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833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包括底板以及钢丝网、两个上板,在上板的底部设有突出段,在底板上端面开有卡槽,在上板的下端面以及底板的上端面分别开有多个凹槽,且在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半圆形开口,位于上板上的半圆形开口与位于底板上的半圆形开口相互对应形成一个圆形的夹持区域,在凹槽内滑动设置有卡块,在凹槽底部安装有与卡块连接的弹簧。在后浇带张拉端处设置支撑组件,不仅能够对预应力筋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还能对后浇带张拉端处的混凝土封隔,以减小混凝土的溢出量,进而确保该区域的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防止在预应力筋张拉时该区域的混凝土部分发生碎裂,确保楼板整体的抗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
技术介绍
普通梁板结构容易开裂,尤其是长度超过100米的结构,混凝土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预应力结构在施加预应力后,会对结构会产生一个轴压应力,其值大约在10-18kg/cm2左右,预应力板要开裂,必须首先克服预压应力,在克服预压应力后,还要克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才能开裂,所以预应力结构的抗裂性能优良,尤其适合解决超长结构的抗裂问题。预应力结构具有相当优越的弹性恢复性能,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如果由于外荷载过大产生裂缝,裂缝不会因为外荷载消失而闭合,如果是预应力梁板即使产生裂缝,一旦外荷载消失,裂缝可以闭合。在预应力楼板施工过程中,会在楼板的钢筋框架上预留后浇筑带,以方便铺设在钢筋框内预应力钢筋在后浇带处进行拉伸牵引工序。然而,在进行浇筑时,如图4所示,在后浇带的张拉端处,楼板钢筋框架进行混凝土浇筑后,部分混凝土会沿预应力筋与后浇带连接的部分溢出,即在后浇带内形成众多不规整的突刺,不仅影响了后浇带张拉端处的混凝土密实度,且在预应力筋拉伸时还会降低预应力筋的拉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包括底板以及覆盖在后浇带张拉端端面上的钢丝网,还包括两个上板,在所述上板的底部设有突出段,在所述底板上端面开有与突出段配合的卡槽,且在所述上板的下端面以及底板的上端面分别开有多个凹槽,且在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半圆形开口,位于上板上的半圆形开口与位于底板上的半圆形开口相互对应形成一个圆形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凹槽内滑动设置有卡块,在凹槽底部安装有弹簧,且弹簧与所述卡块连接,初始状态下一个夹持区域内的两个卡块的端部相互接触;在对后浇带拉伸端端面进行支撑时,预应力筋贯穿所述夹持区域,且预应力筋的外圆壁被两个所述卡块所夹持。针对现有技术中,在钢筋框架浇筑混凝土后,后浇带张拉端端面上部分混凝土会沿预应力筋所在的区域溢出,不仅会降低后浇带张拉端的混凝土密实度,还会在后浇带张拉端端面上形成众多不规整的突起,进而导致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后浇带张拉端处的混凝土容易发生破碎,且众多不规整的突起还会对预应力筋的张拉形成干扰,同时对预应力筋形成磨损,降低预应力楼板整体的抗裂性能;对此,在对钢筋框架进行浇筑,申请人在后浇带张拉端处设置支撑组件,不仅能够对预应力筋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还能对后浇带张拉端处的混凝土封隔,以减小混凝土的溢出量,进而确保该区域的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防止在预应力筋张拉时该区域的混凝土部分发生碎裂,确保楼板整体的抗裂性能。具体使用时,通过钢筋网首先对后浇带张拉端端面进行全面覆盖,而预应力筋依次贯穿钢筋框架、钢丝网后进入至后浇带中,而两个上板、底板通过拼接构成后浇带张拉端端面的封隔支撑件,即首先将底板置于预应力筋的下方,并且保证预应力筋置于凹槽然后将两个上板下端面上的突出段插入卡槽内,即两个上板与底板形成一个整体,并且预应力筋位于圆形夹持区域内,此时在同一个夹持区域内,位于上板下端的卡块与位于底板上的卡块分别对预应力筋上下两端的外壁接触,凹槽内的弹簧被压缩,在弹簧回复形变时产生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卡块对预应力筋保持一定的挤压力,然后利用钢丝将底板以及两个上板固定在后浇带处的钢筋上,使得预应力筋被彻底固定,当向钢筋框架内浇筑混凝土时,预应力筋的位置保持不变,且钢丝网对后浇带张拉端端面处的混凝土进行初次限位阻挡,而底板以及两个上板的内侧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限位阻挡,而在圆形夹持区域的大部分面积被预应力筋以及卡块所封隔,使得在后浇带张拉端端面处的混凝土溢出量大大减少,无法在后浇带张拉端形成大量的突起,保证了该区域的混凝土密实度,避免在预应力筋张拉时而引发张拉端处的混凝土破碎,以保障预应力楼板的抗裂性能。进一步地,由于在底板以及与之对应的上板上设有多个凹槽,而在初始状态下,凹槽两端的半圆形开口被卡块所密封,即在预应力筋数量不一的施工条件下,本技术方案中的支撑组件可实现重复使用,并能够确保在预应力筋的数量少于凹槽的数量时,后浇带张拉端端面处的混凝土不会沿半圆形开口溢出,以提高本技术方案的使用范围。在所述卡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端面上开有与预应力筋外壁相匹配的弧形槽。