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一种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6589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一种散热装置,散热风道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腔体,腔体外表面用于放置待散热元器件,第二出风口朝向腔体外表面放置待散热元器件的位置,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沿腔体外表面流动;散热装置包括功率模块,还包括上述的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功率模块为待散热元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风道结构及散热装置既可对腔体内部进行散热,亦可对腔体外表面进行散热,当在腔体外表面装设待散热的元器件时,冷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带走了待散热元器件表面的热量,避免了灰尘堆积在待散热元器件的表面,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还提高了待散热元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A heat dissipating duct structure and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oling air duct structure and a heat sink cooling duct comprises an air inlet, a first outlet and a second outlet, a cavit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ir inlet and the first outlet, the outside of the cavity surface for holding to be cooling components, second outlet cavity surface to be placed toward the position of the wind cooling components, since second air flow flows along the cavity surface; th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power module, also includes a cooling air duct structure and the power module for cooling components. The utility model cooling duct structure and heat radiating device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internal cavity can dissipate the heat of the cavity surface, when the surface is installed in the cavity to heat the cold air outflow components, away to heat the surface components of heat from second, to avoid the dust accumulation on the surface to be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s that not only improves the cooling efficiency, but also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components to be radi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一种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电源设备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对大功率模块上的发热器件温升有明确的要求,往往注重其大发热量器件的散热要求,现有风道结构设计因为考虑到散热可靠性的需求,所以在结构设计上通常十分复杂,从而使得风道装拆较为繁琐,成本较高,在装配精度、工时和可维护性上都无优势,因此现有的散热风道结构及散热装置仍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的散热风道结构及散热装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风道结构,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外表面用于放置待散热元器件,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腔体外表面放置待散热元器件的位置,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沿腔体外表面流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沿腔体外表面延伸以引导从第二出风口流出的风向腔体外表面流动。进一步地,所述导引部为紧贴腔体外表面的缝隙。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位于腔体外表面的部分构型为平滑过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靠近待散热元器件。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功率模块,还包括上述的一种散热风道结构,所述功率模块为待散热元器件。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模块为多个,所述多个功率模块沿垂直于第二出风口朝向的方向分布设于腔体外表面。进一步地,还包括导风板;所述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所述导风板设于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导风板从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向第一出风口延伸;所述导风板用于形成多个子散热风道;所述每个子散热风道与每个功率模块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子散热风道的宽度从中间向两边依次递增。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一部分为散热板,所述功率模块装设于散热板外表面,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沿散热板外表面流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散热风道结构,在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腔体,腔体外表面用于放置待散热元器件;设置第二出风口,并将第二出风口朝向腔体外表面放置待散热元器件的位置,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沿腔体外表面流动即可流过待散热电子元器件。本技术结构既可对腔体内部进行散热,亦可对腔体外表面进行散热,当在腔体外表面装设待散热的元器件时,冷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带走了待散热元器件表面的热量,避免了灰尘堆积在待散热元器件的表面,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还提高了待散热元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本技术的散热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2)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导引部,导引部向腔体外表面延伸,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在导引部的引导下向腔体外表面流动,结构简单实用。(3)导引部为紧贴腔体外表面的缝隙,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时以较大的压力流过待散热元器件的表面,迫使灰尘不能在待散热元器件表面聚积,保护了待散热元器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提高了散热元器件工作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4)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位于腔体外表面的部分构型为平滑过渡,减少了第二散热风道的阻力,避免了气流转弯,使压力损失达到最小。(5)第二出风口靠近待散热元器件保证空气流通并能够以较大的风速流过较热的区域,便于待散热元器件散热。(6)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功率模块和上述散热风道结构,功率模块即为上述的待散热元器件,这种散热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拆装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且风道阻力小,散热效率高,即可对腔体内部进行散热,亦可对腔体外表面进行散热,冷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带走功率模块表面的热量,且避免了灰尘堆积在功率模块的表面,提高了散热效率且保护了功率模块,提高了功率模块工作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7)功率模块为多个,多个功率模块沿垂直于第二出风口朝向的方向分布设于腔体外表面,使得第二出风口流出的风均可充分流过功率模块外表面以带走其表面的热量和聚积在其表面的灰尘。(8)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第一散热风道内设置导风板,导风板从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向第一出风口延伸,使得导风板平行于进风方向利于冷空气的导向,导风板在第一散热风道内形成多个子散热风道,每个子散热风道与每个功率模块相对应,平均分配了进风量,保证各个区域散热均匀,避免在回流区和低速区产生热点,且可使进风口的冷风均匀流过每个功率模块产生的热量区,利于功率模块的温升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9)子散热风道的宽度从中间向两边依次递增,避免了腔体内侧两边的进风量过少,使得进风量得以平均分配。(10)腔体的一部分为散热板,所述功率模块装设于散热板外表面,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沿散热板外表面流动,提高了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提高了其工作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散热风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散热风道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局部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导风板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散热板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散热风道结构,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进风口1、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3,所述进风口1与第一出风口2之间设有腔体4,所述腔体4外表面用于放置待散热元器件,所述第二出风口3朝向且靠近腔体外表面放置待散热元器件的位置,风自第二出风口3流出后沿腔体4外表面流动。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出风口3的散热效率,所述第二出风口3处设有导引部31,所述导引部31沿腔体外表面延伸以引导从第二出风口3流出的风向腔体4外表面流动,所述导引部31为紧贴腔体外表面的缝隙,结构简单实用,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时以较大的压力流过待散热元器件的表面,迫使灰尘不能在待散热元器件表面聚积,且第二出风口靠近待散热元器件保证空气流通并能够以较大的风速流过较热的区域,便于待散热元器件散热,保护了待散热元器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提高了散热元器件工作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130,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位于腔体外表面的部分构型为平滑过渡,减少了第二散热风道的阻力,避免了气流转弯,使压力损失达到最小。本技术同时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包括多个功率模块5,还包括上述的散热风道结构,所述功率模块5为待散热元器件,所述多个功率模块5沿垂直于第二出风口3朝向的方向分布设于腔体4外表面,这种散热装置结构简单实用,风道阻力小,散热效率高,即可对腔体内部进行散热,亦可对腔体外表面进行散热,冷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外表面用于放置待散热元器件,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腔体外表面放置待散热元器件的位置,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沿腔体外表面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外表面用于放置待散热元器件,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腔体外表面放置待散热元器件的位置,风自第二出风口流出后沿腔体外表面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沿腔体外表面延伸以引导从第二出风口流出的风向腔体外表面流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为紧贴腔体外表面的缝隙。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位于腔体外表面的部分构型为平滑过渡。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靠近待散热元器件。6.一种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文涛上官志渊陈前妹林萍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