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562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它包括引流管,粘胶底盘;所述引流管包括前端引流管、主引流管,所述前端引流管位于所述引流管前端;有防渗漏装置设置于前端引流管与主引流管之间,所述防渗漏装置包括所述粘胶底盘、圆柱形袋子;有底盘小孔位于所述粘胶底盘中部,所述圆柱形袋子一端连接于所述粘胶底盘侧面、且另一端设置有导管;所述底盘小孔、所述圆柱形袋子与所述粘胶底盘的圆心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引流管穿过所述底盘小孔、且穿透所述圆柱形袋子后延伸至所述圆柱形袋子外侧,所述圆柱形袋子的末端无缝连接于所述引流管上;所述导管另一端与所述主引流管连通。克服了现有技术渗漏、积液引流不畅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腹腔手术术后需要放置一根腹腔引流管将腹腔内渗液、渗血、腔液等引流到体外,以减少身体吸收渗出液毒素,防止腹腔脓肿,同时观察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如果病人的腹水较多,腹腔引流管周围常常会发生渗液,污染切口敷料;传统的方法是用纱布及时换药处理,换药时常会引起皮肤红肿、糜烂甚至感染;不仅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还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心理、经济负担,引发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不满意;且频繁更换敷料效果不佳。胸腹腔积液的引流,一般都是引流管引流不畅才导致从引流管旁侧渗出;现有申请号为201520704045.7,专利名称为《一种防渗漏式胸腹腔引流管》为气囊法防渗漏,可能可以避免渗漏,但会导致胸腹积液引流不畅,而影响患者积液的引流效果,从而导致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进展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胶底盘;所述引流管包括前端引流管、主引流管,所述前端引流管位于所述引流管前端,所述主引流管位于所述引流管中部;有防渗漏装置设置于前端引流管与主引流管之间,所述防渗漏装置包括所述粘胶底盘、圆柱形袋子;有底盘小孔位于所述粘胶底盘中部,所述圆柱形袋子一端连接于所述粘胶底盘侧面、且另一端设置有导管;所述圆柱形袋子的内径小于所述粘胶底盘的内径;所述底盘小孔、所述圆柱形袋子与所述粘胶底盘的圆心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引流管穿过所述底盘小孔、且穿透所述圆柱形袋子后延伸至所述圆柱形袋子外侧,所述圆柱形袋子的末端无缝连接于所述引流管上;所述导管另一端与所述主引流管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管总长为45cm,直径0.5cm;所述粘胶底盘直径为3~5cm,所述底盘小孔孔径为1~1.5cm;所述圆柱形袋子直径为2~4cm,长为4~6cm;所述导管长度为3cm;所述前端引流管长度为15cm,直径为0.5cm。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腹腔积液引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有二根或多根;所述引流管为硅胶引流管;所述圆柱形袋子为水胶体圆柱形袋子。便于将主引流管旁渗漏的腹腔积液全部引流并汇合至主引流管后排出。圆柱形袋子的形状为圆柱型,粘胶底盘上的底盘小孔可根据切口大小、形状进行修剪,调整粘胶底盘的大小与形状,从而完全匹配切口;本技术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主引流管旁渗漏的腹腔积液的引流;防渗漏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在引流管上前移或后移。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防渗漏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引流管上前移或后移;本技术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主引流管旁渗漏的腹腔积液的引流;(2)保持了切口清洁,避免引流管渗漏导致的伤口红肿、糜烂甚至感染等症状,减少换药的次数,延长换药的时间间隔;(3)在不影响患者胸腹腔积液引流通畅的情况下,避免引流管渗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4)安全可靠、简便经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1.1-前端引流管,1.2-主引流管,2-粘胶底盘,2.1-底盘小孔,3-圆柱形袋子,4-导管,5-防渗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胶底盘2;所述引流管1包括前端引流管1.1、主引流管1.2,所述前端引流管1.1位于所述引流管1前端,所述主引流管1.2位于所述引流管1中部;有防渗漏装置5设置于前端引流管1.1与主引流管1.2之间,所述防渗漏装置5包括所述粘胶底盘2、圆柱形袋子3;有底盘小孔2.1位于所述粘胶底盘2中部,所述圆柱形袋子3一端连接于所述粘胶底盘2侧面、且另一端设置有导管4;所述圆柱形袋子3的内径小于所述粘胶底盘2的内径;所述底盘小孔2.1、所述圆柱形袋子3与所述粘胶底盘2的圆心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引流管1穿过所述底盘小孔2.1、且穿透所述圆柱形袋子3后延伸至所述圆柱形袋子3外侧,所述圆柱形袋子3的末端无缝连接于所述引流管1上;所述导管4另一端与所述主引流管1.2连通。所述引流管1总长为45cm,直径0.5cm;所述粘胶底盘2直径为3~5cm,所述底盘小孔2.1孔径为1~1.5cm;所述圆柱形袋子3直径为2~4cm,长为4~6cm;所述导管4长度为3cm;所述前端引流管1.1长度为15cm,直径为0.5cm。所述导管4有二根或多根;所述引流管1为硅胶引流管;所述圆柱形袋子3为水胶体圆柱形袋子。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前端引流管1.1插入患者腹腔,缝线固定前端引流管1.1的末端于患者皮肤上,将引流管附近的皮肤擦拭干净,将粘胶底盘2粘黏在患者切口周围,连接固定引流管1,圆柱形袋子3;腹腔积液通过引流管1引流,若部分积液从引流管1旁渗漏,则渗液进入圆柱形袋子3,再从二根导管4引流,汇集到主引流管1.2后排出。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胶底盘(2);所述引流管(1)包括前端引流管(1.1)、主引流管(1.2),所述前端引流管(1.1)位于所述引流管(1)前端,所述主引流管(1.2)位于所述引流管(1)中部;有防渗漏装置(5)设置于前端引流管(1.1)与主引流管(1.2)之间,所述防渗漏装置(5)包括所述粘胶底盘(2)、圆柱形袋子(3);有底盘小孔(2.1)位于所述粘胶底盘(2)中部,所述圆柱形袋子(3)一端连接于所述粘胶底盘(2)侧面、且另一端设置有导管(4);所述圆柱形袋子(3)的内径小于所述粘胶底盘(2)的内径;所述底盘小孔(2.1)、所述圆柱形袋子(3)与所述粘胶底盘(2)的圆心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引流管(1)穿过所述底盘小孔(2.1)、且穿透所述圆柱形袋子(3)后延伸至所述圆柱形袋子(3)外侧,所述圆柱形袋子(3)的末端无缝连接于所述引流管(1)上;所述导管(4)另一端与所述主引流管(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的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胶底盘(2);所述引流管(1)包括前端引流管(1.1)、主引流管(1.2),所述前端引流管(1.1)位于所述引流管(1)前端,所述主引流管(1.2)位于所述引流管(1)中部;有防渗漏装置(5)设置于前端引流管(1.1)与主引流管(1.2)之间,所述防渗漏装置(5)包括所述粘胶底盘(2)、圆柱形袋子(3);有底盘小孔(2.1)位于所述粘胶底盘(2)中部,所述圆柱形袋子(3)一端连接于所述粘胶底盘(2)侧面、且另一端设置有导管(4);所述圆柱形袋子(3)的内径小于所述粘胶底盘(2)的内径;所述底盘小孔(2.1)、所述圆柱形袋子(3)与所述粘胶底盘(2)的圆心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引流管(1)穿过所述底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川清陶凯雄王国斌张维康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