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63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壳、光学组件和背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壳由其底板向同一方向延伸有上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其中,该四块侧板与底板共同围合出一个凹腔,且该四块侧板分别向凹腔外延伸出平行于底板的板沿,该背壳通过将其上侧板设为直条板,且将上侧板和对应的板沿的夹角R1的范围设为130°~140°,并于靠近下侧板的一侧,在背壳的加固区内,背壳的背向凹腔的一侧上凸设有多个加强筋,且各加强筋将各加固区分割出多个用以放置电子元件的格栅区域,故,该背光模组不仅轻薄且刚性好,从整体上提升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竞争力。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ispla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o provide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backlight module, the backlight module comprises a back shell, optical module and back light source, the utility model, the back shell from the bottom to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the upper side plate, a left side plate, right side plate and the lower among them, the four side plate, side plates and the bottom plate enclosure to a cavity, and the four s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to cavity extension parallel to the bottom plate along the back shell, the upper plate for straight strip, and angle R1 upper side pl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late along the is set to 130 degrees to 140 degrees, and on one side near the lower side of the back shell, the reinforcement area, back shell back to the side of the convex concav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einforcing ribs, and the reinforcing the reinforced zone segment multiple for placement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the grid area, the backlight module is not only light and rigid, but also improv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s a w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显示设备制造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无辐射、低耗能等诸多优势,已得到广泛应用。众所周知,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背框、背光模组、液晶面板和前框,其中,背框和前框固定连接后形成一密闭的容纳空间,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相对地设置在该容纳空间内。可以理解地,因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分子自身不发光,因而,需要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通常,背光模组按照其背光源主要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大类,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是一种将光源放置在显示面板的正后方的背光结构,其广泛应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设备上。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背板、设于背板内的背光源和反光片等。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日益趋向于大尺寸、轻薄化发展,背光模组中的背板裸露在外充当整机的背框已日益流行,此种情况下,为提高整机的刚度,使其不易于变形,通常,会加大背板的厚度,故,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也不利于整机的轻薄化,进而整机的有一种厚重感,这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保证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刚度而导致背板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壳、光学组件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具有朝所述光学组件发射光线的发光部;所述背壳包括呈四边形状的底板、由所述底板向同一方向延伸而出且与所述底板共同围合出凹腔的上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所述背壳还包括由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分别向所述凹腔外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板沿,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上侧板为直条板,且所述上侧板与对应的所述板沿的夹角R1的取值范围为130°~140°;于靠近所述下侧板的一侧,所述背壳设有加固区;于所述加固区内,所述背壳的背向所述凹腔的一侧上凸设有多个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将所述加固区分割出多个用以放置电子元件的格栅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均为相对于所述凹腔外凸的曲板。优选地,所述上侧板与对应的所述板沿的夹角R1为135°。进一步地,所述背壳由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各自的板厚均匀。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三者的板厚保持一致。具体地,所述底板、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下侧板和所述加强筋一体成型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凹腔内用以发散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的扩散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反光片;所述反光片包括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底反射片和分别贴设于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上的四个侧反射片。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多个用以支撑所述扩散板的支撑柱,各所述支撑柱设有呈圆锥形的支撑部和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固定部;所述背壳上开设有多个支撑孔,各所述支撑孔由圆形孔和四边形孔十字正中交叉而成,各所述固定部限位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孔的四边形孔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背光模组的背壳由其底板向同一方向延伸有上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其中,该四块侧板与底板一起共同围合出一个凹腔,且该四块侧板分别向凹腔外延伸出平行于底板的板沿,该背壳通过将其上侧板设为直条板,且将上侧板和对应的板沿的夹角R1的范围设为130°~140°,由此,可一定程度上确保背壳轻薄化,提升该背光模组的外观竞争力;与此同时,于靠近下侧板的一侧,在背壳的加固区内,背壳的背向凹腔的一侧上凸设有多个加强筋以加强该背壳的抗弯强度,不仅如此,各加强筋还将各加固区分割出多个用以放置电子元件的格栅区域,以方便布局各电子元件,总之,该背光模组在保证轻薄化的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抗弯强度,从整体上提升了整个产品的竞争力。本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晶显示装置轻薄化和刚性大无法同时兼得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前框,还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设于所述前框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同时保证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和刚性,特别是当背板裸露在外充当整机背框以进行一体机设计时,整个液晶显示装置不仅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还具有很好的外观和可靠性,总之,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大地提升,尤其适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去掉液晶显示面板后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去掉反光片和扩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背光模组的后视图;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3中B-B剖面的剖视图;图7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壳的支撑孔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俯视图。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00-背壳、110-底板、111-支撑孔、111a-四边形孔部、120-上侧板、130-左侧板、140-右侧板、150-下侧板、160-板沿、170-凹腔、180-加固区、190-加强筋;200-光学组件、220-反光片、221-底反射片、222-侧反射片、230-支撑柱、231-支撑部、232-固定部;300-背光源、310-LED灯条、311-基板、312-LED灯体/发光部、400-前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背光模组,包括背壳、光学组件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具有朝所述光学组件发射光线的发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包括呈四边形状的底板、由所述底板向同一方向延伸而出且与所述底板共同围合出凹腔的上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所述背壳还包括由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分别向所述凹腔外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板沿,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上侧板为直条板,且所述上侧板与对应的所述板沿的夹角R1的取值范围为130°~140°;靠近所述下侧板的一侧,所述背壳设有加固区;于所述加固区内,所述背壳的背向所述凹腔的一侧上凸设有多个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将所述加固区分割出多个用以放置电子元件的格栅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背光模组,包括背壳、光学组件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具有朝所述光学组件发射光线的发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包括呈四边形状的底板、由所述底板向同一方向延伸而出且与所述底板共同围合出凹腔的上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所述背壳还包括由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分别向所述凹腔外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板沿,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上侧板为直条板,且所述上侧板与对应的所述板沿的夹角R1的取值范围为130°~140°;靠近所述下侧板的一侧,所述背壳设有加固区;于所述加固区内,所述背壳的背向所述凹腔的一侧上凸设有多个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将所述加固区分割出多个用以放置电子元件的格栅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均为相对于所述凹腔外凸的曲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与对应的所述板沿的夹角R1为13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由金属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超郭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皖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