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79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包括基座、导接模块及一对把手;基座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插置空间及设置在插置空间中的一对弹臂;导接模块安置在插置空间中并受到该对弹臂的压掣定位,导接模块包括插接本体及设置在插接本体上的数个导接端子;该对把手结合在插接本体相对的二侧面,该对把手分别对应接触该对弹臂并能够相对插接本体作滑移,其中,该对把手以远离插置空间的方向作滑移而能够带动导接模块脱离该对弹臂的压掣定位,进而移出基座,通过本技术方案,不需额外使用工具,仅通过握持把手便可将导接模块自基座中取出,便于检修或电性连接作业,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connector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connecting module and the handle; the base comprising a shell, inserting spac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inserting space of the elastic arm; guide connection module placed in the insertion space and by the elastic arm of press the positioning guide connection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plug body and a plug body is arranged in a plurality of guide terminals; the handle with the socket body relative to the two side of the handle, the corresponding contact of the elastic arm and can slide relative to the socket body, wherein, the handle to get away from the inserted space the direction of slip and can drive the guide connection module from the elastic arm of the pressing position, and then removed from the base by the technical scheme, without additional tools, only by grasping the handle can be connected from the base of the module Out, easy to repair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peration, increase the convenience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连接器的组接结构主要包括基座及设置在该基座内的数个端子孔,该些端子孔是供另一连接器的端子插接,以作为信号或电力传输之用。当前述连接器的信号或电力传输出现问题,例如可能是其中一个端子孔出现问题而需检修时,通常需将整组连接器送检。倘若前述连接器是其中一个端子毁坏时,此连接器则需整组废弃,此举不但造成材料的浪费及环境污染,也是成本提高的原因之一。此外,现有的一种端子台连接器,其端子孔是设置在一端子台(插接本体)上,且该端子台是以螺丝锁固的方式锁附在基座上而能够分离。虽然此端子台连接器的端子台能够分离来进行检修或废弃,然而拆卸端子台时必须以工具(如螺丝起子)先将该些螺丝卸除,接着才能取出端子台,在检修上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其导接模块的取出不需额外使用工具,可直接通过握持把手进而将导接模块自基座中取出,以便进行检修或电性连接作业,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其把手以远离基座的方向作滑移时能够带动导接模块脱离弹臂的压掣定位,进而移出该基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包括基座、导接模块及一对把手;基座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插置空间及设置在插置空间中的一对弹臂;导接模块安置在插置空间中并受到该对弹臂的压掣定位,导接模块包括插接本体及设置在插接本体上的数个导接端子;该对把手结合在插接本体相对的二侧面,该对把手分别对应接触该对弹臂并能够相对插接本体作滑移,其中,该对把手以远离插置空间的方向作滑移而能够带动导接模块脱离该对弹臂的压掣定位,进而移出基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插接本体相对的二侧面分别具有一滑槽,该一对把手分别设置在该滑槽中,并在该弹臂及该插接本体之间作滑移。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插接本体在该滑槽中具有一限位块,该把手受该限位块的限制而不致移出该滑槽。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弹臂的一端具有一卡勾,该卡勾是扣抵在该插接本体的限位块上。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把手具有一限位框,该限位块在该限位框中滑移并挡抵该限位框的一侧边。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把手在面向该弹臂的一侧面成型有一斜推面,该弹臂受到该斜推面的推掣而朝远离该插接本体的方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斜推面是成型在该限位框的底侧。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弹臂在面向该把手的一侧成型有一受推斜面,该把手通过该斜推面推掣该受推斜面而使该弹臂脱离对该导接模块的压掣定位。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受推斜面是位于该卡勾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其中该一对弹臂是位于该插置空间相对的二侧,并与该壳体一体成型。