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7614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9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包括牵引拉力桥和外螺纹;所述牵引拉力桥的顶部正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所述螺纹孔;所述牵引拉力桥的两侧圆形盘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电磁吸盘;所述圆柱杆的尾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二圆筒,且第二圆筒的底部与圆盘的顶端固定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磁吸盘将牵引拉力桥固定在汽车凹陷边缘位置处的汽车端面上,然后扭动旋转扭带动圆柱杆一同上升并通过轴承将圆柱杆的回转运动转换呈直线运动,使得缓慢均匀的带动与汽车凹陷相粘附连接的胶垫上升,以带动汽车凹面位置处复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凹陷修复装置
,尤其涉及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
技术介绍
钣金修复就是把将汽车金属外壳变形部分进行修复,比如车体外壳被撞了个坑,就可以通过钣金使之恢复原样,然后再通过喷涂专用油漆,使变形的汽车金属表面恢复到与其他完好的地方一样,光亮如初。凹陷修复是基于光学,物理、力学原理,采用杠杆原理将车辆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原因影响,而在车身上出现的大小不同及深浅的凹陷,前提是车身漆面没有受到破坏,金属表面没有过大的伸张,是一种现代化工艺。传统的修复一般都是凭借技术师傅的经验进行钣金修复,但是经常会遇到修复不完全的情况,而且目前的钣金吸拔器采用手柄提拉式,提拉不够稳定,实用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汽车钣金凹陷修复拉拔器。例如申请号CN201621076959.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钣金凹陷修复拉拔器,包括过桥、挂钩、胶钉、垫块,所述过桥两侧下方设置有所述垫块,所述过桥中间位置下方设置有所述挂钩,所述挂钩下方安装所述胶钉,所述过桥中间位置上方设置有螺母手柄,所述过桥和所述挂钩之间设置有弹簧。有益效果在于:该汽车凹陷修复拉拔器的所述过桥结构稳定,可以稳定的支撑,并且可以均匀施力,提高修复效果,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专利所设计的汽车钣金凹陷修复拉拔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1、如上述专利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在使用时,将胶钉4放置在汽车凹陷部位,垫块5放置在平稳的地方,首先调整螺母手柄2使挂钩3对胶钉4施力,将胶钉4与汽车凹陷压紧,然后缓慢的回转螺母手柄2使挂钩3带动胶钉4上拉,有效地保证拉力均匀;首先胶钉4与汽车凹陷之间的固定连接必然通过强力胶的粘附所固定连接,当缓慢的回转螺母手柄2使挂钩3带动胶钉4上拉时,过桥1两侧下方所设置的垫块5必然会承受向下的挤压力,极易可能出现汽车凹陷并未恢复,而两块垫块5位置处将会因向下的挤压力而造成凹陷,导致起不到相应的凹陷修复效果。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以解决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包括牵引拉力桥、电磁吸盘、硅胶垫层、旋转扭、第一圆筒、固定销、圆柱杆、第二圆筒、圆盘、胶垫、轴承、通孔、螺纹孔和外螺纹;所述牵引拉力桥的顶部正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所述螺纹孔;所述牵引拉力桥的两侧圆形盘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电磁吸盘;所述牵引拉力桥顶部正中心位置所开设的螺纹孔内设置有一根所述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扭,且旋转扭的底部正中心位置处连接有第一圆筒;所述圆柱杆的首端活动插接在第一圆筒的内壁;所述圆柱杆的首端与第一圆筒外壁上共同开设有一处所述贯穿其外壁的所述通孔,且该处通孔内活动插接有一根所述固定销;所述圆柱杆的尾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二圆筒,且第二圆筒的底部与圆盘的顶端固定相连接。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电磁吸盘的底部均粘附有一层所述硅胶垫层。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垫层的厚度均为1cm。进一步的,所述圆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层所述胶垫。