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63254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闪蒸罐结构,包括:中空的罐体;第一管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中,所述第一管路具有制冷出入口及制热取液口,所述制热取液口与所述罐体连通;及第二管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中,所述第二管路具有制热出入口及制冷取液口,所述制冷取液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制热取液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制冷取液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使得:制冷时制冷剂需求多,制冷取液口能够吸取足够的制冷剂以保证系统运行,制热时制冷剂需求少,多余的制冷剂能够存储在罐体中而不会进入到制热取液口中,避免多余的制冷剂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使得热泵机组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机组系统。

Heat pump unit system and its flash tank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lash tank structure, comprising a hollow tank; the first pip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tank, the first line of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the liquid entrance mouth, the heat from the liquid inlet and the tank is communicated; and the two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pipeline. The tank, the second pipeline with heating and cooling from the liquid inlet entrance, the cooling liquid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ank body; the heating from the liquid inlet to the tank at the bottom of the distance is greater than the cooling liquid to the outlet of the tank bottom distance. The refrigeration requirements: refrigerant, refrigeration liquid taking outlet can absorb enough refrigerant to ensure system operation, less refrigerant heating demand, excess refrigerant can be stored without heating the liquid into the mouth of the tank, to avoid excess refrigerant affect the reliability of system operation, the heat pump system can stabilize operatio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heat pump uni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因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负荷可调,广泛应用于商场、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采用换热器实现制冷剂的换热,以达到制冷制热的目的。通常,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通常采用满液式换热器实现换热,但是满液式换热器由于翅片和壳管容积相差很大,制冷剂量富余很大,富余的制冷剂很难平衡,存在制冷时系统制冷剂需求多,制热时系统制冷剂需求少的问题,导致运行可靠性差,影响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风冷螺杆热泵机组的换热器存在富余制冷剂难以平衡导致热泵机组运行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存储制热时多余制冷剂以及保证制冷时制冷剂充足使得系统运行可靠的闪蒸罐结构,同时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闪蒸罐结构的热泵机组系统。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闪蒸罐结构,包括:中空的罐体;第一管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中,所述第一管路具有制冷出入口及制热取液口,所述制热取液口与所述罐体连通;及第二管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中,所述第二管路具有制热出入口及制冷取液口,所述制冷取液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制热取液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制冷取液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取液口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制热取液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中部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取液口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制热取液口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罐体的内壁围设成空间的容积为所述罐体容积的15%~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闪蒸罐结构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具有制热出口,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制热出入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还通过所述制热出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用于从所述制冷取液口向所述制热出入口单向导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上,用于从所述制热出入口向所述制热出口单向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为活塞式单向阀、膜片式单向阀或电磁阀;所述第二阀门为活塞式单向阀、膜片式单向阀或电磁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热出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制热取液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或者,所述制热出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制热取液口到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闪蒸罐结构还包括补气管,所述补气管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中,所述补气管的一端适于与压缩机连通,所述补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闪蒸罐结构还包括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所述罐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下方的第二腔室,所述制热取液口、所述制冷取液口及所述制热出口均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补气管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件为挡液板或过滤部件。