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781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式油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包括互相连通的上段管(1)和下段管(2),还包括用于防止润滑油回流的止回阀(3),所述止回阀(3)通过法兰(4)密封连接在上段管(1)和下段管(2)之间,所述下段管(2)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通孔(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在保障润滑油在油泵停机后不回落的同时,避免润滑油汽化,防止滑动轴承与叶轮口环处小间隙的抱死,提高了立式油泵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
本技术涉及立式油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各大发电站对发电机组的维护保养工作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发电机组的润滑又是维护保养作业的重点,由于发电机组都处于连续高负荷工作状态,其功率大、转速高,其轴承箱及动调机构都需要配置专门的润滑油站来提供轴承润滑及动叶调整液压驱动装置用油。现有技术中,对于发电机组有关部件的润滑一般采用润滑油泵来进行。润滑油泵主要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由于卧式油泵体积大,占用的空间较多,且安装拆卸不便,发电站正逐步寻找替代的油泵。现有技术中,立式油泵由于占地面积小,结构安装简便,正逐步受到发电站的青睐。立式油泵虽然正在大范围使用,但其仍然存在某些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立式油泵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作了进一步研究。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油泵停机后,发电机组内润滑油回落到油泵内,提高发电机组的润滑稳定性,需要客户在其自身设备上增设止回阀,而由于发电机组本身结构已经过于复杂,再加入止回阀,不仅增加客户的使用成本,还占用发电机组的工作空间。针对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将止回阀设置在立式油泵自身出油管路上,保障润滑油在油泵停机后不回落的同时,为客户节约工作空间和维护成本。在改进后的运转实验环节,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虽然在出油管路上设置止回阀能防止润滑油在油泵停机后回落,但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立式油泵停机后,由于止回阀的作用,出油管路上段是处于满油的状态,而出油管路下段的润滑油则会回落到润滑油池内,导致出油管路下段充斥着空气,这就存在油液压力差。当再次开机时,止回阀与叶轮之间存在一段由空气密闭的输油管路,因为输油管路上段里油压高于泵零流量的压力,只依靠空气的压力无法将止回阀冲开,维持着止回阀的关闭状态。这样油泵在闭阀下运转,油泵的功率全部转化成热能来加热抽送的局部很少的不流动的汽轮机润滑油,因为汽轮机润滑油的比热比水小一半,很容易造成汽轮机润滑油的温度达到汽化温度,使汽轮机润滑油蒸发,以至于泵处于空转状态,这样很容易就造成滑动轴承与叶轮口环处小间隙的抱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立式油泵在增设止回阀后容易导致油泵的功率全部转化成热能,润滑油汽化,致使叶轮空转,进一步引起滑动轴承与叶轮口环处小间隙的抱死问题,提供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能在立式油泵增设止回阀后,有效避免润滑油汽化,防止滑动轴承与叶轮口环处小间隙的抱死,提高了立式油泵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包括互相连通的上段管和下段管,还包括用于防止润滑油回流的止回阀,所述止回阀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在上段管和下段管之间,所述下段管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通孔。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中心与下段管和止回阀连接处法兰的距离为40mm-55mm。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mm-8mm。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产生负压的叶轮,所述叶轮上还设置有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下段管通过密封件连接件与出油口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叶轮的进油口还设置有用于滤除润滑油中杂质的吸入滤网。作为优选,所述吸入滤网的目数为50目至100目。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在立式油泵自身的出油管路上设置止回阀,保障润滑油在油泵停机后不回落的同时,为发电机组节约了工作空间。2、由于出油管路上设置了止回阀,立式油泵停机后,出油管路上段是处于满油的状态,而出油管路下段的润滑油则会回落到润滑油池内,导致出油管路下段充斥着空气,这就存在油液压力差。当再次开机时,止回阀与叶轮之间存在一段由空气密闭的输油管路,因为输油管路上段里油压高于泵零流量的压力,只依靠空气的压力无法将止回阀冲开,维持着止回阀的关闭状态。这样油泵在闭阀下运转,油泵的功率全部转化成热能来加热抽送的局部很少的不流动的汽轮机润滑油,因为汽轮机润滑油的比热比水小一半,很容易造成汽轮机润滑油的温度达到汽化温度,使汽轮机润滑油蒸发,以至于泵处于空转状态,这样很容易就造成滑动轴承与叶轮口环处小间隙的抱死现象。本技术的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在下段管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通孔。能在油泵二次开机时,将空气从通孔排出,使润滑油能够在一定距离内流动,以更多了润滑油来吸收多余热量,避免油泵的功率全部转化成热能,导致润滑油汽化,从而进一步避免油泵空转引起的滑动轴承与叶轮口环处小间隙抱死现象。提高了油泵的供油稳定性和使用寿命。3、通孔的开设位置从理论上考虑,只要在下段管上即可,但经过实际使用过程发现,当通孔距离止回阀太近时,容易导致法兰的密封不严密,引起润滑油泄露;而当通孔太靠近,叶轮出油口位置时,由于距离太短,润滑油无法获得足够的流动路径,无法将热能转化成动能,达不到降温的目的;本技术的通孔中心与下段管和止回阀连接处法兰的距离为40mm-55mm,既能避免法兰密封不严,又能为润滑油提供足够的流动路径,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定,提高油泵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的通孔孔径大小也是有考究的,当通孔孔径过小时,无法有效排出气体,而当通孔孔径过大时,润滑油的容积损失将超出允许范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过实际验证,本技术的通孔孔径大小设置成3mm-8mm,既能保障气体的排出,又能使润滑油的容积损失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提高了油泵的供油稳定性。5、本技术的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通过设置吸入滤网,能有效滤除润滑油中的杂质,保障油泵的正常作业,提高油泵的作业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上段管;2-下段管;3-止回阀;4-法兰;5-通孔;6-密封件连接件;7-出油口;8-进油口;9-吸入滤网;10-叶轮。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包括互相连通的上段管1和下段管2,上段管1和下段管2选用分体的管道设计,便于拆卸,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防止润滑油回流的止回阀3,止回阀3内的油液流动方向是单向往上流动,所述止回阀3通过法兰4密封连接在上段管1和下段管2之间,法兰4选用密封紧密的法兰组件,避免输油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漏油现象。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下段管2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通孔5,通孔5采用钻头在下段管2上加工制作而成。本实施例的通孔5的中心与下段管2和止回阀3连接处法兰4的距离为45mm,之所以设置在45mm位置处,是因为当通孔距离止回阀太近时,容易导致法兰的密封不严密,引起润滑油泄露;而当通孔太靠近,叶轮出油口位置时,由于距离太短,润滑油无法获得足够的流动路径,无法将热能转化成动能,达不到降温的目的。进一步的,当通孔孔径过小时,无法有效排出气体,而当通孔孔径过大时,润滑油的容积损失将超出允许范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过实际使用,将本实施例的通孔5的孔径设置为5mm,既能保障气体的排出,又能使润滑油的容积损失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提高立式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包括互相连通的上段管(1)和下段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润滑油回流的止回阀(3),所述止回阀(3)通过法兰(4)密封连接在上段管(1)和下段管(2)之间,所述下段管(2)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通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包括互相连通的上段管(1)和下段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润滑油回流的止回阀(3),所述止回阀(3)通过法兰(4)密封连接在上段管(1)和下段管(2)之间,所述下段管(2)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通孔(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的中心与下段管(2)和止回阀(3)连接处法兰(4)的距离为40mm-5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油泵带止回阀出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迅杨东林杜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泵类应用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