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96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防眩环、灯体和卡簧,所述防眩环在外壁上开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首尾相接并套合固定于卡簧槽中;所述灯体在内部设置有光源模组,所述灯体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将所述卡簧按压入凹槽中,所述防眩环与灯体实现固定连接。这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防眩环中设置卡簧槽,然后卡簧套合固定于卡簧槽中进行限位,并将卡簧按压入灯体的凹槽中,实现防眩环与灯体的固定连接。而且该连接结构隐藏于灯体的内部,而且能保证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A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anti glare ring and the lamp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n antiglare ring and the lamp body, including the antiglare ring, a lamp body and a clamp spring, the antiglare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clamping spring groove, wherein the clamping spring is connected and fixed on the sleeve spring slot; the lamp body is internally set a light source module, a groov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amp body; the spring pressed into the groove, the antiglare ring and the lamp body can be fixedly connected.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antiglare ring and the lamp body provided with a circlip slot in the antiglare ring, then the circlip is nested and fixed clamping spring grooves in the limit groove and clamping spring press in the lamp body, realize fixedly connecting the antiglare ring and lamp body. And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hidden inside the lamp body, and it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nti glare ring and the lamp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防眩环是指经过照明光学原理优化设计、与LED光源模组配合连接的LED部件,防眩环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柔和,达到无眩光的效果,提高照明的舒适度。现有的LED射灯灯具设计中,防眩环和灯体的装配连接一般是使用螺钉和螺纹配合连接,使用螺钉连接会使得螺钉裸露在灯体外部影响灯具的整体外观;使用螺纹配合连接则需要控制螺纹的精度和公差,这样工艺成本较高,而且较难实现模组化装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而且安装便捷牢固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形整洁美观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防眩环中设置卡簧槽,然后卡簧套合固定于卡簧槽中进行限位,并将卡簧按压入灯体的凹槽中,实现防眩环与灯体的固定连接。该连接结构隐藏于灯体的内部,而且能保证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防眩环、灯体和卡簧,所述防眩环在外壁上开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首尾相接并套合固定于卡簧槽中;所述灯体在内部设置有光源模组,所述灯体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将所述卡簧按压入凹槽中,所述防眩环与灯体实现固定连接。本技术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中,卡簧为普通拉簧首尾相接制成,可根据防眩环与灯体的间隙调整卡簧的内径大小,制作简单。将卡簧首尾相接套合固定于防眩环的卡簧槽中,然后将防眩环按压入灯体中,这时卡簧则通过径向变形,卡在灯体的凹槽中,实现了防眩环与灯体的固定连接。由于该卡簧结构暗藏于灯体的内部,不会影响到LED射灯的整体外观,使得射灯外形整洁美观。另外,由于卡簧在横截面径在径向受力较小时不会发生明显变形,这可以保证连接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防眩环与灯体之间采用卡簧相隔,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该结构则具有通风作用,能增强整灯的散热能力。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环的内侧壁自上而下逐渐增厚,内侧壁的增厚为卡簧槽的车削提供结构基础,保证卡簧槽的槽体深度。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簧槽开设于防眩环偏下的部位,卡簧槽与灯体的凹槽在位置上进行配合,确保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晃动。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簧槽为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与卡簧进行全面配合连接,使得卡簧能完全套合于卡簧槽中,连接牢固。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簧槽经过车削加工制得,通过将卡簧做成标准件,在防眩环上只需进行车削加工卡簧槽即可,使得卡簧槽对卡簧进行限位,该结构的加工难度低,能降低灯具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环与光源模组的出光面配合连接,使得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均匀、柔和,达到无眩光的效果,提高照明舒适度。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通过加设卡簧,并将卡簧的首尾相接套合固定于防眩环的卡簧槽中,然后将卡簧按压入灯体的凹槽中,实现了防眩环与灯体的固定连接。由于该卡簧结构暗藏于灯体的内部,使得射灯外形整洁美观。(2)本技术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能有效实现防眩环与灯体的牢固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防眩环与灯体之间采用卡簧相隔,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该结构则具有通风作用,能增强整灯的散热能力。(3)本技术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卡簧做成标准件,在防眩环上进行车削加工卡簧槽即可,使得卡簧槽对卡簧进行限位,该结构的加工难度低,能降低灯具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眩环与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眩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眩环与灯体在固定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眩环与灯体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图1~图3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防眩环与卡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防眩环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图3,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防眩环1、灯体2和卡簧3。其中,防眩环1在外壁上开设有卡簧槽11,而卡簧3则首尾相接套合固定于卡簧槽11中。为了使卡簧3能完全套合于卡簧槽11中,在本实施例中,卡簧槽11设置为环形卡槽,环形的卡簧槽则与卡簧进行全面配合连接,二者连接牢固。请详细参考图3,防眩环1的内侧壁是自上而下逐渐增厚的,防眩环内侧壁的增厚为卡簧槽11的车削加工提供了结构基础,保证卡簧槽11的槽体深度。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卡簧槽11经过车削加工制得。本实施例通过将卡簧3做成标准件,在防眩环1上只需进行车削加工卡簧槽11即可,使得卡簧槽11对卡簧3进行限位,该结构的加工难度低,能降低灯具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图4为本实施例的防眩环与灯体在固定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防眩环与灯体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4和图5,灯体2在内部设置有光源模组21,光源模组21的出光面与防眩环配合连接,使得光源模组21发出的光线均匀、柔和,达到无眩光的效果,提高照明舒适度。灯体2在内壁上则开设有凹槽22,如图4所示,当防眩环1在与灯体2固定连接前,卡簧3固定于防眩环1的卡簧槽11中的,然后沿着灯体2的内壁,通过卡簧的径向形变将卡簧3按压入凹槽22。如图5所示,卡簧3、卡簧槽11和凹槽22三者进行紧密配合,使得防眩环1与灯体2实现了固定连接。由于该卡簧结构暗藏于灯体的内部,不会影响到LED射灯的整体外观,使得射灯外形整洁美观。另外,由于卡簧横截面在径向受力较小时不会发生明显变形,这可以保证连接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说明的是,防眩环与灯体之间采用卡簧相隔,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该结构则具有通风作用,能增强整灯的散热能力。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外形整洁美观,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牢固,提高了防眩环与灯体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上内容仅仅为本技术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眩环(1)、灯体(2)和卡簧(3),所述防眩环(1)在外壁上开设有卡簧槽(11),所述卡簧(3)首尾相接并套合固定于卡簧槽(11)中;所述灯体(2)在内部设置有光源模组(21),所述灯体(2)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22);将所述卡簧(3)按压入凹槽(22)中,所述防眩环(1)与灯体(2)实现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眩环(1)、灯体(2)和卡簧(3),所述防眩环(1)在外壁上开设有卡簧槽(11),所述卡簧(3)首尾相接并套合固定于卡簧槽(11)中;所述灯体(2)在内部设置有光源模组(21),所述灯体(2)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22);将所述卡簧(3)按压入凹槽(22)中,所述防眩环(1)与灯体(2)实现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环与灯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环(1)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淑军徐晓东吴天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