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杆除首尾两端处外其余外壁面上均设置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磁吸盘将牵引拉力桥固定在汽车凹陷边缘位置处的汽车端面上,然后扭动旋转扭带动圆柱杆一同上升并通过轴承将圆柱杆的回转运动转换呈直线运动,使得缓慢均匀的带动与汽车凹陷相粘附连接的胶垫上升,以带动汽车凹面位置处复原,本专利技术通过扭动旋转扭带动圆柱杆一同上升的方式带动汽车凹面位置处复原,与传统的旋转扭下压带动圆柱杆上升的方式相比,给予牵引拉力桥两侧的挤压力较小,最大程度的降低牵引拉力桥两侧因挤压力而出现凹陷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旋转扭底部轴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无旋转扭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牵引拉力桥结构示意图。图中:1-牵引拉力桥,2-电磁吸盘。3-硅胶垫层,4-旋转扭,5-第一圆筒,6-固定销,7-圆柱杆,8-第二圆筒,9-圆盘,10-胶垫,11-轴承,12-通孔,13-螺纹孔,701-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包括牵引拉力桥1、电磁吸盘2、硅胶垫层3、旋转扭4、第一圆筒5、固定销6、圆柱杆7、第二圆筒8、圆盘9、胶垫10、轴承11、通孔12、螺纹孔13和外螺纹701;所述牵引拉力桥1的顶部正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所述螺纹孔13;所述牵引拉力桥1的两侧圆形盘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电磁吸盘2;所述牵引拉力桥1顶部正中心位置所开设的螺纹孔13内设置有一根所述圆柱杆7;所述圆柱杆7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扭4,且旋转扭4的底部正中心位置处连接有第一圆筒5;所述圆柱杆7的首端活动插接在第一圆筒5的内壁;所述圆柱杆7的首端与第一圆筒5外壁上共同开设有一处所述贯穿其外壁的所述通孔12,且该处通孔12内活动插接有一根所述固定销6;所述圆柱杆7的尾端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二圆筒8,且第二圆筒8的底部与圆盘9的顶端固定相连接。其中,两组所述电磁吸盘2的底部均粘附有一层所述硅胶垫层3,通过硅胶垫层3的设置避免汽车表面造成压痕。其中,所述硅胶垫层3的厚度均为1cm,在避免汽车表面造成压痕的作用下并不阻碍电磁吸盘2的磁吸。其中,所述圆盘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层所述胶垫10,便于通过强力胶使得胶垫10与汽车凹陷相连接。其中,所述圆柱杆7除首尾两端处外其余外壁面上均设置有与螺纹孔13螺纹配合的外螺纹70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修复使用时,通过强力胶将胶垫10粘附在汽车凹陷位置处,然后牵引拉力桥1通过螺纹孔13沿圆柱杆7上所设置的外螺纹701向下回转,使得电磁吸盘2底部的硅胶垫层3接触到汽车凹陷边缘的汽车端面上,然后启动两组电磁吸盘2使得牵引拉力桥1紧紧吸附在当前的汽车端面上,这时将旋转扭4通过固定销6将圆柱杆7相固定连接,然后扭动旋转扭4带动圆柱杆7上升,且轴承11状圆柱杆7的回转运动转换呈直线运动,使得缓慢均匀的带动与汽车凹陷相粘附连接的胶垫10上升,以带动汽车凹面位置处复原,且该方式给予牵引拉力桥1两侧的挤压力较小,最大程度的降低牵引拉力桥1两侧因挤压力而出现凹陷现象的发生。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

【技术保护点】
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包括牵引拉力桥、电磁吸盘、硅胶垫层、旋转扭、第一圆筒、固定销、圆柱杆、第二圆筒、圆盘、胶垫、轴承、通孔、螺纹孔和外螺纹;所述牵引拉力桥的顶部正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所述螺纹孔;所述牵引拉力桥的两侧圆形盘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电磁吸盘;所述牵引拉力桥顶部正中心位置所开设的螺纹孔内设置有一根所述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扭,且旋转扭的底部正中心位置处连接有第一圆筒;所述圆柱杆的首端活动插接在第一圆筒的内壁;所述圆柱杆的首端与第一圆筒外壁上共同开设有一处所述贯穿其外壁的所述通孔,且该处通孔内活动插接有一根所述固定销;所述圆柱杆的尾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二圆筒,且第二圆筒的底部与圆盘的顶端固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平缓扭动型车门凹痕修整设备包括牵引拉力桥、电磁吸盘、硅胶垫层、旋转扭、第一圆筒、固定销、圆柱杆、第二圆筒、圆盘、胶垫、轴承、通孔、螺纹孔和外螺纹;所述牵引拉力桥的顶部正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所述螺纹孔;所述牵引拉力桥的两侧圆形盘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电磁吸盘;所述牵引拉力桥顶部正中心位置所开设的螺纹孔内设置有一根所述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扭,且旋转扭的底部正中心位置处连接有第一圆筒;所述圆柱杆的首端活动插接在第一圆筒的内壁;所述圆柱杆的首端与第一圆筒外壁上共同开设有一处所述贯穿其外壁的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红许有利孔祥军张万秋方春法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瑞兴达车身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