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接触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918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同轴接触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相互配合对接的同轴插针模块和同轴插孔模块;所述同轴插针模块包括第一金属模块、针壳体和外插孔,所述同轴插孔模块包括第二金属模块、孔壳体、第二插针,孔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底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内腔装配有第二绝缘体、第二插针、第二压套、第二垫片,所述第二插针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二压套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底面连接第二尾螺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直接装入原有机柜式安装矩形连接器的某个壳体腔中替代原绝缘模块组件,使产品具备传输2路高频信号的同时可使同轴接触件壳体通过连接器壳体有效接地提升其屏蔽性性能。

Coaxial contact modu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nector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a coaxial contact module.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 coaxial pin module and coaxial jack docking module with each other; the coaxial pin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metal shell and the outer module, pin jack, the coaxial jack module includes second metal module, second pin hole, hole shell, shell fixed bottom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metal module inside the assembly; the second module has second metal insulator, second pin, second sets, second pressure pads, tail of the second pin solder or crimp coaxial wire co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and second sets of pressure pad, the second metal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tail nut. The invention can be directly installed into a shell chamber of the original cabinet mounted rectangular connector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insulation module assembly, so that the product has the transmission of 2 high frequency signal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axial contact housing can be effectively grounded through the connector housing to enhance the shield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接触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的说是一种同轴接触模块。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部件,连接器除传输普通低频信号、电源信号外,往往需要具备各种特定功能如传输高速差分信号、高频信号、光信号等等。某些机柜式安装矩形连接器产品的模块(如CFKM系列)不具备高频信号传输功能,仅能传输普通低频信号、电源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轴接触模块。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接触模块,包括相互配合对接的同轴插针模块和同轴插孔模块;所述同轴插针模块包括第一金属模块、针壳体和外插孔,所述针壳体与所述外插孔铆接,所述针壳体与所述外插孔同轴设置,所述针壳体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块的上平面压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模块的内腔装配有内插孔、第一绝缘体、第一压套、第一垫片,所述内插孔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一绝缘体、第一压套、第一垫片,所述第一金属模块的底面连接第一尾螺帽;所述同轴插孔模块包括第二金属模块、孔壳体、第二插针,孔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底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内腔装配有第二绝缘体、第二插针、第二压套、第二垫片,所述第二插针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二压套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底面连接第二尾螺帽。所述第一金属模块为矩形壳体,四角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针壳体的侧面设有竖直凹槽,所述竖直凹槽的内径与第一圆柱销相适配,所述第一圆柱销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块的上平面铆接。所述外插孔在所述针壳体内部部分的外表面设有外齿。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四角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第二金属模块的上表面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的侧面设有竖直凹槽,所述竖直凹槽的内径与第二圆柱销相适配,所述第二圆柱销与所述第二金属模块铆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直接装入原有机柜式安装矩形连接器的某个壳体腔中替代原绝缘模块组件,使产品具备传输2路高频信号的同时可使同轴接触件壳体通过连接器壳体有效接地提升其屏蔽性性能。2、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可在严酷、恶劣环境中使用,可保证线路上阻抗匹配,可同时传输2路阻抗为50欧姆的高频信号,传输数据量大,传输信号准确率高,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装配灵活的特点。3、本专利技术为某些机柜式安装的矩形连接器增加传输高频信号的功能,使用方便无需较大能够直接替换原连接器中某一绝缘模块即可,可应用于各类环境恶劣的电子系统。4、本专利技术装入矩形产品壳体中,可对接使用。主要用于机柜安装矩形连接器中,快速连接或分离,可同时传输2路阻抗为50欧姆的高频信号,可在严酷、恶劣环境中使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输数据量大,传输信号准确率高,使用方便、装配灵活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同轴插针模块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方向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同轴插针模块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同轴插孔模块结构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C-C方向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同轴插孔模块结构的立体图。