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衰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098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动衰减装置,振动衰减装置(20)具有:经由第一连结轴(A1)连结于从动部件(15)并且能够伴随着该从动部件(15)的旋转绕第一连结轴(A1)摆动的曲柄部件(22);以及经由曲柄部件(22)和连接杆(23)连结于从动部件(15)并且伴随着该从动部件(15)的旋转以与曲柄部件(22)连动的方式绕旋转中心(RC)摆动的惯性质量体(24),伴随着从动部件(15)的旋转作用于该曲柄部件(22)的离心力的在与从第一连结轴(A1)的中心朝向重心(G)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力作为用于使惯性质量体(24)返回摆动范围的中央的恢复力而始终作用于曲柄部件(22),该分力在惯性质量体(24)位于摆动范围的中央时最大。

Vibration attenuation device

\u672c\u53d1\u660e\u63d0\u4f9b\u4e00\u79cd\u632f\u52a8\u8870\u51cf\u88c5\u7f6e\uff0c\u632f\u52a8\u8870\u51cf\u88c5\u7f6e(20)\u5177\u6709\uff1a\u7ecf\u7531\u7b2c\u4e00\u8fde\u7ed3\u8f74(A1)\u8fde\u7ed3\u4e8e\u4ece\u52a8\u90e8\u4ef6(15)\u5e76\u4e14\u80fd\u591f\u4f34\u968f\u7740\u8be5\u4ece\u52a8\u90e8\u4ef6(15)\u7684\u65cb\u8f6c\u7ed5\u7b2c\u4e00\u8fde\u7ed3\u8f74(A1)\u6446\u52a8\u7684\u66f2\u67c4\u90e8\u4ef6(22)\uff1b\u4ee5\u53ca\u7ecf\u7531\u66f2\u67c4\u90e8\u4ef6(22)\u548c\u8fde\u63a5\u6746(23)\u8fde\u7ed3\u4e8e\u4ece\u52a8\u90e8\u4ef6(15)\u5e76\u4e14\u4f34\u968f\u7740\u8be5\u4ece\u52a8\u90e8\u4ef6(15)\u7684\u65cb\u8f6c\u4ee5\u4e0e\u66f2\u67c4\u90e8\u4ef6(22)\u8fde\u52a8\u7684\u65b9\u5f0f\u7ed5\u65cb\u8f6c\u4e2d\u5fc3(RC)\u6446\u52a8\u7684\u60ef\u6027\u8d28\u91cf\u4f53(24)\uff0c\u4f34\u968f\u7740\u4ece\u52a8\u90e8\u4ef6(15)\u7684\u65cb\u8f6c\u4f5c\u7528\u4e8e\u8be5\u66f2\u67c4\u90e8\u4ef6(22)\u7684\u79bb\u5fc3\u529b\u7684\u5728\u4e0e\u4ece\u7b2c\u4e00\u8fde\u7ed3\u8f74(A1)\u7684\u4e2d\u5fc3\u671d\u5411\u91cd\u5fc3(G)\u7684\u65b9\u5411\u6b63\u4ea4\u7684\u65b9\u5411\u4e0a\u7684\u5206\u529b\u4f5c\u4e3a\u7528\u4e8e\u4f7f\u60ef\u6027\u8d28\u91cf\u4f53(24)\u8fd4\u56de\u6446\u52a8\u8303\u56f4\u7684\u4e2d\u592e\u7684\u6062\u590d\u529b\u800c\u59cb\u7ec8\u4f5c\u7528\u4e8e\u66f2\u67c4\u90e8\u4ef6(22)\uff0c\u8be5\u5206\u529b\u5728\u60ef\u6027\u8d28\u91cf\u4f53(24)\u4f4d\u4e8e\u6446\u52a8\u8303\u56f4\u7684 The center is the larg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动衰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旋转构件的振动衰减的振动衰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减振器,其具备:具有与曲轴连结的作为曲柄部件的第一连杆以及与该第一连杆连结的作为连接杆的第二连杆的连杆机构;与第二连杆连结并且经由连杆机构相对于曲轴连结为能够相对转动规定角度的环状的惯性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减振器中,曲轴与第一连杆的连结点相对于惯性体与第二连杆的连结点在圆周方向分离,在第一连杆形成有质量体。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在曲轴旋转时欲保持与分别作用的离心力相互均衡的状态。因此,欲将连杆机构保持在平衡状态(均衡状态)的力(旋转方向的力)作用于惯性体,惯性体借助该力进行与经由弹簧部件连结于旋转轴时大致相同的运动。由此,连杆机构作为弹簧部件发挥功能,并且惯性体作为质量体发挥功能,从而减少曲轴所产生的扭转振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3424号公报为了利用上述现有的减振器很好地衰减目标的振动,在将减振器的等效刚度设为“K”,等效质量设为“M”时,需要使以q=√(K/M)表示的减振器的振动次数q尽可能接近该目标的振动的次数。另外,上述减振器中,等效刚度K取决于欲使第一以及第二连杆返回平衡状态的位置的恢复力,即主要作用于第一连杆的离心力的分力。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减振器中,在摆动范围的中央该离心力的分力为零(参照图11的虚线),所以整个摆动范围难以充分确保上述恢复力。而且,上述减振器中若想为了增大恢复力而增大第一连杆(曲柄部件)、惯性体的重量,则会导致减振器整体的重量增加、大型化。另外,上述减振器中,由于重量、尺寸的制约而无法增加第一连杆的重量的情况下,无法衰减目标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重量增加、大型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性能的振动衰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具有:支承部件,其绕供来自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的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该旋转构件一体旋转;恢复力产生部件,其经由连结轴连结于上述支承部件,并且能够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绕上述连结轴摆动;以及惯性质量体,其经由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连结于上述支承部件,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以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连动的方式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对上述旋转构件的振动进行衰减,其中,在上述支承部件旋转时,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作用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在与从上述连结轴的中心朝向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心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力,作为用于使上述惯性质量体返回摆动范围的中央的恢复力而始终作用于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上述分力在上述惯性质量体位于上述摆动范围的上述中央时最大。该振动衰减装置中,伴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作用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在与从连结轴的中心朝向该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心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力,作为用于使惯性质量体返回摆动范围的中央的恢复力(力矩)进行作用。而且,该分力在惯性质量体位于摆动范围的中央时最大。由此,相比在惯性质量体位于摆动范围的中央时作用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在与从连结轴的中心朝向该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心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力为零的情况,能够在恢复力产生部件的整个摆动范围,进一步增大作用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相同时的恢复力。因此,该振动衰减装置中,能够抑制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量增加,并且进一步增大振动衰减装置的等效刚度,能够提高等效刚度以及等效质量即振动次数设定的自由度。