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9791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执行机构、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功率调节电路,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设于密闭舱内的真空泵和设于密闭舱的通气孔上的电磁阀;检测模块位于密闭舱内,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显示模块、检测模块、功率调节电路和电磁阀电连接,真空泵与功率调节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中央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反馈的检测数据,控制功率调节电路工作,调节真空泵,实现密闭舱内真空度的实时调节;提高样品检测效率,实现智能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真空度调控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对密闭舱的真空度进行实时调节,提高样品检测效率,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微处理技术、半导体技术等技术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用嵌入式微处理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来实现工业智能化控制势在必行。现有的密闭舱,针对不同食品样品、不同检测试剂,需要人工进行密闭舱内的真空度的调节,无法实现智能化的控制,降低了样品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进行密闭舱内真空度的实时调节,不能实现智能化控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对密闭舱的真空度进行实时调节,提高样品检测效率,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执行机构、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功率调节电路,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设于密闭舱内的真空泵和设于密闭舱的通气孔上的电磁阀;检测模块位于密闭舱内,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显示模块、检测模块、功率调节电路和电磁阀电连接,真空泵与功率调节电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反馈的检测数据,控制功率调节电路工作,调节真空泵的输出功率,实现闭环控制,实现密闭舱内真空度的实时调节。作为优选,功率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12、电阻R8、电阻R23、压敏电阻R15、功率电阻R17、电容C5、二极管D2、三极管Q2、隔离光耦PC1、双向可控硅SCR1和继电器KA1。作为优选,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隔离光耦PC1的第1管脚电连接,隔离光耦PC1的第3管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二阳极A2、压敏电阻R15的一端、功率电阻R17的一端和执行机构电连接,功率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作为优选,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一阳极A1和压敏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继电器KA1的第3管脚电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G和隔离光耦PC1的第4管脚电连接,继电器KA1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源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继电器KA1的第4管脚与执行机构电连接,继电器KA1的第2管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23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3的另一端和隔离光耦PC1的第2管脚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作为优选,显示模块包括TFT液晶显示器和设于TFT液晶显示器上的触摸屏。作为优选,中央处理器的型号为STM32F103。作为优选,检测模块为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设于密闭舱内,气压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中央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反馈的检测数据,控制功率调节电路工作,调节真空泵,实现密闭舱内真空度的实时调节;(2)针对不同食品样品、不同检测试剂,采用相应的前期处理,通过显示装置设置各自合适的密闭舱内的真空度,提高样品检测效率,实现智能化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系统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功率调节电路的一种电路图。图中:控制模块1、执行机构2、检测模块3、显示模块4、密闭舱5、电源模块6、中央处理器11、功率调节电路12、真空泵21、电磁阀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包括控制模块1、执行机构2、检测模块3和显示模块4,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11和功率调节电路12,执行机构包括设于密闭舱5内的真空泵21和设于密闭舱的通气孔上的电磁阀22,显示模块包括TFT液晶显示器和设于TFT液晶显示器上的触摸屏,中央处理器的型号为STM32F103,检测模块为气压传感器;检测模块位于密闭舱内,中央处理器分别与TFT液晶显示器、触摸屏、检测模块、功率调节电路和电磁阀电连接,真空泵与功率调节电路电连接,气压传感器设于密闭舱内,气压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此外还包括为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提供AC220V、DC24V、DC5V和DC3.3V电源的电源模块6。如图2所示,功率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12、电阻R8、电阻R23、压敏电阻R15、功率电阻R17、电容C5、二极管D2、三极管Q2、隔离光耦PC1、双向可控硅SCR1和继电器KA1;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隔离光耦PC1的第1管脚电连接,隔离光耦PC1的第3管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二阳极A2、压敏电阻R15的一端、功率电阻R17的一端和执行机构电连接,功率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一阳极A1和压敏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继电器KA1的第3管脚电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G和隔离光耦PC1的第4管脚电连接,继电器KA1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源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继电器KA1的第4管脚与执行机构电连接,继电器KA1的第2管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23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3的另一端和隔离光耦PC1的第2管脚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密闭舱的真空度的调控过程如下:中央处理器根据气压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控制功率调节电路工作,通过驱动双向可控硅通断,调整交流电导通角,调节真空泵的输入电压,调整真空泵的输出功率,使密闭舱内的真空度稳定在目标值附近,实现闭环控制,做到实时调节密闭舱内的真空度。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控制模块(1)、执行机构(2)、检测模块(3)和显示模块(4),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11)和功率调节电路(12),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设于密闭舱(5)内的真空泵(21)和设于密闭舱的通气孔上的电磁阀(22);检测模块位于密闭舱内,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显示模块、检测模块、功率调节电路和电磁阀电连接,真空泵与功率调节电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控制模块(1)、执行机构(2)、检测模块(3)和显示模块(4),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11)和功率调节电路(12),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设于密闭舱(5)内的真空泵(21)和设于密闭舱的通气孔上的电磁阀(22);检测模块位于密闭舱内,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显示模块、检测模块、功率调节电路和电磁阀电连接,真空泵与功率调节电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功率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12、电阻R8、电阻R23、压敏电阻R15、功率电阻R17、电容C5、二极管D2、三极管Q2、隔离光耦PC1、双向可控硅SCR1和继电器KA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舱的真空度调控系统,其特征是,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隔离光耦PC1的第1管脚电连接,隔离光耦PC1的第3管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二阳极A2、压敏电阻R15的一端、功率电阻R17的一端和执行机构电连接,功率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海豹陈维强孙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天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