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坤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36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和连接控制支架升降的智能控制装置,支架由马达带动升降,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设置在车体上的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以及分别与以上端口连接的单片机,单片机接到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角度模块采集端口的信号对马达做出正转、反转、停转命令,用以智能控制支架的升降状态,单片机电性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突出,两轮车增设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支架升降,避免了人力扳动传统支架的费时费力使用过程和车体侧翻现象,保护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实现了人们安全省力的使用两轮车,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
本技术属于车辆配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上汽车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逐渐使用两轮车代步出行,传统的两轮车支架结构设计简单,技术含量低,仅用于支撑车体,使用时需要大力扳动,极为不便;由于两轮车靠人们的平衡感行驶,行驶过程中易发生倾倒,日常骑行安全性较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满足人们简易省力的支起停车,并且能够智能化有效避免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倾倒现象,实现人们安全省力的使用两轮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两轮车支架结构设计简单、功能单一的情况,实现支架根据两轮车使用状态智能化起降,有效避免两轮车的倾倒现象,保证人们安全省力的使用两轮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连接控制支架升降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支架由马达带动升降,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设置在车体上的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以及分别与以上端口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接到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角度模块采集端口的信号对马达做出正转、反转、停转命令,用以智能控制支架的升降状态,单片机电性连接电源。所述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为继电器倾角开关,所述继电器倾角开关的取值范围在-3°~-30°之间,设定车辆单边倾角为(-10°,-5°)。所述单片机包括单片机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的电源处理电路、手把和刹车信号电路、角度模块电路、马达正反转电路,还包括马达上、下限位开关电路。所述支架包括马达、韧性支撑杆和滚轮,所述马达端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连接韧性支撑杆,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体底端中部,所述韧性支撑杆顶端设有水平齿合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并活动栓接车体底端后部,韧性支撑杆底端为折角向外的梯形体,并设有滚轮。所述马达数量为一个,与马达齿接的韧性支撑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马达数量为两个,左右对应设置安装在车体底端中部,与马达齿接的韧性支撑杆也为左右分体式结构。所述支架包括推杆电机、滚轮和横梁,所述推杆电机对称安装在车体后轮外壳两侧,推杆电机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推杆电机底端连接滚轮,所述推杆电机包括马达和韧性伸缩杆,所述马达安装在韧性伸缩杆顶端,所述韧性伸缩杆包括非伸缩壳体和在非伸缩壳体内的伸缩内杆,韧性伸缩杆连接滚轮,所述横梁中部螺栓固定连接车体后端底部中心,横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韧性伸缩杆的非伸缩壳体。所述滚轮为弹性轮。所述横梁为具有弹性的弧形钢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突出,两轮车增设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支架升降,通过单片机采集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角度模块采集端口的信号,对马达做出正转、反转、停转命令,用以智能控制支架的升降状态,避免了人力扳动传统支架的费时费力使用过程和车体侧翻现象,保护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实现了人们安全省力的使用两轮车,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状态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状态一使用状态图一。图3为本技术状态一使用状态图二。图4为本技术状态一支架的一体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状态一支架的分体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状态二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7为本技术状态二结构示意图后视图。图8为本技术状态二使用状态图一。图9为本技术状态二使用状态图二。图10为本技术单片机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电源处理电路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手把和刹车信号电路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角度电路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左马达正反转电路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右马达正反转电路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驱动电机上、下限位开关电路示意图。