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45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主要包括隔热保温材、自动控温加热带、导热材、以及包覆材,该等构件均沿着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其中,隔热保温材用于包覆低温流体管路,而自动控温加热带和导热材设置于隔热保温材与包覆材之间,导热材并至少局部地设置于隔热保温材与自动控温加热带之间、及自动控温加热带与包覆材之间中至少一者。据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自动控温加热带来加热,并利用导热材将热均匀地传递至整个低温流体管路的外环周面,藉此可充分避免管路表面发生结露;又利用隔热保温材来避免热侵入该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尤指适用于极低温的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可对电子元件进行低温或高温检测的测试设备中,常见采用热电致冷元件(thermal-electriccooler,TEC)来当作温度调节件,以调节待测电子元件之温度,特别是在低温测试时更为常见。然而,以低温检测为例,热电致冷元件具有一冷端侧、及一热端侧,通常需要在热端侧处提供适当的冷却手段,以降低并维持冷端侧所能处理温度。也就是说,必须通过冷却手段将热自热端侧移走,同时并藉由冷端侧来把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带走或把其温度降低至所需求的测试温度。举例说明之,如中华民国专利申请第105103932号“双回路温度控制模块及具备该模块之电子元件测试设备”一案,其采用了通以低温流体的低温管路模块来对热电致冷元件进行降温。其中,低温流体从低温管路模块中之低温流体供应装置流出后,一路沿着管路循环流动。然而,近年来对于低温测试的需求日益增加,据此低温流体的温度也不断地下探。但是,在将低温流体管路所供应的流体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以下(例如-20℃)时,低温流体管路表面会因遇到空气中的水汽,而有发生凝结现象的问题,若将该管路穿进机台时进行测试时,恐将导致机台受潮或受损。因此,就上述低温流体管路有下列两种传统的防凝结方案:<方案1>对低温流体管路喷射干燥空气的方法;或者,<方案2>藉由使用保温材包覆低温流体管路来进行绝热以降低水汽凝结之方法。然而,在<方案1>中,由于干燥空气之喷射较适合在密闭空间进行,如果在开放空间干燥空气容易散逸,效果不佳。对此,水冷液从低温流体供应装置流出后所路经的低温流体管路则设置在一开放空间,较不适合使用。此外,一旦低温流体管路的行程距离较长,且如果又要穿进机台等空间有限的环境时,势必需要多台不同规格的干燥空气喷射机,对于能源损耗及建置成本上较为不利。又,在<方案2>中,虽然保温材可降低热传效应,然而在一般情形中,随着水冷液的温度降低,所需的保温材厚度亦需同步变厚,方可维持一定的保冷隔热能力。其中,经实验测试下发现,若低温流体的温度降低至-20℃时,若欲达成防凝结所需的保温材厚度大增,将导致低温流体管路无法适用于机台等环境。综上所述,一种适用于复杂的低温流体管路、其厚度又不影响配置而可轻易穿梭于检测机台,且能量损耗、及建置成本均不高的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实为产业界的迫切需求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其能有效地防止水汽凝结于低温流体管路,且管路整体厚度增加不大,而不影响管路与机台间的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可完整且充分地避免水汽凝结,相较于传统干燥气体喷射的方式,更为节能、成本更低。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主要包括隔热保温材、自动控温加热带、导热材、以及包覆材;隔热保温材用于包覆低温流体管路;自动控温加热带沿着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导热材沿着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并用于传导自动控温加热带所发出的热;包覆材沿着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其中,导热材、及自动控温加热带设置于隔热保温材与包覆材之间,导热材并至少局部地设置于隔热保温材与自动控温加热带之间、及自动控温加热带与包覆材之间中至少一者。据此,本专利技术使用自动控温加热带来加热,并利用至少一导热材均匀地传导自动控温加热带所发散的热,使之传递至整个包覆低温流体管路的隔热保温材的外环周面,藉此可充分避免管路表面发生结露。此外,又利用隔热保温材来包覆低温流体管路,以避免自动控温加热带所发出的热侵入该管路,而使低温流体温度升高,且又可降低自动控温加热带的耗能。较佳的是,本专利技术可包括二导热材,而该二导热材分别至少局部地设置于隔热保温材与自动控温加热带之间、及自动控温加热带与包覆材之间。换言之,本专利技术之自动控温加热带可设置于二导热材间,而该加热带所发出的热可以更直接且更有效率地传递至该二导热材,以达到更佳热传导效果。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材可为铝箔、铜箔、石墨片、导热硅胶片、导热膏、六方氮化硼奈米层状导热材、金属编织网、或其他具备良好热传导特性的等效材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材可为导热石墨片,而自动控温加热带所发散的热沿着导热石墨片接触自动控温加热带的表面均匀散布。详言之,因导热石墨片的热传效果沿着接触热源的表面的平面方向传递,而故可得到极为均匀的绝佳热传递,且导热石墨片的厚度方向具有极佳的隔热效果。