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建民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111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包括一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一底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前部通过转向轴转动连接有转向三角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后部通过随动轴转动连接有随动三角盘,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于转向三角盘的转向第一角点上,所述随动轴固定连接于随动三角盘的随动第一角点上,所述转向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前轴,所述车前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前轮,所述随动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后轴,所述车后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后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车可灵活转向,带着升降装置和焊接机器人进行灵活作业,升降装置的升降过程平稳且高效,焊接机器人在空间上灵活运动。

A kind of work equipment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a vehicle, the vehicle comprises a chassis, the front of the chassis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teering shaf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triangular plate, the back part of the chassis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haf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ervo triangle wheel, the steering shaft fixed the steering wheel is connected to the steering triangle of the first corner, the follower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servo disk with the first triangle corner on the steering disc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riangle connecting sleeve for connecting the front axle, and both ends of the front ax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heel, the servo disk triangle on both sides of a connecting sleeve is provided for connecting the rear axle, and both ends of the rear ax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wheel. The operation vehicl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flexibly turned, and the lifting device and the welding robot are flexibly operated. The lifting process of the lifting device is stable and efficient, and the welding robot moves flexibly in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作业设备的在移动转向时,不够灵活,转弯半径大,另外机器上缺乏可升降平台,或者说升降平台不好用;焊接机器人作业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作业设备的在移动转向时,不够灵活,转弯半径大,另外机器上缺乏可升降平台,或者说升降平台不好用,以及焊接机器人作业不灵活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包括一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一底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前部通过转向轴转动连接有转向三角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后部通过随动轴转动连接有随动三角盘,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于转向三角盘的转向第一角点上,所述随动轴固定连接于随动三角盘的随动第一角点上,所述转向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前轴,所述车前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前轮,所述随动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后轴,所述车后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后轮,所述转向三角盘上的转向第二角点通过转向连杆连接于随动三角盘上的随动第二角点,所述转向三角盘上的转向第三角点通过导正连杆连接于随动三角盘上的随动第三角点,所述转向连杆和导正连杆的两端均为铰接,所述导正连杆包括前杆部和后杆部,所述前杆部的后端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底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后杆部的前端,所述内腔套设于后杆部上以使后杆部的前端部分在内腔中滑动,所述转向连杆和导正连杆在未受力状态下为等长;所述底盘上方设有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板、中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为水平设置,所述中板为竖向设置,数量为两个,所述中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底板两侧设有竖向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固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水平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安装有第一齿轮驱动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气缸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板在第一导槽内来回移动,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板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上齿条和第一下齿条,所述第一上齿条和第一下齿条分别啮合于第一支撑板两侧的各一第一齿轮上,所述中板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中板两端通过转动轴还分别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第二齿轮上方,位于同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连杆的外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连于第二齿轮上,位于同一中板上相异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稳定杆相铰接,所述稳定杆两端的铰接轴以及与稳定杆两端相连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铰接轴连线可组成一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三齿轮的外侧固接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所述顶板两侧设有竖向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外侧固接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水平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安装有第二齿轮驱动板,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板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二上齿条和第二下齿条,所述第二上齿条和第二下齿条分别啮合于第二支撑板两侧的各一第四齿轮上;所述顶板上设有焊接机器人;所述底盘的前方设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第一U型支架,所述第一U型支架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小齿轮连接第一半圆齿轮,所述第一U型支架的两侧壁外端部处转动连接有十字架,所述十字架的另外两端连接于第二U型支架的两侧壁外端处,所述第二U型支架内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小齿轮连接第二半圆齿轮,所述第一半圆齿轮和第二半圆齿轮分别安装于十字架的两侧,且两者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U型支架上还安装有运动摄像机。所述焊接机器人包括安装于顶板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所述焊接机器人还包括一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两端部向外侧各垂直延伸有套接部,所述壳体一端部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U型架的两个套接部的外侧面上,所述两个套接部内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U型架的中部上转动设有机械臂转轴,所述机械臂转轴的轴线与U型架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机械臂转轴上位于U型架的内侧端设有从动齿轮用以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机械臂转轴上位于U型架的外侧端设有L型机械臂,所述L型机械臂的外端设有焊接头,所述套接部上还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皮带传动于第一皮带轮,所述旋转轴上还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皮带传动于第二皮带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可灵活转向,带着升降装置和焊接机器人进行灵活作业,升降装置的升降过程平稳且高效,焊接机器人在空间上灵活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的导正连杆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的另一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部分立体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部分立体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部分立体图三。