钢筋续接器后,施作者需以人工操作大型扳手以旋紧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宥于狭小空间的限制,有施工不便的问题,造成旋锁钢筋施力角度无法一致,其旋接质量难以统一。中国台湾公告第346976号专利提供一种改进的钢筋接驳用的旋紧器,只有其第4图所示的结构是为左夹件及右夹件枢接而以枢转方式将钢筋夹置于其中,造成其旋紧器在钢筋密集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难以顺利的开合,致使操作者施工不便。此外,所述专利同一图式还教示其左旋部及右旋部必须分别从左夹件及右夹件的槽道中旋入左夹件及右夹件,组装使用及卸下不便于其在施工现场的使用,而不能满足操作者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何针对钢筋续接旋紧器来设计而允许操作者在钢筋密集处空间狭窄的条件下,仍可快速并紧固地组装钢筋续接旋紧器,以增进施工效率,为业界所长久企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中的一者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使用,甚至可在钢筋密集区域轻易组装的钢筋续接旋紧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续接旋紧器,包括内环部及外环部。所述内环部包括第一半环及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一齿部,且所述第二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二齿部;其中所述第一半环可与所述第二半环嵌合,以于其间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于所述内环部的圆周方向上对准以形成驱动齿部。所述外环部包括第三半环及第四半环,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可与所述第四半环嵌合,以至少包覆所述内环部的所述驱动齿部,且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及所述第四半环中的一者具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可啮合所述内环的所述驱动齿部,并可驱动所述驱动齿部以使所述内环部围绕其中心轴线而旋转。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续接旋紧器,其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内环部包覆的衬套部,所述衬套部包括第一半衬及第二半衬,所述第一半衬及所述第二半衬可对接以于其间形成夹置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绘示依据本技术的钢筋续接旋紧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绘示依据图1的钢筋续接旋紧器的分解图。图3是绘示内环部的第一半环及第二半环的结构图。图4是绘示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钢筋续接旋紧器的内环部结构图。图5是绘示依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钢筋续接旋紧器的内环部结构图。图6是绘示经嵌合的内环部10的结构图。图7a是绘示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衬套部的结构图。图7b是绘示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已对接衬套部的结构图。图7c绘示组装后的内环部及衬套部。图8是单独绘示外环部的结构图。图9绘示包括本技术钢筋续接旋紧器的续接钢筋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现将本技术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用于示意及辅助说明书,因此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布置关系解读、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图1是绘示依据本技术的钢筋续接旋紧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绘示依据图1的钢筋续接旋紧器的分解图。参阅图1及2,钢筋续接旋紧器1基本上由内环部10及外环部20组成。内环部10包括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如图1及2所示,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可彼此嵌合以组成所述内环部10,且其中形成用以容置夹持钢筋的容置空间30。此外,沿着第一半环11的外周面111的圆周方向上设有第一齿部112,沿着第二半环12的外周面121的圆周方向上设有第二齿部122。当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嵌合时,第一齿部112与第二齿部122在内环部10的圆周方向上对准,以在整个内环部10的外周面上形成驱动齿部13。外环部20则包括第三半环21及第四半环22。如图1及2所示,第三半环21及第四半环22可彼此嵌合以组成所述外环部20,并包覆内环部10的驱动齿部13。外环部20另包括驱动结构50,其具有动力源51及安置于第三半环21或第四半环22中(在本实施例中为第四半环)的可啮合内环部10的驱动齿部13的螺杆52,通过驱动源51连接螺杆52的一端并驱动旋转所述螺杆52,以带动驱动齿部13使内环部10围绕其中心轴线A相对于外环部20而旋转,进而使夹置于内环部10中的钢筋旋转以进行钢筋续接作业。图3是绘示内环部10的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的结构图,以更进一步说明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的结构。第一半环11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两端部,第一半环11的两端部中的一者具有第一嵌合轮廓113,而另一者具有第二嵌合轮廓114。同样地,第二半环12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两端部,第二半环11的两端部中的一者具有第三嵌合轮廓123,而另一者具有第四嵌合轮廓124。第二半环12的第三嵌合轮廓123与第一半环11对应的端部的第一嵌合轮廓113的形状对应或互补,而第二半环12的第四嵌合轮廓124则是与第一半环11对应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嵌合轮廓114的形状对应或互补。由此,第一半环11可与第二半环12互相嵌合。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半环11的第一嵌合轮廓113例如是呈现缺口结构,而对应的第二半环12的第三嵌合轮廓123则是呈现形状互补的凸块结构。另外,第一半环11的第二嵌合轮廓114例如是呈现凸块结构,而对应的第二半环12的第四嵌合轮廓124则是呈现形状互补的缺口结构。因此,当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彼此嵌合时,凸块结构将与形状互补的缺口结构嵌合,而使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嵌合组成内环部10。此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固定嵌合后的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可分别在第一半环11的第一嵌合轮廓113及所述第二嵌合轮廓114区域中,在平行于中心轴线A的轴向方向上形成孔115及116。同样地,分别在第二半环12的第三嵌合轮廓123及第四嵌合轮廓124的区域中,在平行于中心轴线A的轴向方向上形成孔125及126。