相较于已知技术,本技术的连接器模块的基座的插置空间中设置有一对弹臂,导接模块可安置在插置空间中并受到该对弹臂的压掣定位;另外,一对把手结合在插接本体相对的二侧面,并分别对应接触该对弹臂并能够相对插接本体作滑移,据此,当把手以远离插置空间的方向作滑移而能够带动导接模块脱离该对弹臂的压掣定位,进而移出基座;由此,导接模块的取出不需额外使用工具,可直接通过握持把手进而将导接模块自基座中取出,以便进行检修或电性连接作业,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的立体组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接模块与把手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导接模块与把手组合后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导接模块的抽取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弹臂的受力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导接模块的卸离示意图。图中符号表示:1连接器模块;10基座;11壳体;12插置空间;13弹臂;131卡勾;132受推斜面;20导接模块;21插接本体;210滑槽;211限位块;22导接端子;30把手;31限位框;32斜推面。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的立体组接示意图。本技术的连接器模块1的组接结构包括一基座10、一导接模块20及一对把手30。该对把手30结合在该导接模块20上,该导接模块20插置并定位在该基座10中,且该导接模块20是以可卸离的方式插置在该基座10中。需要取出该导接模块20时,用户不需额外使用工具,可直接通过握持该对把手30进而将该导接模块20自该基座10中取出,以便进行检修或电性连接作业。更详细描述该连接器模块1的组接结构于后。参照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导接模块与把手的组合示意图及组合后的剖视图。该基座10包括一壳体11、位于该壳体11内的一插置空间12及设置在该插置空间12中的一对弹臂13。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0大致为一矩形体,实际实施时不以此为限制。另外,该对弹臂13是位于该插置空间12相对的二侧,并与该壳体11一体成型。较佳地,该对弹臂13是位于该插置空间12相对的二侧边,并与该壳体11一体成型。该导接模块20安置在该插置空间12中并受到该对弹臂13的压掣定位。该导接模块20包括一插接本体21及设置在该插接本体21上的数个导接端子22。其次,该对把手30结合在该插接本体21相对的二侧面,此外,该对把手30分别对应接触该对弹臂13并能够相对该插接本体21作滑移;其中,该对把手30以远离该插置空间12的方向作滑移而能够带动该导接模块20脱离该对弹臂13的压掣定位,进而移出该基座10。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本体21相对的二侧面分别具有一滑槽210,各该把手30设置在该滑槽210中,并在该弹臂13及该插接本体21之间作滑移。较佳地,该插接本体21在该滑槽210中具有一限位块211,据此,该把手30受该限位块211的限制而不致移出该滑槽210,使该对把手30保持在该插接本体21相对的二侧面。具体而言,该弹臂13的一端具有一卡勾131,该卡勾131是扣抵在该插接本体21的限位块211上。另一方面,该把手30具有一限位框31,且该插接本体21上的限位块211可在该限位框31中滑移,由此,该限位块211会挡抵在该限位框31的一侧边,并使该把手30不致移出该滑槽210。参照图4至图6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导接模块的抽取示意图、弹臂的受力示意图及导接模块的卸离示意图。本技术的导接模块20需要取出时,不需额外使用工具,可直接通过握持该对把手30进而将该导接模块20自该基座10中拉取出来。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把手30在面向该弹臂13的一侧面成型有一斜推面32;较佳地,该斜推面32是成型在该限位框31的底侧。该弹臂13受到该斜推面32的推掣而朝远离该插接本体21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该弹臂13在面向该把手30的一侧还进一步成型有一受推斜面132;较佳地,该受推斜面132是位于该卡勾131的底部。该把手30通过该斜推面32推掣该受推斜面132而使该弹臂13脱离对该导接模块20的压掣定位。参照图5所示,当该把手30以远离该插置空间12的方向作滑移时,该弹臂13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包括一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插置空间及设置在所述插置空间中的一对弹臂;一导接模块,安置在所述插置空间中并受到所述一对弹臂的压掣定位,所述导接模块包括一插接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插接本体上的数个导接端子;以及一对把手,结合在所述插接本体相对的二侧面,所述一对把手分别对应接触所述一对弹臂并相对所述插接本体作滑移,其中,所述一对把手以远离所述插置空间的方向作滑移而带动所述导接模块脱离所述一对弹臂的压掣定位,进而移出所述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包括一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插置空间及设置在所述插置空间中的一对弹臂;一导接模块,安置在所述插置空间中并受到所述一对弹臂的压掣定位,所述导接模块包括一插接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插接本体上的数个导接端子;以及一对把手,结合在所述插接本体相对的二侧面,所述一对把手分别对应接触所述一对弹臂并相对所述插接本体作滑移,其中,所述一对把手以远离所述插置空间的方向作滑移而带动所述导接模块脱离所述一对弹臂的压掣定位,进而移出所述基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插接本体相对的二侧面分别具有一滑槽,所述一对把手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槽中,并在所述弹臂及所述插接本体之间作滑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插接本体在所述滑槽中具有一限位块,所述把手受所述限位块的限制而不致移出所述滑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模块的组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弹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上财
申请(专利权)人:町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