其结果,能够抑制恢复力产生部件以及装置整体的重量增加、大型化,并且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起步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图6A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6B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6C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0A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0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0C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所含的恢复力产生部件的振动角度、与作用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恢复力相对于离心力的比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3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质量体的绕旋转中心的振动角度与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衰减的振动的次数的关系的解析结果的图表。图1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变形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减振装置的变形方式的结构简图。图17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减振装置的另一变形方式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图1是包含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起步装置1的结构简图。该图所示的起步装置1搭载于例如具备作为驱动装置(原动机)的发动机(内燃机)EG的车辆,除了振动衰减装置(4节连杆式吸振装置)20之外,还包含与发动机EG的曲轴连结的作为输入部件的前盖3、固定于前盖3并与该前盖3一体旋转的泵轮(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4、能够与泵轮4同轴旋转的涡轮(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5、在作为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混合动力变速器或者减速器的变速器(动力传递装置)TM的输入轴IS上固定的作为输出部件的减振器毂7、例如作为单板液压式离合器的锁止离合器8、减振装置10等。此外,以下的说明中,除了特别记明之外,“轴向”基本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振动衰减装置20)的中心轴(轴心)的延伸方向。另外,除了特别记明之外,“径向”基本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该减振装置10等的旋转构件的径向,即从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的中心轴沿与该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径向)延伸的直线的延伸方向。而且,除了特别记明之外,“周向”基本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该减振装置10等的旋转构件的周向,即沿着该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的方向。泵轮4具有紧密固定于前盖3的未图示的泵壳、配设于泵壳的内表面的多个泵叶片(图示省略)。涡轮5具有未图示的涡轮壳、配设于涡轮壳的内表面的多个涡轮叶片(图示省略)。涡轮壳的内周部经由多个铆钉固定于减振器毂7。泵轮4与涡轮5相互对置,两者之间同轴地配置有定子6,定子6对从涡轮5流向泵轮4的工作油(动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整流。定子6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定子叶片,定子6的旋转方向由单向离合器61设定为一个方向。上述泵轮4、涡轮5以及定子6形成使工作油循环的环面(环状流路),作为具有扭矩增幅功能的变矩器(流体传动装置)发挥功能。但是,起步装置1中,也可以省略定子6、单向离合器61,使泵轮4以及涡轮5作为液力耦合器发挥功能。锁止离合器8执行经由减振装置10将前盖3与减振器毂7连结的锁止,并且解除该锁止。本实施方式中,锁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振动衰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衰减装置,具有:支承部件,其绕供来自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的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该旋转构件一体旋转;恢复力产生部件,其经由连结轴连结于上述支承部件,并且能够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绕上述连结轴摆动;以及惯性质量体,其经由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连结于上述支承部件,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以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连动的方式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对上述旋转构件的振动进行衰减,其中,在上述支承部件旋转时,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作用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在与从上述连结轴的中心朝向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心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力,作为用于使上述惯性质量体返回摆动范围的中央的恢复力而始终作用于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上述分力在上述惯性质量体位于上述摆动范围的上述中央时最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7 JP 2015-143487;2015.11.19 JP 2015-226651.一种振动衰减装置,具有:支承部件,其绕供来自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的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该旋转构件一体旋转;恢复力产生部件,其经由连结轴连结于上述支承部件,并且能够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绕上述连结轴摆动;以及惯性质量体,其经由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连结于上述支承部件,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以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连动的方式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对上述旋转构件的振动进行衰减,其中,在上述支承部件旋转时,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作用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在与从上述连结轴的中心朝向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心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力,作为用于使上述惯性质量体返回摆动范围的中央的恢复力而始终作用于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上述分力在上述惯性质量体位于上述摆动范围的上述中央时最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在上述惯性质量体位于上述摆动范围的上述中央的平衡状态下的位置、与从该平衡状态下的位置沿着绕上述连结轴的一个方向旋转后的折回位置之间,绕该连结轴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在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进行两次从上述平衡状态下的位置向上述折回位置移动并且从该折回位置向上述平衡状态下的位置返回的动作这段期间,上述惯性质量体在从上述平衡状态下的位置移动到上述摆动范围的一端后,返回上述平衡状态下的位置,再移动到上述摆动范围的另一端后,返回上述平衡状态下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还具备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经由第二连结轴而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并且经由第三连结轴而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上述惯性质量体,在将上述旋转构件的上述旋转中心与上述连结轴的轴间距离设为“L1”,上述连结轴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川由浩长井大树轮嶋雅树坂本贵生刘孝宏中江贵志松崎健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大分大学国立大学法人鹿儿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