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343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属于射频同轴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存在不能耐高电压的问题。该连接器包括:外壳,其包括两个盲孔,两个盲孔垂直相贯,且两个盲孔的夹角的内侧壁贯通,形成安装缝;内导体组件,其为直角结构的注塑件,注塑件的塑料部分为聚苯硫醚材料,内导体组件通过安装缝设置在外壳内;第一绝缘子,其通过一个盲孔插入至外壳和内导体组件之间;第二绝缘子,其通过另一个盲孔插入至外壳和内导体组件之间;其中,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相接触,且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均呈45度,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弯式耐高电压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射频同轴连接器是一种获得普遍应用的电子元器件,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微波通讯系统领域。由于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弯角的存在使得现有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爬电距离较短,无法适用于耐高电压达三万伏以上的场合。目前在射频同轴连接器领域,对弯角的常规设计如图1、图2所示,其中,图1为直角对焊结构,该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内外导体间爬电距离为L1;图2为一体打弯结构,该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内外导体间爬电距离为L2。上述两种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均存在内、外导体间隙过小的问题。采用上述两种结构的产品,在现有各类射频同轴连接器型号内,耐电压均不超过5000V。为满足耐高电压要求,部分连接器采用图3所示结构,即用绝缘子包覆内导体,并利用径向空间形成一段梯形台阶,以此来增加爬电距离,其内外导体间爬电距离为L3+L4。但由于该距离在连接器外形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的爬电距离较小,所以仅能少量增加耐电压能力,在高电压下还是会形成电气击穿。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耐电压值均未超过10000伏。随着射频技术的发展,某些装备需要较高的耐电压值,这需要对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弯角处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其采用符合耐高电压技术理念的新型技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弯式耐高电压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存在不能耐高压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壳,其包括两个盲孔,所述两个盲孔垂直相贯,且所述两个盲孔的夹角的内侧壁贯通,形成安装缝;内导体组件,其为直角结构的注塑件,所述注塑件的塑料部分为聚苯硫醚材料,所述内导体组件通过所述安装缝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第一绝缘子,其通过一个盲孔插入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导体组件之间;第二绝缘子,其通过另一个盲孔插入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导体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相接触,且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均呈45度,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组成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优选地,所述注塑件还包括金属部分,所述金属部分被所述聚苯硫醚材料包覆。优选地,所述金属部分为锡磷青铜材料。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第一绝缘子相同轴接触,通过螺纹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外导体与所述第二绝缘子相同轴接触,通过螺纹与所述外壳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导体和所述第二外导体的组成材料为铅黄铜。优选地,所述外壳的组成材料为铅黄铜。优选地,还包括插孔,所述插孔与电缆芯线焊接后,插入所述内导体组件的插针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连接器的弯角处采用双层介质结构,内层为直角结构的聚苯硫醚注塑件,该连接器弯角处的抗电强度主要通过聚苯硫醚材料固有的高抗电强度,并结合合理的聚苯硫醚介质厚度、长度设计,可以满足防击穿的要求,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耐电压能力。进一步地,该连接器具有耐高电压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增加耐高电压绝缘子和内导体组件的轴向长度,并且增加聚苯硫醚介质的厚度,可以满足对耐高电压达三万伏以上的场合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选用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直角对焊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一体打弯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耐高电压改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导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开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4示例性的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主要包括内导体组件1,外壳2,第一绝缘子3和第二绝缘子4。具体地,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导体组件1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内导体组件为直角结构的注塑件。进一步地,该注塑件包括塑料部分1-2和金属部分1-1。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在限定的外形尺寸下其抗电强度满足要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塑料部分1-2采用抗电强度达到23.4kV/mm的聚苯硫醚材料;为了满足内导体组件打弯的工艺要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部分1-1采用锡磷青铜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内导体组件1的注塑件包括塑料部分1-2和金属部分1-1,且内导体组件的弯角处被聚苯硫醚材料完全包覆。位于弯角处的聚苯硫醚材料,一方面起到对内导体组件隔电的作用,另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内、外导体间存在间隙较小,导致内外导体间爬电距离小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内导体组件1的直角轴线可以按照耐电压的具体要求进行延长,所以该连接器的爬电长度可以按照实际设计要求选取而不受径向尺寸的限制。具体地,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开槽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2上包括两个盲孔,该两个盲孔垂直相贯,进一步地,两个盲孔之间夹角内侧壁贯通,形成内导体组件1的安装缝,通过该安装缝,可以将内导体组件1安装到外壳2中。在实际应用中,外壳2的组成材料为铅黄铜材料。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绝缘子通过一个盲孔插入至外壳2和内导体组件1之间,第二绝缘子通过另一个盲孔插入至外壳2和内导体组件1之间;其中,第一绝缘子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绝缘子4的第一端口均呈45度,第一绝缘子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绝缘子4的第一端口相接触,即第一绝缘子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绝缘子4的第一端口为45度对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确定第一绝缘子3和第二绝缘子4之间的夹角为直角。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绝缘子3和第二绝缘子4的形状为外圆柱内孔,具有细长孔的特点,其目的是增加内外导体间的爬电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子3和第二绝缘子4通过盲孔分别插入外壳2和内导体组件1之间,在起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内外导体间的爬电距离。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连接器还包括与第一绝缘子3相同轴接触的第一外导体5和与第二绝缘子4相同轴接触的第二外导体6。具体地,第一外导体5和第二外导体6采用铅黄铜材料组成,且第一外导体5和第二外导体6均通过螺纹与外壳2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连接器还包括采用铍青铜材料的插孔7,该插孔7与电缆芯线焊接后,可以插入到内导体组件1的插针内。从而可以保证电缆芯线与连接器内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包括两个盲孔,所述两个盲孔垂直相贯,且所述两个盲孔的夹角的内侧壁贯通,形成安装缝;内导体组件,其为直角结构的注塑件,所述注塑件的塑料部分为聚苯硫醚材料,所述内导体组件通过所述安装缝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第一绝缘子,其通过一个盲孔插入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导体组件之间;第二绝缘子,其通过另一个盲孔插入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导体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相接触,且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均呈45度,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电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包括两个盲孔,所述两个盲孔垂直相贯,且所述两个盲孔的夹角的内侧壁贯通,形成安装缝;内导体组件,其为直角结构的注塑件,所述注塑件的塑料部分为聚苯硫醚材料,所述内导体组件通过所述安装缝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第一绝缘子,其通过一个盲孔插入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导体组件之间;第二绝缘子,其通过另一个盲孔插入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导体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相接触,且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口均呈45度,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之间的夹角为直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组成材料为聚四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