其中:1刹车信号采集端口、2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3角度模块采集端口、4单片机、5马达、6韧性支撑杆、7滚轮、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推杆电机、11横梁、12韧性伸缩杆、13非伸缩壳体、14电源。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和连接控制支架升降的智能控制装置,支架由马达5带动升降,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刹车信号采集端口1,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2,设置在车体上的角度模块采集端口3,以及分别与以上端口连接的单片机4,单片机4接到刹车信号采集端口1,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2,角度模块采集端口3的信号对马达5做出正转、反转、停转命令,用以控制支架的升降状态,单片机4电性连接电源14。角度模块采集端口3为继电器倾角开关,继电器倾角开关的取值范围在-3°~-30°之间,设定车辆单边倾角为(-10°,-5°),车体一旦单边倾斜达到-10°这个角度设定值,支架便会自行伸出,避免车体倾倒,恢复达到-5°这个角度设定值,支架便会自行收回,不影响骑行。单片机包括单片机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的电源处理电路、手把和刹车信号电路、角度模块电路、马达正反转电路,还包括马达上、下限位开关电路,每个电路对应控制相应区域功能,完成支架根据实际使用状态智能伸缩。支架包括马达5、韧性支撑杆6和滚轮7,马达5端头通过第一齿轮8传动连接韧性支撑杆6,马达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体底端中部,韧性支撑杆6顶端设有水平齿合第一齿轮8的第二齿轮9,并活动栓接车体底端后部,韧性支撑杆6底端为折角向外的梯形体,并设有滚轮7,如图4所示,马达5数量为一个,与马达5齿接的韧性支撑杆6为一体式结构;如图5所示,马达5数量为两个,左右对应设置安装在车体底端中部,与马达5齿接的韧性支撑杆6也为左右分体式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支架包括推杆电机10、滚轮7和横梁11,推杆电机10对称安装在车体后轮外壳两侧,推杆电机10之间通过横梁11连接,推杆电机10底端连接滚轮7,推杆电机10包括马达5和韧性伸缩杆12,马达5安装在韧性伸缩杆12顶端,韧性伸缩杆12包括非伸缩壳体13和在非伸缩壳体13内的伸缩内杆,韧性伸缩杆12连接滚轮7,横梁11中部螺栓固定连接车体后端底部中心,横梁1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韧性伸缩杆12的非伸缩壳体13,这样设计不会影响韧性伸缩杆12的伸缩运动,也能够更稳定的连接韧性伸缩杆12。滚轮7为弹性轮,能避免刚性破坏折断。横梁11为具有弹性的弧形钢板,在支撑过程中受冲击力能够进行的弹性形变卸力,进一步避免刚性破坏折断,同时提高驾驶者的舒适性。具体使用方式:采用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来智能控制支撑两轮车,由于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拥有单片机4,单片机4在接受刹车信号采集端口1,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2,角度模块采集端口3的信号后,智能化对马达5做出正转、反转、停转命令,其中刹车信号采集端口1和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2为两轮车自带的信号采集端口,分别编号①和②,而角度模块采集端口3为继电器倾角开关,继电器倾角开关的取值范围在-3°~-30°之间,设定车辆单边倾角为(-10°,-5°),即左倾-10°偏离闪点信号③,左倾-5°复位闪点信号④,右倾-10°偏离闪点信号⑤,右倾-10°复位闪点信号⑥,马达5正反转时间长短可调,设定马达5正反转时间为3秒,分为左马达⑦和右马达⑧,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连接控制支架升降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支架由马达带动升降,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设置在车体上的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以及分别与以上端口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接到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角度模块采集端口的信号对马达做出正转、反转、停转命令,用以智能控制支架的升降状态,单片机电性连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连接控制支架升降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支架由马达带动升降,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设置在车体上的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以及分别与以上端口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接到刹车信号采集端口,手把开关信号采集端口,角度模块采集端口的信号对马达做出正转、反转、停转命令,用以智能控制支架的升降状态,单片机电性连接电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为继电器倾角开关,所述继电器倾角开关的取值范围在-3°~-30°之间,设定车辆单边倾角为(-1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包括单片机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的电源处理电路、手把和刹车信号电路、角度模块电路、马达正反转电路,还包括马达上、下限位开关电路。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两轮车智能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马达、韧性支撑杆和滚轮,所述马达端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连接韧性支撑杆,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体底端中部,所述韧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李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