其中,101为第一圆柱销,102为第一尾螺帽,103为第一金属模块,104为针壳体,105为外插孔,106为内插孔,107为第一绝缘体,108为第一压套,109为第一垫片,110为螺母;201为第二圆柱销,202为孔壳体、203为第二金属模块、205为第二插针、206为第二绝缘体、207为第二压套、208为第二垫片、209为第二尾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包括相互配合对接的同轴插针模块和同轴插孔模块。同轴插针模块和同轴插孔模块装入矩形产品壳体中,可对接使用。主要用于机柜安装矩形连接器中,快速连接或分离,可同时传输2路阻抗为50欧姆的高频信号,可在严酷、恶劣环境中使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输数据量大,传输信号准确率高,使用方便、装配灵活的特点。如图1-3所示,同轴插针模块包括第一金属模块103、针壳体104和外插孔105,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外插孔105铆接,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外插孔105同轴设置,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上平面压紧连接,所述同轴插孔模块的插针通过螺母110固定在第一金属模块103内部;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内腔装配有内插孔106、第一绝缘体107、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所述内插孔106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一绝缘体107、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底面连接第一尾螺帽102。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为矩形壳体,四角设有四个安装孔。针壳体104的侧面设有竖直凹槽,所述竖直凹槽的内径与第一圆柱销101相适配,所述第一圆柱销101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上平面铆接。外插孔105在所述针壳体104内部部分的外表面设有外齿。同轴插针模块的第一金属模块103上带有四个安装孔,可直接固定在连接器腔体中,无需特殊处理。通过第一金属模块103与第一圆柱销101铆接组成插针金属模块组件,其中第一圆柱销101与针壳体104的凹槽可以起到同轴插针防转作用,在强振环境下仍可保证可靠连接,不绞线。同轴插针的针壳体104与外插孔105铆接后进行收口处理,外插孔105的外齿起到防转作用。同轴插针内部装配第一绝缘体107、内插孔106、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第一尾螺帽102可由使用方自行进行接线处理,内插孔106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通过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压紧屏蔽层,由第一尾螺帽102固定在同轴插针中。通过阻抗设计可以保证射频信号有效传输。同轴插针通过2个螺母110固定在第一金属模块103内部。如图4-6所示,所述同轴插孔模块包括第二金属模块203、孔壳体202、第二插针205,孔壳体20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底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内腔装配有第二绝缘体206、第二插针205、第二压套207、第二垫片208,所述第二插针205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二压套207和第二垫片208,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底面连接第二尾螺帽209。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四角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上表面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的侧面设有竖直凹槽,所述竖直凹槽的内径与第二圆柱销201相适配,所述第二圆柱销201与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铆接。同轴插孔模块的第二金属模块203上带有四个安装孔,可直接固定在连接器腔体中,无需特殊处理。通过第二金属模块203与第二圆柱销201铆接组成插孔金属模块组件其中第二圆柱销201与孔壳体202凹槽可以起到同轴插孔防转作用,在强振环境下仍可保证可靠连接,不绞线。同轴插孔内部装配第二绝缘体206、第二插针205、第二压套207、第二垫片208、第二尾螺帽209可由使用方自行进行接线处理,插针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通过第二压套207、第二垫片208压紧屏蔽层,由第二尾螺帽209固定在同轴插孔中,通过阻抗设计可以保证射频信号有效传输,同轴插孔通过2个螺母204固定在第二金属模块203内部。产品使用材料可满足产品在高温、低温及高低温快速转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同轴接触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接触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对接的同轴插针模块和同轴插孔模块;所述同轴插针模块包括第一金属模块(103)、针壳体(104)和外插孔(105),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外插孔(105)铆接,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外插孔(105)同轴设置,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上平面压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内腔装配有内插孔(106)、第一绝缘体(107)、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所述内插孔(106)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一绝缘体(107)、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底面连接第一尾螺帽(102);所述同轴插孔模块包括第二金属模块(203)、孔壳体(202)、第二插针(205),孔壳体(20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底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内腔装配有第二绝缘体(206)、第二插针(205)、第二压套(207)、第二垫片(208),所述第二插针(205)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二压套(207)和第二垫片(208),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底面连接第二尾螺帽(20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接触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对接的同轴插针模块和同轴插孔模块;所述同轴插针模块包括第一金属模块(103)、针壳体(104)和外插孔(105),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外插孔(105)铆接,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外插孔(105)同轴设置,所述针壳体(104)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上平面压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内腔装配有内插孔(106)、第一绝缘体(107)、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所述内插孔(106)的尾部焊接或压接同轴线线芯后,依次连接第一绝缘体(107)、第一压套(108)、第一垫片(109),所述第一金属模块(103)的底面连接第一尾螺帽(102);所述同轴插孔模块包括第二金属模块(203)、孔壳体(202)、第二插针(205),孔壳体(20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底部;所述第二金属模块(203)的内腔装配有第二绝缘体(206)、第二插针(205)、第二压套(207)、第二垫片(208),所述第二插针(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魏迪飞韩冰申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