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扰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19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扰流板,具有作为外观部件的外表部件(40)和加强外表部件的加强部件(43),外表部件包括位于加强部件上方的上部件(41)和位于加强部件下方的下部件(42),上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上板(51)和从上板的后端朝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的上尾部(52),下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下板(53)和从下板的后端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的下尾部(54),在下尾部设有供加强部件安装的安装孔(55),且下尾部在上尾部的内侧沿着上尾部而延伸。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扰流板尾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能够在确保下部件的安装强度的同时防止汽车行驶时产生杂音。

Vehicle spoil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with a spoiler, as part of the exterior appearance part (40) and strengthen the appearance part reinforcing member (43), including in appearance part strengthening member (41)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reinforcing member (42), the upper member having upper plate extending from the rear part of the vehicle to the back of the body (51) and the upper tail toward the front of the front end plate from and extending downward (52), the bottom part has lower plate extending from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to the back of the body (53) and the lower tail toward the rear from the front end plate and extending upward (54), in the end a reinforcing member mounting hole installation (55), and under the tail on the tail of the medial along the tail extend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when the tail space of the spoiler is limited, it can also make full use of space, and can ensure the installation strength of the lower parts while preventing the noise generated when the vehicle ru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扰流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车辆后部的扰流板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的结构,已知有对位于车辆后部的尾门设置扰流板的结构。并且,为了增加扰流板的强度,在扰流板内设有加强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扰流板结构中,加强部件穿插在由构成扰流板外表部件的上部件与下部件形成的中空状的闭合截面内,加强部件的前端部被固定,其尾端成为悬空状且与上部件的尾端极为接近,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加强部件的尾端有可能因为晃动(松动)而与上部件发生干涉并发出杂音,并且为了固定加强部件,需要在外表部件的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确保大的空间。为了防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扰流板发出的杂音,期望在扰流板的尾端提供一种可靠的固定方式以限制扰流板的外表部件与加强部件的相对松动。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这样一种固定结构:如图9所示,在上部件410的后端朝向下方竖直地伸出有上端板440,在下部件420的后端朝向上方竖直地伸出有下端板450,下端板450位于上端板440的内侧,在该下端板450上朝向内侧(即朝向加强部件430)伸出有卡入部460,通过将该卡入部460卡到加强部件430上而将外表部件的下部件420卡入到加强部件430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118929B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现有的固定结构中,虽然能够防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扰流板的尾端因为松动而发出杂音,但是,该固定结构需要扰流板的尾端(即后端)具有较大的空间。在扰流板尾端的形状受条件限制而空间较小的情况下,采用上述固定结构则无法确保下部件的安装强度,若为保证下部件的安装强度,则下部件的安装端有可能会与上部件发生干涉而导致下部件无法卡入到加强部件中。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辆用扰流板,在扰流板尾端空间受限、即扰流板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能够在确保下部件的安装强度的同时防止汽车行驶时产生杂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用扰流板,设置在车身后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外观部件的外表部件和加强所述外表部件的加强部件,所述外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上方的上部件和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下方的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上板和从所述上板的后端朝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的上尾部,所述下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下板和从所述下板的后端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的下尾部,在所述下尾部设有供所述加强部件安装的安装孔,且所述下尾部在所述上尾部的内侧沿着所述上尾部而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中,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加强部件的接触面不在重力方向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中,在所述加强部件的下表面设有凸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中,所述加强部件设计为弯曲状,从所述加强部件的凸台向后方形成沿所述下尾部延伸的尾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在上述第一至第四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扰流板中,在所述下部件上设有支承所述上部件的肋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由于在下部件的下尾部设有供加强部件安装的安装孔,通过使加强部件卡入该安装孔中,能够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因尾端松动而产生杂音;由于下部件的下尾部设置为沿着上部件的上尾部的倾斜状,因此即使在扰流板的尾端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来保证下部件所需的安装强度,并且下部件还能够支承上部件,从而能够保证上部件的刚性;由于下部件的下尾部在上部件的上尾部的内侧沿上尾部延伸,因此,上部件的上尾部覆盖下部件的下尾部,能够提高扰流板尾端的外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由于安装孔与加强部件的接触面不在重力方向上,因此能够保证下部件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能够进一步限制下部件的晃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由于在加强部件的下表面设有凸台,在对下部件作用有向上的外力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凸台来限制下部件向上方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限制下部件的晃动,下部件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确保下部件的定位,从而能够限制下部件的下表面与上部件的上尾部的下端之间的层差,进而确保下部件的下表面与上尾部的下端齐平,由此在装配扰流板等情况下手碰到尾端时不会造成夹手、以及端部不平整的部分划破手指的状况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由于加强部件设计为弯曲状,因此能够在确保扰流板的强度的同时,节省加强部件的材料;并且由于加强部件形成有从其凸台沿着下尾部延伸的尾部,因此便于下部件的装配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由于在下部件设有支承上部件的肋部,所以能够进一步保证上部件的刚性,限制上部件的变形,并且能够通过该肋部来更好地控制上部件的上尾部与下部件的下尾部之间的间隙,提高外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如下新型的车辆用扰流板:在扰流板尾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能够在确保下部件的安装强度的同时防止汽车行驶时产生杂音。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尾门的后视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尾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将图3中的扰流板尾端放大示出的图。图5是放大示出加强部件与扰流板的外表部件下部件之间的安装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加强部件的尾端的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扰流板的外表部件下部件的尾端的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扰流板的外表部件上部件、加强部件与外表部件下部件的未安装状态的、与图4对应的图。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扰流板尾端的固定结构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尾门;2尾门总成;3尾门玻璃;4扰流板;21车窗开口;22安装孔;31安装过孔;40外表部件;41、410上部件;42、420下部件;43、430加强部件;44螺栓;45安装座;46螺钉;47螺钉保持部;51上板;52侧板(第一侧板,上尾部);53下板;54侧板(第二侧板,下尾部);55安装孔;56凹部;57肋部;61尾部;62凸台;63足部;64卡爪;440上端板;450下端板;460卡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丝毫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与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并且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以下,以掀背式的轿车为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扰流板。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方便而存在仅图示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必要部分的情况。在车辆后部设有与车内连通的后部开口,在该后部开口上设有图1所示那样的尾门1,该尾门1例如通过铰链结构被安装在车辆上,通过以上端部的铰链为中心进行旋转来开闭后部开口。如图1及图2所示,尾门1具有:尾门总成2,其与车身顶盖连接,在其上部形成有车窗开口21;覆盖车窗开口21的尾门玻璃3。在尾门1上设有扰流板4,其长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以在从一端(车宽方向左侧端)至另一端(车宽方向右侧端)的范围内与尾门玻璃3密封接触的方式安装于尾门玻璃3下方,并通过尾门玻璃3而安装在尾门总成2上。扰流板4从尾门玻璃3朝向后方伸出。由于扰流板4设置在尾门玻璃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扰流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扰流板,设置在车身后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外观部件的外表部件和加强所述外表部件的加强部件,所述外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上方的上部件和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下方的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上板和从所述上板的后端朝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的上尾部,所述下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下板和从所述下板的后端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的下尾部,在所述下尾部设有供所述加强部件安装的安装孔,且所述下尾部在所述上尾部的内侧沿着所述上尾部而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扰流板,设置在车身后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外观部件的外表部件和加强所述外表部件的加强部件,所述外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上方的上部件和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下方的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上板和从所述上板的后端朝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的上尾部,所述下部件具有从车身后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下板和从所述下板的后端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的下尾部,在所述下尾部设有供所述加强部件安装的安装孔,且所述下尾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田幸浩中野润一田中启文滕召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