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手的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手的部分结构图一。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手的部分结构图二。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手的部分结构图三。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方便说明,图1中左侧方向为前或前进方向,右侧方向为后。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包括一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一底盘40,所述底盘40下端的前部通过转向轴41转动连接有转向三角盘42,所述底盘40下端的后部通过随动轴43转动连接有随动三角盘44,所述转向轴41固定连接于转向三角盘42的转向第一角点421上,所述随动轴43固定连接于随动三角盘44的随动第一角点441上,所述转向三角盘42两侧设有连接套45用于连接车前轴46,车前轴46的轴线与转向轴4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车前轴46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前轮47,所述随动三角盘44两侧设有连接套45用于连接车后轴48,车后轴48的轴线与随动轴4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车后轴48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后轮49,所述转向三角盘42上的转向第二角点422通过转向连杆50连接于随动三角盘44上的随动第二角点442,所述转向三角盘42上的转向第三角点423通过导正连杆51连接于随动三角盘44上的随动第三角点443,所述转向连杆50和导正连杆51的两端均为铰接,所述导正连杆51包括前杆部511和后杆部512,所述前杆部511的后端设有内腔513,所述内腔513底端设有第一弹簧514,所述第一弹簧514的另一端连接于后杆部512的前端,所述内腔513套设于后杆部512上以使后杆部512的前端部分在内腔513中滑动,所述转向连杆50和导正连杆51在未受力状态下为等长;且在空间上呈交叉状,运动时互不干涉,转向第二角点422和转向第三角点423位于转向第一角点421的后方,随动第二角点442和随动第三角点443位于随动第一角点441的前方,在初始状态下,转向第二角点422、转向第三角点423之间的连线与随动第二角点442、随动第三角点443之间的连线相平行。如图4所示,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一底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前部通过转向轴转动连接有转向三角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后部通过随动轴转动连接有随动三角盘,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于转向三角盘的转向第一角点上,所述随动轴固定连接于随动三角盘的随动第一角点上,所述转向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前轴,所述车前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前轮,所述随动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后轴,所述车后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后轮,所述转向三角盘上的转向第二角点通过转向连杆连接于随动三角盘上的随动第二角点,所述转向三角盘上的转向第三角点通过导正连杆连接于随动三角盘上的随动第三角点,所述转向连杆和导正连杆的两端均为铰接,所述导正连杆包括前杆部和后杆部,所述前杆部的后端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底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后杆部的前端,所述内腔套设于后杆部上以使后杆部的前端部分在内腔中滑动,所述转向连杆和导正连杆在未受力状态下为等长;所述底盘上方设有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板、中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为水平设置,所述中板为竖向设置,数量为两个,所述中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底板两侧设有竖向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固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水平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安装有第一齿轮驱动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气缸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板在第一导槽内来回移动,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板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上齿条和第一下齿条,所述第一上齿条和第一下齿条分别啮合于第一支撑板两侧的各一第一齿轮上,所述中板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中板两端通过转动轴还分别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第二齿轮上方,位于同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连杆的外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连于第二齿轮上,位于同一中板上相异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稳定杆相铰接,所述稳定杆两端的铰接轴以及与稳定杆两端相连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铰接轴连线可组成一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三齿轮的外侧固接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所述顶板两侧设有竖向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外侧固接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水平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安装有第二齿轮驱动板,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板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二上齿条和第二下齿条,所述第二上齿条和第二下齿条分别啮合于第二支撑板两侧的各一第四齿轮上;所述顶板上设有焊接机器人;所述底盘的前方设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第一U型支架,所述第一U型支架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小齿轮连接第一半圆齿轮,所述第一U型支架的两侧壁外端部处转动连接有十字架,所述十字架的另外两端连接于第二U型支架的两侧壁外端处,所述第二U型支架内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小齿轮连接第二半圆齿轮,所述第一半圆齿轮和第二半圆齿轮分别安装于十字架的两侧,且两者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U型支架上还安装有运动摄像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一底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前部通过转向轴转动连接有转向三角盘,所述底盘下端的后部通过随动轴转动连接有随动三角盘,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于转向三角盘的转向第一角点上,所述随动轴固定连接于随动三角盘的随动第一角点上,所述转向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前轴,所述车前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前轮,所述随动三角盘两侧设有连接套用于连接车后轴,所述车后轴两端各连接有一车后轮,所述转向三角盘上的转向第二角点通过转向连杆连接于随动三角盘上的随动第二角点,所述转向三角盘上的转向第三角点通过导正连杆连接于随动三角盘上的随动第三角点,所述转向连杆和导正连杆的两端均为铰接,所述导正连杆包括前杆部和后杆部,所述前杆部的后端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底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后杆部的前端,所述内腔套设于后杆部上以使后杆部的前端部分在内腔中滑动,所述转向连杆和导正连杆在未受力状态下为等长;所述底盘上方设有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板、中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为水平设置,所述中板为竖向设置,数量为两个,所述中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底板两侧设有竖向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固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水平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安装有第一齿轮驱动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气缸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板在第一导槽内来回移动,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板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上齿条和第一下齿条,所述第一上齿条和第一下齿条分别啮合于第一支撑板两侧的各一第一齿轮上,所述中板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中板两端通过转动轴还分别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第二齿轮上方,位于同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连杆的外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连于第二齿轮上,位于同一中板上相异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稳定杆相铰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林建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