在卡块端面上开设与预应力筋外壁相匹配的弧形槽,使得卡块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点接触转换为面接触,进一步缩小钢筋框架内混凝土向外溢出的间隙,同时提高两个相互对应的卡块对预应力筋的限位效果,以防浇筑的混凝土对预应力筋形成冲击而使得预应力筋发生位置偏移。沿所述预应力筋的径向,所述上板的长度为所述底板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作为优选,两个上板拼接在底板上后使得后浇带张拉端处的封隔部分呈一个标准的矩形结构,方便对底板以及两个上板的快速安装拆卸。在所述凹槽为矩形槽。作为优选,凹槽为矩形槽,而对应的卡块的形状也与凹槽相匹配,使得卡块能将半圆形的开口完全密封,在对预应力筋数量较少的后浇带中,能够进一步降低重复使用的底板以及上板外侧壁上溢出的混凝土量。还包括弹性的封隔板,所述封隔板位于钢丝网与底板之间,且在封隔板上开有与预应力筋相匹配的通孔。在对后浇带张拉端端面进行封隔时,底板以及两个上板所形成的支撑件内侧壁直接与钢丝网、混凝土进行约束,然而支撑件内侧壁与钢丝网所在的平面无法保证完全贴合,使得混凝土会将支撑件内侧壁与钢丝网之间间隙所填充,即形成多个大小不一的突起部分或是凹陷,以至于降低后浇带张拉端处的密实度,而申请人在钢丝与支撑件之间设置封隔板,且该封隔板具备一定的弹性,使得在支撑件固定时可对封隔板产生一定的挤压,使得封隔板内侧壁与钢丝网所在的平面之间实现找平,即封隔板与钢丝网完全贴合,以避免在支撑件与钢丝网之间形成间隙;并且与钢丝网贴合后的封隔板能够避免张拉端处的混凝土中的水分溢出,保证在该区域的混凝土中固定部分与液体部分的配比保持稳定,防止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因该区域的混凝土密实度不足而导致破裂。所述封隔板为橡塑海绵板。作为优选,封隔板采用橡塑海绵板,利用橡塑海绵板自身优秀的韧性以及防水性能,确保后浇带张拉端端面处混凝土在干结前不会溢出,同时保证在混凝土干结够不会产生众多的突起或是凹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在后浇带张拉端处设置支撑组件,不仅能够对预应力筋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还能对后浇带张拉端处的混凝土封隔,以减小混凝土的溢出量,进而确保该区域的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防止在预应力筋张拉时该区域的混凝土部分发生碎裂,确保楼板整体的抗裂性能;2、本技术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由于在底板以及与之对应的上板上设有多个凹槽,而在初始状态下,凹槽两端的半圆形开口被卡块所密封,即在预应力筋数量不一的施工条件下,本技术方案中的支撑组件可实现重复使用,并能够确保在预应力筋的数量少于凹槽的数量时,后浇带张拉端端面处的混凝土不会沿半圆形开口溢出,以提高本技术方案的使用范围;3、本技术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与钢丝网贴合后的封隔板能够避免张拉端处的混凝土中的水分溢出,保证在该区域的混凝土中固定部分与液体部分的配比保持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

【技术保护点】
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包括底板(5)以及覆盖在后浇带张拉端端面上的钢丝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上板(4),在所述上板(4)的底部设有突出段(8),在所述底板(5)上端面开有与突出段(8)配合的卡槽,且在所述上板(4)的下端面以及底板(5)的上端面分别开有多个凹槽(9),且在凹槽(9)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半圆形开口(12),位于上板(4)上的半圆形开口(12)与位于底板(5)上的半圆形开口(12)相互对应形成一个圆形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凹槽(9)内滑动设置有卡块(11),在凹槽(9)底部安装有弹簧(10),且弹簧(10)与所述卡块(11)连接,初始状态下一个夹持区域内的两个卡块(11)的端部相互接触;在对后浇带(7)拉伸端端面进行支撑时,预应力筋(6)贯穿所述夹持区域,且预应力筋(6)的外圆壁被两个所述卡块(11)所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包括底板(5)以及覆盖在后浇带张拉端端面上的钢丝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上板(4),在所述上板(4)的底部设有突出段(8),在所述底板(5)上端面开有与突出段(8)配合的卡槽,且在所述上板(4)的下端面以及底板(5)的上端面分别开有多个凹槽(9),且在凹槽(9)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半圆形开口(12),位于上板(4)上的半圆形开口(12)与位于底板(5)上的半圆形开口(12)相互对应形成一个圆形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凹槽(9)内滑动设置有卡块(11),在凹槽(9)底部安装有弹簧(10),且弹簧(10)与所述卡块(11)连接,初始状态下一个夹持区域内的两个卡块(11)的端部相互接触;在对后浇带(7)拉伸端端面进行支撑时,预应力筋(6)贯穿所述夹持区域,且预应力筋(6)的外圆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绍平程憬黄禄正李小莉陈敬卿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