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变量泵过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100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压变量泵过渡板,涉及液压控制领域,包括过渡板本体,过渡板设置在恒压阀和柱塞泵之间,在过渡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在第二油路内设置有阻尼孔以及阻尼孔调控阀,阻尼孔调控阀用于调节阻尼孔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恒压变量泵过渡板设计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孔不易调整、很难适应复杂工况的不足。

A constant pressure variable pump transition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压变量泵过渡板
本技术涉及恒压变量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压变量泵过渡板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恒压变量泵是由柱塞泵、变量缸体和调压阀组成。柱塞泵是恒压变量泵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柱塞泵由于具有参数高,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柱塞泵包含有变量活塞和弹簧,变量活塞将变量缸体分为两个容腔,由于过渡板上阻尼孔的存在使得变量缸体两个容腔内压力不等,压力大的一端推动弹簧,使得变量活塞朝着压力小的一端移动。在现有技术中,过渡板上的阻尼孔是固定的,不可调的,在复杂工况下很难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活可调的恒压变量泵过渡板设计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固定阻尼孔不易调整、很难适应复杂工况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恒压变量泵的过渡板,包括过渡板本体,所述过渡板设置在恒压阀和柱塞泵之间,在所述过渡板上设置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包含第一进油口、第一横向油路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油路包含第二进油口、第二横向油路、第二出油口以及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在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第三出油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阻尼孔,在所述第二横向油路内设置有阻尼调控阀,所述阻尼调控阀用于调节阻尼孔的大小。优选地,阻尼调控阀为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优选地,阻尼孔调控阀可相对所述过渡板本体左右移动。通过阻尼孔调控阀的左右移动来调节阻尼孔的大小。优选地,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上设置有泄油孔。该泄油孔用于形成一条油路通路。优选地,第二进油口的中心线与第二出油口的中心线同轴,使得油路更顺畅。优选地,第二出油口与第三出油口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地,第二进油口与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圆柱形通孔。优选地,圆柱形通孔的直径为2~4mm。优选地,第二横向油路内设置有螺纹,用于与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相配合拧紧。本技术所提及的一种恒压变量泵的过渡板,通过设置一个阻尼孔调控阀来调控阻尼孔的大小,使得恒压变量泵的过渡板上的阻尼孔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来调整大小,能够适应复杂的工况,并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恒压变量泵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可调过渡板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可调过渡板的剖面图图4是常规过渡板的俯视图图5是常规过渡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下方”、“左右”、“横向”等知识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如图1所示,恒压变量泵主要有斜盘5,柱塞泵4,恒压阀3构成。柱塞泵内的活塞将整个缸体分为两个容腔6和7,起始位置时,恒压阀在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处在最左端。压力油一路进入其中一个容腔6内,一路流经恒压阀和阻尼孔2进入另一个容腔7内,由于容腔6和容腔7内的压力油的压力差,使得柱塞泵4内的活塞左右移动。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到的可调过渡板的外形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过渡板的外形类似,在过渡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螺钉孔8,用于与其他主体相连接。如图3所示,过渡板本体1上包含有第一油路,第一油路包含第一进油口17、第一横向油路12、第一出油口18,过渡板本体上设置有一个凸台,凸台用于安装液压阀,油由第一进油口17进入,流经第一横向油路12后由第一出油口18流出,然后流进液压阀内。第一进油口17、第一出油口18以及第一横向油路12均为圆柱形,第一进油口17设置在第一出油口18的下方,并且第一进油口17的中心线与第一出油口18的中心线不同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油口17的中心线与第一横向油路1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第一横向油路12的中心线与第一出油口18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过渡板本体还包含第二油路,第二油路包含第二进油口9、第二横向油路10、第二出油口13以及第三出油口19,液压阀里的油从第二进油口9进入,进入后分为两股,一股通过第二出油口13流出,一股通过第三出油口19流出。在第二进油口9和第二出油口13之间设置有一个圆柱形通孔11,圆柱形通孔11连通第二进油口9以及第二出油口13,第二进油口9以及第二出油口13均为圆柱形,并且圆柱形通孔11的直径小于第二进油口9以及第二出油口13的直径,形成一个阻尼孔。第二进油口9与第二出油口13为的结构,圆柱形通孔13的直径为2~4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圆柱形通孔13的直径为3mm。第二横向油路10分为两段,左段14以及右段15,在右段15内设置有一个阻尼孔调控阀2,该阻尼孔调控阀2为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该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的中心设置有一个泄油孔。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2可在第二横向油路10的右段15内可相对过渡板本体1左右移动,当移动到与圆柱形通孔13重合一部分时,阻尼孔变小,反之,则阻尼孔变大。在正常工作时,从第二进油口9进入的油分为两股,一股流经圆柱形通孔11,然后由第二出油口13排出,另一股流经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2上的泄油孔后,再流经第二横向油路10,从而从第三出油口19流出。第二进油口9设置在第二出油口13及第三出油口19的上方,第二进油口9的中心线与第二出油口13的中心线同轴,第二出油口13与第三出油口19在同一平面上。在第二横向油路10的右段15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用于与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2配合。如图4和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过渡板,常规过渡板中的阻尼孔20由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中心开孔而成,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过渡板上的阻尼孔相比,本技术所提及的灵活可调的过渡板上的阻尼孔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来调整大小,能够适应复杂的工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恒压变量泵过渡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压变量泵过渡板,包括过渡板本体,所述过渡板设置在恒压阀和柱塞泵之间,在所述过渡板上设置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包含第一进油口、第一横向油路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油路包含第二进油口、第二横向油路、第二出油口以及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在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第三出油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阻尼孔,在所述第二横向油路内设置有阻尼调控阀,所述阻尼调控阀用于调节阻尼孔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变量泵过渡板,包括过渡板本体,所述过渡板设置在恒压阀和柱塞泵之间,在所述过渡板上设置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包含第一进油口、第一横向油路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油路包含第二进油口、第二横向油路、第二出油口以及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在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第三出油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阻尼孔,在所述第二横向油路内设置有阻尼调控阀,所述阻尼调控阀用于调节阻尼孔的大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控阀为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科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