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15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尾门总成(2);尾门玻璃(3);扰流板(4),其长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整体与尾门玻璃密封接触,并通过尾门玻璃而安装在尾门总成上;前缘胶条(44),其设在扰流板的前缘与尾门玻璃之间;以及后缘胶条(45),其设在扰流板的后缘与尾门玻璃之间,在前缘胶条和后缘胶条上均设有排水孔(51a、51b、51c、52a、52b、52c)。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如下的车辆后部构造:即使在扰流板与汽车钣金之间的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可靠地确保外观、以及扰流板与尾门玻璃密封接触的同时,将雨水和垃圾等及时排除,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Rear structure of vehic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rear structure, has a tail door assembly (2); the rear door glass (3); (4), the spoiler long edge width extension, and the whole and tail door glass sealing contact, and through the rear door glass is installed in the rear door assembly; leading edge glue a (44),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door spoiler in the glass; and the trailing edge strip (45), between the trailing edge and the tail spoiler in front door glass, in the strip and the trailing edge strips are provided with drainage holes (51a, 51B, 51C, 52A, 52b, 52C).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can provide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is constructed as follows: even in the limited space between the spoiler and automobile sheet metal case,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ensure the appearance of spoiler and tail door glass sealing contact in reliably, rain water and garbage promptly eliminat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后部构造,尤其涉及车辆后部的、与扰流板的排水有关的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的结构,已知有对位于车辆后部的尾门设置扰流板的结构,这样的扰流板有设置在尾门上缘部的情况,还有设置在尾门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即后备箱附近的情况。另外,若下雨等时雨水淤积在扰流板上,那么水就会从扰流板上表面溢出而从扰流板末端垂落,导致外观不良,并且若在扰流板上淤积有雨水或垃圾等的状态下打开尾门,则雨水或垃圾极有可能随着尾门的上掀而沿尾门倒流。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现有的扰流板均设有排水构造。例如,公开有如下这样的排水构造:在扰流板体的正面的两端设有纵向设置的纵向排水孔,以及与纵向排水孔连通的横向排水沟,从而使得雨中高速行驶的车体上的扰流板雨水能顺畅的排出,减少了水直接淤积在车体上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还公开有如下这样的排水构造:扰流板本体下表面设有固定孔,扰流板本体上表面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装配孔,在固定孔中插入固定螺栓并将该固定螺栓螺合到汽车板筋(即钣金)上,从而将扰流板本体连接到汽车板筋(即钣金)上,在装配时,从装配孔将固定螺栓拧紧,装配孔上设有孔盖来将装配孔封口,孔盖与装配孔卡接,在扰流板本体两端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排水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样的排水构造中,由于在扰流板两端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排水孔,并且扰流板本体在车宽方向上除两端外与钣金不接触,所以下雨时扰流板不会造成阻碍,雨水将沿着钣金顺利通过,也不会造成雨水淤积在车体上而影响外观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技术授权公告CN202463952U专利文献2:技术授权公告CN201999093U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排水构造中,虽然能够确保雨水的及时排除,但是在扰流板表面设置排水孔及排水沟这样的结构,会影响扰流板表面的外观性,并且扰流板制模成型复杂,成本高。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排水构造中,虽然也可以将进入扰流板内部的水及时排出,能有效防止扰流板内的水倒流,但是在扰流板整体安装于尾门玻璃上的情况下,为了缓冲对玻璃的冲击作用,期望扰流板与尾门玻璃密封接触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缓冲胶条,并且,为了尽可能不影响驾驶员的后视野,期望扰流板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尽量小,这样就会造成扰流板与尾门玻璃间的空间受到限制。