一种热泵机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制冷节流结构、制热节流结构、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闪蒸罐结构;所述闪蒸罐结构位于所述制冷节流结构与所述制热节流结构之间,且所述闪蒸罐结构的制冷出入口与所述制冷节流结构连通,所述闪蒸罐结构的制热出入口与所述制热节流结构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及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制冷节流结构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制热节流结构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节流结构为能够双向流通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孔板;所述制热节流结构为能够双向流通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孔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或干式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或干式蒸发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制冷剂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制冷节流结构、所述闪蒸罐、所述制热节流结构、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气液分离器,并回到所述压缩机;且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出入口进入,换热后从所述制热出入口流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系统具有制热模式;制冷剂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制热节流结构、所述闪蒸罐、所述制冷节流结构、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并回到所述压缩机;且制冷剂从所述制热出入口进入,换热后从所述制冷出入口流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系统还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上,所述分液器能够使制冷剂均匀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闪蒸罐结构能够对其内的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以保证热泵机组系统的制冷制热性能,制冷时,制冷剂经制冷出入口流入第一管路,并经制热取液口进入罐体,再从制冷取液口流入第二管路,并经制热出入口流出;制热时,制冷剂经制热出入口流入第二管路,并经制冷取液口进入罐体,再从制热取液口流入第一管路,并经制冷出入口流出,并且,制热取液口到罐体底部的距离大于制冷取液口到罐体底部的距离;有效的解决目前风冷螺杆热泵机组的换热器存在富余制冷剂难以平衡导致热泵机组运行可靠性差的问题,使得:制冷时制冷剂需求多,制冷取液口能够吸取足够的制冷剂以保证系统运行,制热时制冷剂需求少,多余的制冷剂能够存储在罐体中而不会进入到制热取液口中,避免多余的制冷剂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使得热泵机组系统能够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图2为图1所示的热泵机组系统中闪蒸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制冷节流结构;4-制热节流结构;5-第二换热器;6-气液分离器;7-闪蒸罐结构;71-罐体;72-第一管路;721-制冷出入口;722-制热取液口;73-第二管路;731-制热出入口;732-制冷取液口;74-第三管路;741-制热出口;75-第一阀门;76-第二阀门;77-分隔部件;78-补气管;8-第一过滤器;9-第二过滤器;10-四通阀;11-分液器;12-风机;13-油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罐体(71);第一管路(72),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71)中,所述第一管路(72)具有制冷出入口(721)及制热取液口(722),所述制热取液口(722)与所述罐体(71)连通;及第二管路(73),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71)中,所述第二管路(73)具有制热出入口(731)及制冷取液口(732),所述制冷取液口(732)与所述罐体(71)连通;所述制热取液口(722)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制冷取液口(732)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罐体(71);第一管路(72),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71)中,所述第一管路(72)具有制冷出入口(721)及制热取液口(722),所述制热取液口(722)与所述罐体(71)连通;及第二管路(73),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71)中,所述第二管路(73)具有制热出入口(731)及制冷取液口(732),所述制冷取液口(732)与所述罐体(71)连通;所述制热取液口(722)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制冷取液口(732)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取液口(732)位于所述罐体(71)的底部,所述制热取液口(722)位于所述罐体(71)的中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取液口(732)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制热取液口(722)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罐体(71)的内壁围设成空间的容积为所述罐体(71)容积的15%~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结构(7)还包括第一阀门(75)、第二阀门(76)及第三管路(74),所述第三管路(74)具有制热出口(741),所述第三管路(74)与所述制热出入口(731)连通,所述第三管路(74)还通过所述制热出口(741)与所述罐体(71)连通;所述第一阀门(75)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73)上,用于从所述制冷取液口(732)向所述制热出入口(731)单向导通;所述第二阀门(76)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74)上,用于从所述制热出入口(731)向所述制热出口(741)单向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75)为活塞式单向阀、膜片式单向阀或电磁阀;所述第二阀门(76)为活塞式单向阀、膜片式单向阀或电磁阀。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出口(741)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制热取液口(722)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或者,所述制热出口(741)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制热取液口(722)到所述罐体(71)底部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结构(7)还包括补气管(78),所述补气管(78)部分设置于所述罐体(71)中,所述补气管(78)的一端适于与压缩机(1)连通,所述补气管(78)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71)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结构(7)还包括分隔部件(77),所述分隔部件(77)将所述罐体(71)分隔成第一腔室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下方的第二腔室,所述制热取液口(722)、所述制冷取液口(732)及所述制热出口(741)均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补气管(78)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闪蒸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77)为挡液板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琦钟海玲黄凯亮刘思源刘洋覃业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