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根森专利>正文

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3639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包括底部承载板,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位置设有搅拌腔,搅拌腔内部上方固定设有过滤板,过滤板呈左高右低的状态倾斜设置;过滤板上部设有进液腔,进液腔上部侧面连接有进液管;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搅拌腔右侧设有抽液泵,抽液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供液管和Z型出液管;供液管的进口设为开口并设在搅拌腔中。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进行旋转喷涂,喷涂液在过滤后予以使用,并能充分搅拌均匀后予以喷涂使用,且能有效地收集喷涂液,避免浪费,改善了使用效果。

Spray processing system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mechanical tubular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chanical tubular part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ating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bottom bearing plate, the bottom bearing is provided with a stirring cavity plate, upper left position, the mixing cavity is fixed with the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arranged in the state of high left low right tilt; filte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cavity, liquid inlet cavity the side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inlet pipe; the bottom left upper bea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rvo motor; the mixing cavity is arranged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liquid pump, liquid pump inlet and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liquid supply pipe and Z type liquid outlet pipe; inlet fluid supply tube provided with an open and in mixing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otate and spray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echanical tubular parts, and the spraying liquid is used after filtering, and can be sprayed and used after fully stirring evenly, and it can effectively collect spray liquid, avoid waste and improve the us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管状零件,这些管状零件的外表面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喷涂,以便实现保护功能,改善外表面保护处理效果。特别是针对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的喷涂,往往需要旋转状态下进行,以便提高其喷涂使用效果,而目前这种喷涂处理的方式并不多。另外,喷涂液因为本身含有一些不容易溶解的杂质,在使用前也有必要予以处理,以便更好地改善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更好的装置,方便更好地针对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进行喷涂处理,改善喷涂处理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包括底部承载板,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位置设有搅拌腔,搅拌腔内部上方固定设有过滤板,过滤板呈左高右低的状态倾斜设置;过滤板上部设有进液腔,进液腔上部侧面连接有进液管;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第一电机轴外圆周上设有螺旋叶片,第一电机轴和螺旋叶片均设在搅拌腔中;搅拌腔右侧设有抽液泵,抽液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供液管和Z型出液管;供液管的进口设为开口并设在搅拌腔中;底部承载板的右侧上部设有电机支座,电机支座上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左侧设有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上套有管状零件;管状零件两端均采用固定螺柱固定在第二电机轴上;抽液泵与电机支座之间的底部承载板上放置有开口朝上的废液收集腔,废液收集腔设置在管状零件的正下方位置;进液腔上部设有加热棒连接支座,加热棒连接支座侧面设有第一供电接口,加热棒连接支座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加热棒,第一供电接口上设有电源线与设在加热棒内部的加热电阻丝相连接用于供电;加热棒下部设置在进液腔中;底部承载板上部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三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三供电接口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线与第一伺服电机和抽液泵相连接用以供电;电机支座侧面设置有第四供电接口,第四供电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第二伺服电机相连接用以供电;Z型出液管顶部段右端封闭,Z型出液管顶部段下侧连通有多个喷雾管;喷雾管下端均为开口并设置在管状零件正上方位置;Z型出液管中部端的上下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接板和下部连接板,上部连接板和下部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进液腔和搅拌腔的侧壁上用以固定Z型出液管;进液腔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进口设置在过滤板右端便于排出废弃物;底部承载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万向轮便于移动。进一步地,喷雾管的孔径大小为2~5mm;喷雾管在Z型出液管顶部段下侧安装分布的间距为3~5mm。进一步地,进液管和排液管均设置有阀门开关。进一步地,第一电机轴与搅拌腔侧壁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轴承。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进行旋转喷涂,喷涂液在过滤后予以使用,并能充分搅拌均匀后予以喷涂使用,且能有效地收集喷涂液,避免浪费,改善了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底部承载板;2、抽液泵;3、喷雾管;4、供液管;5、下部连接板;6、Z型出液管;7、第三供电接口;8、废液收集腔;9、搅拌腔;10、固定螺柱;11、第四供电接口;12、第二伺服电机;13、管状零件;14、进液腔;15、加热棒;16、第一供电接口;17、第二电机轴;18、加热棒连接支座;19、进液管;20、第二供电接口;21、螺旋叶片;22、第一电机轴;23、第一伺服电机;24、电机支座;25、万向轮;26、过滤板;27、排液管;28、上部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包括底部承载板1,底部承载板1上部左侧位置设有搅拌腔9,搅拌腔9内部上方固定设有过滤板26,过滤板26呈左高右低的状态倾斜设置;过滤板26上部设有进液腔14,进液腔14上部侧面连接有进液管19;底部承载板1上部左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3,第一伺服电机23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22,第一电机轴22外圆周上设有螺旋叶片21,第一电机轴22和螺旋叶片21均设在搅拌腔9中;搅拌腔9右侧设有抽液泵2