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模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836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磁芯、至少两根扁平铜线及第二磁芯,第一磁芯设置有第一绕线区域及第一连接区域,第二磁芯设置有第二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均经过镜面抛光;至少两根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第一绕线区域上,通过第一连接区域连接于第二连接区域以固定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从而形成闭合磁路。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空心线圈可单独制作,制作完成后将由扁平铜排绕制的空心线圈套在分立磁芯上,构成大电流共模电感,解决了绕制时磁芯的承受力问题,无需采用塑料外壳,线缆在磁芯上的绕制匝数多,且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连接面经过镜面抛光,制成后共模电感量大。

A common mode indu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mon mode inductor comprises a first magnetic core and at least two flat copper wire and two core, a first magnetic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inding area and a first connection area, second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on area, the first area and the two connection areas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mirror polishing; at least two flat copper wire wound into a hollow coil respectively. And respectively penetrates the first winding area,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on area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nection area to fix the first magnetic core and two core, thus forming a closed magnetic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ollow coil can be made after completion of production by flat copper winding hollow coil in the discrete core, a large current common mode induct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ress when winding core, there is no need to use a plastic shell, the cable wound on the magnetic core of the number of turns, and the connection surface of the first magnetic core and a second magnetic mirror after polishing, made after a large amount of common mode induc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模电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共模电感。
技术介绍
共模电感的构成要素如下:1)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2)磁路封闭,不能有气隙,否则电感量下降非常大,导致共模电感不能使用;3)绕制在磁芯上的线圈有一定的匝数,通常匝数越多,感量越大。对于通流能力大于40A的大电流共模电感,通常采用如下制作方式:将铜排或者比较粗的线缆通过手工或者机器绕制在磁芯上。该方案一般采用环形磁芯,制作时有以下缺点:1)绕线时,磁芯要承受非常大的拉力,高导磁芯比较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拉力,需要在磁芯外面加一个强度非常高的塑料外壳,不同磁芯的塑料外壳还需要单独开模。2)由于磁芯上增加了塑料外壳,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磁芯的绕线空间,线缆在磁芯上的绕制匝数变少,共模电感量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大电流共模电感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共模电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磁芯、至少两根扁平铜线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设置有第一绕线区域及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磁芯设置有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及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均经过镜面抛光;至少两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以固定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从而形成闭合磁路。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所述扁平铜线的根数为2;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两根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区域包括两个绕线子区域,两个所述绕线子区域分别设置于两根所述绕线柱上,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包括两个连接子区域,两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绕线子区域的周边;两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穿设于两个所述绕线子区域上,所述第一磁芯通过两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二磁芯以形成闭合磁路。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两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两端的端面处。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所述第一磁芯为U型磁芯或半圆形磁芯,所述第二磁芯为I型磁芯,所述U型磁芯的两端或半圆形磁芯的两端固定于所述I型磁芯。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所述扁平铜线的根数为n,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磁芯包括n根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区域包括n个绕线子区域,n个所述绕线子区域分别设置于n根所述绕线柱上,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包括多个连接子区域,多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n个所述绕线子区域的周边;n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穿设于n个所述绕线子区域上,所述第一磁芯通过多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二磁芯以形成闭合磁路。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多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多个端面处。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所述第一磁芯包括n根I型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包括两块方块形磁芯,n根所述I型磁芯固定于两块所述方块形磁芯之间。另一方面,提供另一种共模电感,包括至少两个磁芯及至少两根扁平铜线,至少两个所述磁芯均设置有绕线区域及经过镜面抛光的连接区域;至少两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至少两个所述磁芯的所述绕线区域上,至少两个所述磁芯之间依次通过所述连接区域连接以形成闭合磁路。