再且,本专利技术可更包括均温材,该均温材可设置于隔热保温材与导热材之间。据此,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均温材又更进一步提升热传递效果,使隔热保温材表面完整地具有相当一致的温升效果。又,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可为岩棉、玻璃棉、硅酸铝、硅酸钙、复合硅酸盐、陶瓷、橡胶、酚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胺甲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或其他具备良好隔热保温的等效材质。据此,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可进一步防止低温流体管路的表面温度升高,而可适度地保持低温流体管路内的低温流体的温度,除了可提升防结露的功效外,又可降低自动控温加热带的耗能、及为了降低或维持低温流体温度的耗能。较佳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包覆材上可设置一结合件,其用于使包覆材紧固地环束低温流体管路;而合件可为黏扣带、钮扣、卡勾、拉链或其他可选择式地结合或脱离的等效元件。据此,本专利技术可以藉由结合件将隔热保温材、自动控温加热带、导热材、以及包覆材紧固地环束于低温流体管路,并可轻易拆卸脱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数据表格。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低温流体管路2隔热保温材3自动控温加热带4导热材41编织铜网42,43导热石墨片420,430接触表面5包覆材51结合件6均温材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在本实施例中被详细描述之前,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来表示。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图式仅作为示意说明,其未必按比例绘制,且所有细节也未必全部呈现于图式中。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主要包括隔热保温材2、自动控温加热带3、导热材4、以及包覆材5。其中,隔热保温材2用于包覆低温流体管路1,其可进一步防止低温流体管路1的表面温度升高,而可适度地保持低温流体管路1的内部流体温度、以及低温流体管路1的表面温度。详言之,隔热保温材2因包覆低温流体管路1,故可避免自动控温加热带3所发出的热侵入该管路,而使内部流动的低温流体温度升高,又可降低因热散逸所造成自动控温加热带3的耗能。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聚胺甲酸酯树脂作为隔热保温材2,即为俗称之发泡保温材,而其厚度为3mm。另外,关于自动控温加热带(self-regulatingheatingcable)3,本实施例沿着低温流体管路1之长度方向以直线方式布设,但若为了得到更佳的加热效果亦可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布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隔热保温材,其用于包覆该低温流体管路;一自动控温加热带,其沿着该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至少一导热材,其沿着该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并用于传导该自动控温加热带所发出的热;以及一包覆材,其沿着该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其中,该至少一导热材、及该自动控温加热带设置于该隔热保温材与该包覆材之间,该至少一导热材并至少局部地设置于该隔热保温材与该自动控温加热带之间、及该自动控温加热带与该包覆材之间中至少一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隔热保温材,其用于包覆该低温流体管路;一自动控温加热带,其沿着该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至少一导热材,其沿着该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并用于传导该自动控温加热带所发出的热;以及一包覆材,其沿着该低温流体管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其中,该至少一导热材、及该自动控温加热带设置于该隔热保温材与该包覆材之间,该至少一导热材并至少局部地设置于该隔热保温材与该自动控温加热带之间、及该自动控温加热带与该包覆材之间中至少一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导热材,该二导热材分别至少局部地设置于该隔热保温材与该自动控温加热带之间、及该自动控温加热带与该包覆材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热材选自由铝箔、铜箔、石墨片、导热硅胶片、导热膏、六方氮化硼奈米层状导热材、及金属编织网所组成的群组中至少其一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流体管路的防结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热材为一导热石墨片,该自动控温加热带所发散的热沿着该导热石墨片接触该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信毅骆建宏施冠呈
申请(专利权)人: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