,抽液泵2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供液管4和Z型出液管6;供液管4的进口设为开口并设在搅拌腔9中;底部承载板1的右侧上部设有电机支座24,电机支座24上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12;第二伺服电机12左侧设有第二电机轴17,第二电机轴17上套有管状零件13;管状零件13两端均采用固定螺柱10固定在第二电机轴17上;抽液泵2与电机支座24之间的底部承载板1上放置有开口朝上的废液收集腔8,废液收集腔8设置在管状零件13的正下方位置;进液腔14上部设有加热棒连接支座18,加热棒连接支座18侧面设有第一供电接口16,加热棒连接支座18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加热棒15,第一供电接口16上设有电源线与设在加热棒15内部的加热电阻丝相连接用于供电;加热棒15下部设置在进液腔14中;底部承载板1上部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供电接口20和第三供电接口7,第二供电接口20和第三供电接口7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线与第一伺服电机23和抽液泵2相连接用以供电;电机支座24侧面设置有第四供电接口11,第四供电接口11上设置有电源线与第二伺服电机12相连接用以供电;Z型出液管6顶部段右端封闭,Z型出液管6顶部段下侧连通有多个喷雾管3;喷雾管3下端均为开口并设置在管状零件13正上方位置;Z型出液管6中部端的上下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接板28和下部连接板5,上部连接板28和下部连接板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进液腔14和搅拌腔9的侧壁上用以固定Z型出液管6;进液腔14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液管27;排液管27的进口设置在过滤板26右端便于排出废弃物;底部承载板1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万向轮25便于移动。喷雾管3的孔径大小为2~5mm;喷雾管3在Z型出液管6顶部段下侧安装分布的间距为3~5mm。进液管19和排液管27均设置有阀门开关。第一电机轴22与搅拌腔9侧壁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轴承。该技术装置工作时,进液管19接通外部管道,打开进液管19上的阀门开关,喷涂液从进液管19进入进液腔14。第一供电接口16接通外部电源,加热棒15中的电阻丝得电发热对进液腔14中的喷涂液进行加热,使喷涂液升温后予以稀释,更有助于利用过滤板26过滤。利用过滤板26对喷涂液进行过滤,将喷涂液中的杂质挡在过滤板26上,过滤后的喷涂液则进入搅拌腔9中;过滤板26倾斜设置有有助于喷涂液过滤。过滤板26上的杂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利用清水予以清洗,并利用排液管27排出,避免过滤板26长期过滤使用出现堵塞。第二供电接口20接通电源,开启第一伺服电机23供电运转,第一电机轴22带动螺旋叶片21转动,利用螺旋叶片21对搅拌腔9中的喷涂液进行搅拌,使喷涂液中的成分分布得更加均匀。第一伺服电机23可以调节转速,根据需要选择搅拌转速,搅拌转速选择120~700r/min。搅拌后的喷涂液成分更加均匀。第三供电接口7外接电源,给抽液泵2供电,抽液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承载板,所述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位置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内部上方固定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呈左高右低的状态倾斜设置;所述过滤板上部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上部侧面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外圆周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电机轴和螺旋叶片均设在搅拌腔中;所述搅拌腔右侧设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供液管和Z型出液管;所述供液管的进口设为开口并设在搅拌腔中;所述底部承载板的右侧上部设有电机支座,所述电机支座上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左侧设有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上套有管状零件;所述管状零件两端均采用固定螺柱固定在第二电机轴上;所述抽液泵与电机支座之间的底部承载板上放置有开口朝上的废液收集腔,所述废液收集腔设置在管状零件的正下方位置;所述进液腔上部设有加热棒连接支座,所述加热棒连接支座侧面设有第一供电接口,所述加热棒连接支座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加热棒,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上设有电源线与设在加热棒内部的加热电阻丝相连接用于供电;所述加热棒下部设置在进液腔中;所述底部承载板上部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三供电接口,所述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三供电接口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线与第一伺服电机和抽液泵相连接用以供电;所述电机支座侧面设置有第四供电接口,所述第四供电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第二伺服电机相连接用以供电;所述Z型出液管顶部段右端封闭,所述Z型出液管顶部段下侧连通有多个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下端均为开口并设置在管状零件正上方位置;所述Z型出液管中部端的上下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接板和下部连接板,所述上部连接板和下部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进液腔和搅拌腔的侧壁上用以固定Z型出液管;所述进液腔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进口设置在过滤板右端便于排出废弃物;所述底部承载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万向轮便于移动;所述喷雾管的孔径大小为2~5mm;所述喷雾管在Z型出液管顶部段下侧安装分布的间距为3~5mm;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均设置有阀门开关;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搅拌腔侧壁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管状零件外表面喷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承载板,所述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位置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内部上方固定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呈左高右低的状态倾斜设置;所述过滤板上部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上部侧面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底部承载板上部左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外圆周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电机轴和螺旋叶片均设在搅拌腔中;所述搅拌腔右侧设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供液管和Z型出液管;所述供液管的进口设为开口并设在搅拌腔中;所述底部承载板的右侧上部设有电机支座,所述电机支座上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左侧设有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上套有管状零件;所述管状零件两端均采用固定螺柱固定在第二电机轴上;所述抽液泵与电机支座之间的底部承载板上放置有开口朝上的废液收集腔,所述废液收集腔设置在管状零件的正下方位置;所述进液腔上部设有加热棒连接支座,所述加热棒连接支座侧面设有第一供电接口,所述加热棒连接支座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加热棒,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根森
申请(专利权)人:孟根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