因此,在这种结构的扰流板中无法适用专利文献2的排水构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即使在扰流板与汽车钣金(车身)之间的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可靠地确保外观、以及扰流板与汽车钣金密封接触的同时,将雨水和垃圾等及时排除,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尾门总成,其位于车身后部,与车身顶盖连接,并且在所述尾门总成的上部具有车窗开口;尾门玻璃,其安装在所述尾门总成的所述车窗开口上;扰流板,其长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整体与所述尾门玻璃密封接触,并通过所述尾门玻璃而安装在所述尾门总成上;前缘胶条,其设在所述扰流板的前缘与所述尾门玻璃之间;以及后缘胶条,其设在所述扰流板的后缘与所述尾门玻璃之间,在所述前缘胶条和所述后缘胶条上均设有排水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所述后缘胶条的排水孔不小于所述前缘胶条的排水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在从车辆后方观察时,所述后缘胶条的排水孔位于与所述前缘胶条的排水孔在车宽方向上重合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在上述第一至第三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所述扰流板包括作为外观部件的外表部件和加强所述外表部件的加强部件,所述外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上方的上部件和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下方的下部件,所述加强部件设计为弯曲状且通过隔板而形成有多个格子空间,在所述格子空间的最低位置处设有排水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在上述第一至第三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所述后缘胶条的排水孔由两个胶条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在上述第五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所述扰流板包括作为外观部件的外表部件和加强所述外表部件的加强部件,所述外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上方的上部件和位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下方的下部件,所述加强部件与下部件所述重合于所述后缘胶条的上方,在所述下部件的与所述后缘胶条的所述排水孔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小孔,在所述加强部件的与所述小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凹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由于前缘胶条设在扰流板的前缘与尾门玻璃之间,且后缘胶条设在扰流板的后缘与尾门玻璃之间,因此,能够确保扰流板与尾门玻璃之间的密封接触;由于在前缘胶条和后缘胶条上均设有排水孔,因此在雨中高速行驶的汽车,即使雨水和垃圾沿尾门玻璃经由前缘排水孔进入到扰流板内,也能够通过后缘胶条上的排水孔使雨水和垃圾及时地排出,排出后的雨水和垃圾沿着玻璃流下,而不是在扰流板两端或尾端垂落,因此能够提高车身后部整体的外观性;并且是在扰流板本体(由上部件、下部件以及加强部件构成扰流板本体)与尾门玻璃之间的胶条上而不是在扰流板本体上设置排水孔,因此操作简单;而且从车身外部观察不到排水孔的存在,从而不会影响扰流板本身的外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由于后缘胶条的排水孔不小于前缘胶条的排水孔,因此即使在雨水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排水速率不小于进水速率,从而使由前缘胶条的排水孔进入的水及垃圾迅速地从后缘胶条的排水孔排出,不会造成堆积而导致水及垃圾从前缘胶条的排水孔倒流淤积在车体上而影响外观的情况,并且还能够确保进入扰流板内的大型垃圾顺利地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由于在从车辆后方观察时,所述后缘胶条的排水孔位于与所述前缘胶条的排水孔在车宽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即后缘排水孔在车宽方向上的位置与前缘排水孔在车宽方向上的位置存在重合),因此后缘排水孔与前缘排水孔之间的距离短,即使在扰流板本体与尾门玻璃贴近造成扰流板本体与尾门玻璃之间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从前缘胶条的排水孔进入的水和垃圾迅速且及时地从对应位置的后缘胶条的排水孔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由于在各个格子空间的最低位置处设有排水孔,因此进入扰流板的外表部件的上部件与加强部件之间的雨水能够通过在格子空间的最低位置处设置的排水孔排出到加强部件与下部件之间,再经由后缘胶条的排水孔排出到扰流板外,并且该格子空间的最低位置处的排水孔设置在位于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的加强部件上,因此不会对扰流板的外观造成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由于仅通过使两个胶条间隔一定距离就能够形成后缘胶条的排水孔,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开孔加工工序,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且能够容易地调整排水孔的大小。对于前缘胶条的排水孔,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形成,即,使两个胶条间隔一定距离来形成前缘胶条的排水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由于在下部件的与后缘胶条排水孔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小孔,且在加强部件的与小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凹部,因此能够使进入加强部件与下部件之间的雨水通过小孔排出,再经由后缘胶条的排水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尾门总成,其位于车身后部,与车身顶盖连接,并且在所述尾门总成的上部具有车窗开口;尾门玻璃,其安装在所述尾门总成的所述车窗开口上;扰流板,其长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整体与所述尾门玻璃密封接触,并通过所述尾门玻璃而安装在所述尾门总成上;前缘胶条,其设在所述扰流板的前缘与所述尾门玻璃之间;以及后缘胶条,其设在所述扰流板的后缘与所述尾门玻璃之间,在所述前缘胶条和所述后缘胶条上均设有排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尾门总成,其位于车身后部,与车身顶盖连接,并且在所述尾门总成的上部具有车窗开口;尾门玻璃,其安装在所述尾门总成的所述车窗开口上;扰流板,其长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整体与所述尾门玻璃密封接触,并通过所述尾门玻璃而安装在所述尾门总成上;前缘胶条,其设在所述扰流板的前缘与所述尾门玻璃之间;以及后缘胶条,其设在所述扰流板的后缘与所述尾门玻璃之间,在所述前缘胶条和所述后缘胶条上均设有排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胶条的排水孔不小于所述前缘胶条的排水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从车辆后方观察时,所述后缘胶条的排水孔位于与所述前缘胶条的排水孔在车宽方向上重合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田幸浩中野润一田中启文滕召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