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所述扁平铜线的根数为3;所述磁芯包括第一子磁芯及第二子磁芯,所述绕线区域包括第一绕线子区域、第二绕线子区域及第三绕线子区域,所述第一绕线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磁芯上,所述第二绕线子区域及所述第三绕线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磁芯上;所述连接区域包括第一连接子区域、第二连接子区域、第三连接子区域及第四连接子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域及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磁芯上,所述第三连接子区域及所述第四连接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磁芯上;三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绕线子区域、所述第二绕线子区域及所述第三绕线子区域上,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子区域,所述第四连接子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域,从而固定所述第一子磁芯及所述第二子磁芯并形成闭合磁路。在本技术所述的共模电感中,所述扁平铜线的根数为4;所述磁芯包括第一子磁芯、第二子磁芯、第三子磁芯及第四子磁芯,所述绕线区域包括第一绕线子区域、第二绕线子区域、第三绕线子区域及第四绕线子区域,所述第一绕线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磁芯上,所述第二绕线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磁芯上,所述第三绕线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三子磁芯上,所述第四绕线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四子磁芯上;所述连接区域包括第一连接子区域、第二连接子区域、第三连接子区域、第四连接子区域、第五连接子区域、第六连接子区域、第七连接子区域及第八连接子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域及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磁芯上,所述第三连接子区域及所述第四连接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磁芯上,所述第五连接子区域及所述第六连接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三子磁芯上,所述第七连接子区域及所述第八连接子区域设置于所述第四子磁芯上;四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绕线子区域、所述第二绕线子区域、所述第三绕线子区域及所述第四绕线子区域上,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子区域,所述第四连接子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子区域,所述第六连接子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子区域,所述第八连接子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域,从而固定所述第一子磁芯、所述第二子磁芯、所述第三子磁芯及所述第四子磁芯并形成闭合磁路。上述公开的一种共模电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空心线圈可单独制作,制作完成后将由扁平铜排绕制的空心线圈套在分立磁芯上,构成大电流共模电感,解决了绕制时磁芯的承受力问题,无需采用塑料外壳,线缆在磁芯上的绕制匝数多,共模电感量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空心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的垂直方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100,通过单独制作空心线圈,制作完成后将由扁平铜排绕制的空心线圈套在分立磁芯上构成的大电流共模电感100,解决了绕制时磁芯的承受力问题,无需采用塑料外壳,线缆在磁芯上的绕制匝数多,共模电感100电感量大。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共模电感100包括第一磁芯1、至少两根扁平铜线2及第二磁芯3,所述第一磁芯1设置有第一绕线区域11及第一连接区域12,所述第二磁芯3设置有第二连接区域31,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2及所述第二连接区域31均经过镜面抛光;至少两根所述扁平铜线2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绕线区域11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31以固定所述第一磁芯1及所述第二磁芯3,从而形成闭合磁路。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共模电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至少两根扁平铜线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设置有第一绕线区域及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磁芯设置有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及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均经过镜面抛光;至少两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以固定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从而形成闭合磁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至少两根扁平铜线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设置有第一绕线区域及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磁芯设置有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及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均经过镜面抛光;至少两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以固定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从而形成闭合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铜线的根数为2;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两根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区域包括两个绕线子区域,两个所述绕线子区域分别设置于两根所述绕线柱上,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包括两个连接子区域,两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绕线子区域的周边;两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穿设于两个所述绕线子区域上,所述第一磁芯通过两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二磁芯以形成闭合磁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两端的端面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为U型磁芯或半圆形磁芯,所述第二磁芯为I型磁芯,所述U型磁芯的两端或半圆形磁芯的两端固定于所述I型磁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铜线的根数为n,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磁芯包括n根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区域包括n个绕线子区域,n个所述绕线子区域分别设置于n根所述绕线柱上,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包括多个连接子区域,多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n个所述绕线子区域的周边;n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穿设于n个所述绕线子区域上,所述第一磁芯通过多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二磁芯以形成闭合磁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子区域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多个端面处。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包括n根I型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包括两块方块形磁芯,n根所述I型磁芯固定于两块所述方块形磁芯之间。8.一种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磁芯及至少两根扁平铜线,至少两个所述磁芯均设置有绕线区域及经过镜面抛光的连接区域;至少两根所述扁平铜线分别绕制成空心线圈并分别穿设于至少两个所述磁芯的所述绕线区域上,至少两个所述磁芯之间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程刚位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