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03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风机继电器、二极管D1、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光耦、电阻R3、瞬态抑制二极管D2、电容C1、控制系统MCU、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一隔离电源和第二隔离电源,风机继电器的一端接AC220V电源火线,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一隔离电源的3管脚电性连接,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二极管D1并联,二极管D1的负极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该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为交流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可以保护净化器驱动系统不被风机驱动继电器产生的电弧干扰,以及发生损坏,保证了净化驱动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属于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风机驱动电路中,如图1所示,风机驱动电路和驱动系统共用207辅助电源,208驱动系统控制系统MCU输出206风机驱动信号fan_drv,驱动203风机继电器闭合。202交流电流过203继电器驱动风机运转,在203风机继电器闭合和断开的时刻均会产生201电弧干扰Ec,并通过204辅助电源传导至208驱动系统控制系统MCU的辅助电源,可能导致控制系统MCU工作过程中异常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风机继电器、二极管D1、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光耦、电阻R3、瞬态抑制二极管D2、电容C1、控制系统MCU、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一隔离电源和第二隔离电源,风机继电器的一端接AC220V电源火线,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一隔离电源的3管脚电性连接,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二极管D1并联,二极管D1的负极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MOS管Q1,第一隔离电源105的2管脚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MOS管Q1的D极电性连接,MOS管Q1的S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G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的3管脚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光耦的4管脚电性连接,光耦的1管脚与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的2管脚与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控制系统MCU电性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系统MCU的供电引脚共地,第二隔离电源的3管脚与第三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隔离电源的1管脚与第四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隔离电源的2管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控制系统MCU的供电引脚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端为交流零线。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入端为交流火线。优选地,所述第三输入端为交流火线。优选地,所述第四输入端为交流零线。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均为220V。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该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为交流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可以保护净化器驱动系统不被风机驱动继电器产生的电弧干扰,以及发生损坏,保证了净化驱动系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风机隔离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1、第二输入端2、风机继电器103、二极管D1、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光耦109、电阻R3、瞬态抑制二极管D2、电容C1、控制系统MCU112、第三输入端3、第四输入端4、第一隔离电源105和第二隔离电源111。风机继电器的一端接AC220V电源火线,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为交流火线AC-N,第二输入端2与第一隔离电源105的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为交流零线AC-L。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二极管D1并联,二极管D1的负极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MOS管Q1,第一隔离电源105的2管脚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均为220V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MOS管Q1的D极电性连接,MOS管Q1的S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G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109的3管脚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光耦109的4管脚电性连接,光耦109的1管脚与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109的2管脚与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控制系统MCU112电性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系统MCU的供电引脚共地,第二隔离电源111的3管脚与第三输入端3电性连接,第二隔离电源111的1管脚与第四输入端4电性连接,第二隔离电源111的2管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控制系统MCU的供电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为交流零线AC-L,所述第四输入端为交流火线为AC-N,所述第三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均为220V在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中,风机驱动电路和控制系统分别采用第一隔离电源和第二隔离电源,控制系统MCU输出110驱动信号fan_drv,经光耦隔离转换后,得到与控制系统完全隔离的106风机驱动信号FAN_Drv,驱动风机继电器闭合。220V交流电流过风机继电器驱动风机运转,在风机继电器闭合和断开的时刻均会产生101电弧干扰Ec,因为辅助电源与控制系统的辅助电源完全隔离,所以101电弧干扰Ec不会再对净化系统控制系统MCU产生任何干扰现象,从而保证了净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该风机隔离驱动电路为交流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可以保护净化器驱动系统不被风机驱动继电器产生的电弧干扰,保证了净化驱动系统的稳定性。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1)、第二输入端(2)、风机继电器(103)、二极管D1、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光耦(109)、电阻R3、瞬态抑制二极管D2、电容C1、控制系统MCU(112)、第三输入端(3)、第四输入端(4)、第一隔离电源(105)和第二隔离电源(111),风机继电器的一端接AC220V电源火线,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1)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2)与第一隔离电源(105)的3管脚电性连接,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二极管D1并联,二极管D1的负极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MOS管Q1 ,第一隔离电源105的2管脚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MOS管Q1的D极电性连接,MOS管Q1的S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G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109)的3管脚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光耦(109)的4管脚电性连接,光耦(109)的1管脚与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109)的2管脚与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控制系统MCU(112)电性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系统MCU的供电引脚共地,第二隔离电源(111)的3管脚与第三输入端(3)电性连接,第二隔离电源(111)的1管脚与第四输入端(4)电性连接,第二隔离电源(111)的2管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控制系统MCU的供电引脚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新风净化机的风机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1)、第二输入端(2)、风机继电器(103)、二极管D1、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光耦(109)、电阻R3、瞬态抑制二极管D2、电容C1、控制系统MCU(112)、第三输入端(3)、第四输入端(4)、第一隔离电源(105)和第二隔离电源(111),风机继电器的一端接AC220V电源火线,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1)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2)与第一隔离电源(105)的3管脚电性连接,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二极管D1并联,二极管D1的负极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MOS管Q1,第一隔离电源105的2管脚直接与5V电源电性连接,风机继电器控制端与MOS管Q1的D极电性连接,MOS管Q1的S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G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109)的3管脚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光耦(109)的4管脚电性连接,光耦(109)的1管脚与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109)的2管脚与瞬态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化春郑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艾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