当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嵌合时,第一半环11的第一嵌合轮廓113的孔115与第二半环12的第三嵌合轮廓123的孔125在轴向方向上对准,第一半环11的第二嵌合轮廓114的孔116与第二半环12的第四嵌合轮廓124的孔126在轴向方向上对准。随后,分别以固定件16(例如插销或螺栓)插入经对准的孔115及孔125,以及经对准的孔116及孔126中,以固定经嵌合的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应注意,本技术的组成内环10的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相应的嵌合轮廓,并不局限于图1到3中所示的结构。只要第一半环11及第二半环12的对应的端部具有可互相结合或嵌合的轮廓,皆属本技术的范围。例如,图4是绘示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钢筋续接旋紧器的内环部结构。如图4中所示,第一半环11的两端部分别具有从外周面111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凸耳117(在图4的实施例中为两个凸耳117),第二半环12的两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筋续接旋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续接旋紧器,包括:内环部,所述内环部包括:第一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一齿部;第二半环,所述第二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二齿部;其中所述第一半环可与所述第二半环嵌合,以于其间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于所述内环部的圆周方向上对准以形成驱动齿部;外环部,所述外环部包括:第三半环;第四半环;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可与所述第四半环嵌合,以至少包覆所述内环部的所述驱动齿部,且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及所述第四半环中的一者具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可啮合所述内环的所述驱动齿部,并可驱动所述驱动齿部以使所述内环部围绕其中心轴线而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续接旋紧器,包括:内环部,所述内环部包括:第一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一齿部;第二半环,所述第二半环具有沿其外周面设置的第二齿部;其中所述第一半环可与所述第二半环嵌合,以于其间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于所述内环部的圆周方向上对准以形成驱动齿部;外环部,所述外环部包括:第三半环;第四半环;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可与所述第四半环嵌合,以至少包覆所述内环部的所述驱动齿部,且其中所述第三半环及所述第四半环中的一者具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可啮合所述内环的所述驱动齿部,并可驱动所述驱动齿部以使所述内环部围绕其中心轴线而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内环部包覆的衬套部,所述衬套部包括第一半衬及第二半衬,所述第一半衬及所述第二半衬可对接以于其间形成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所述内环部具有从所述内环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到内周面的至少一内环部径向螺孔,所述至少一内环部径向螺孔可供螺栓穿设于其中,以当钢筋被所述夹置于所述内环部的所述容置空间中或所述衬套部的所述夹置空间中时,所述螺栓抵顶所述钢筋或所述衬套部的所述第一半衬及所述第二半衬中的一者,以固持所述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所述内环部具有从所述内环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到内周面的两个内环部径向螺孔,以供两个所述螺栓分别穿设于其中,以抵顶所述钢筋或所述衬套部而固持所述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两个所述内环部径向螺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半环及所述第二半环上,或两个所述内环部径向螺孔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半环及所述第二半环中的一者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所述内环部具有从所述内环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到内周面的至少一内环部径向螺孔,所述衬套部具有从所述衬套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到内周面的至少一衬套部径向穿孔,且所述至少一衬套部径向穿孔对准所述至少一内环部径向螺孔,其中螺栓可穿设于所述至少一内环部径向螺孔及所述至少一衬套部径向穿孔中,以当钢筋被所述夹置于所述衬套部的所述夹置空间中时,所述螺栓抵顶所述钢筋而固持所述钢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所述内环部具有从所述内环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到内周面的两个所述内环部径向螺孔,所述衬套部具有从所述衬套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到内周面的两个所述衬套部径向穿孔,所述两个衬套部径向穿孔分别对准所述两个内环部径向螺孔,以供两个所述螺栓分别穿设于其中以抵顶所述钢筋而固持所述钢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两个所述内环部径向螺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半环及所述第二半环上,或两个所述内环部径向螺孔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半环及所述第二半环中的一者上,且其中两个所述衬套部径向穿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半衬及所述第二半衬上,或两个所述衬套部径向穿孔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半衬及所述第二半衬中的一者上。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该所述第一半环沿其圆周方向的一端部具有第一嵌合轮廓,所述第一半环沿其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第二嵌合轮廓;该所述第二半环沿其圆周方向的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半环的所述第一嵌合轮廓及所述第二嵌合轮廓中的一者形状互补的第三嵌合轮廓,所述第二半环沿其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半环的所述第一嵌合轮廓及所述第二嵌合轮廓中的另一者形状互补的第四嵌合轮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筋续接旋紧器,其中所述第一半环的所述第一嵌合轮廓及所述第二嵌合轮廓分别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孔,所述第二半环的所述第三嵌合轮廓及所述第四嵌合轮廓分别具有在轴向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