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976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包括外壳和转轴,所述外壳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侧面设有端盖,所述转轴的通过两端的轴承转动设在安装腔的内腔中部,在安装腔的内腔侧面缠绕有电磁绕组,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通过导线和电磁绕组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贯穿外壳的底部并与轴承内的导电棒接触。本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利用电磁原理,使得电磁绕组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转轴在磁场上正向或者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片与第一连接柱接触,或者第二连接片与第二连接柱接触,从而使电路导通,利用旋转式的连接方式,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为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继电器,它包括壳体和连接在其上的插片,壳体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线圈和触点组两部分组成,插片与触点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为磁吸式接触连接,而不是采用转动式连接,在很多场合使用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采用旋转式的接触连接,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包括外壳和转轴,所述外壳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侧面设有端盖,所述转轴的通过两端的轴承转动设在安装腔的内腔中部,在安装腔的内腔侧面缠绕有电磁绕组,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通过导线和电磁绕组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贯穿外壳的底部并与轴承内的导电棒接触,导电棒的另一端贯穿并裸露至轴承的外部,位于端盖的轴承上端套接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的侧面设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裸露至轴承外部的导电棒的一端为凸台,凸台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接触,所述端盖的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连接片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柱以及与第二连接片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接线柱位于外壳的底部圆心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的末端均开设有穿线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侧面均匀开设有散热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侧面相对开设有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间隔九十度设置,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间隔九十度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利用电磁原理,使得电磁绕组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转轴在磁场上正向或者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片与第一连接柱接触,或者第二连接片与第二连接柱接触,从而使电路导通,利用旋转式的连接方式,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端盖、3轴承、4电磁绕组、5第一接线柱、6第二接线柱、7转轴、8滚珠轴承、9第一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11散热槽、12导电棒、13第一连接柱、14第二连接柱、15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包括外壳1和转轴7,外壳1的侧面均匀开设有散热槽11,散热槽11使外壳1的散热效果较好,外壳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侧面设有端盖2,端盖2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采用密闭的方式与外壳1连接,转轴7的通过两端的轴承3转动设在安装腔的内腔中部,在安装腔的内腔侧面缠绕有电磁绕组4,外壳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第二接线柱6位于外壳1的底部圆心处,电路的导线连接在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的末端均开设有的穿线孔中,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的末端均开设有穿线孔,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通过导线和电磁绕组4连接,第二接线柱6贯穿外壳1的底部并与轴承3内的导电棒12接触,导电棒12的另一端贯穿并裸露至轴承3的外部,位于端盖2的轴承3上端套接有滚珠轴承8,滚珠轴承8的侧面设有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裸露至轴承3外部的导电棒12的一端为凸台,凸台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接触,端盖2的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连接片9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柱13以及与第二连接片10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柱14,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之间间隔九十度设置,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之间间隔九十度设置,利用电磁原理,使得电磁绕组4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转轴7在磁场上正向或者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连接柱13接触,或者第二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柱14接触,从而使电路导通,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的侧面相对开设有卡槽15,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连接柱13接触接触时,第一连接片9卡在卡槽15中,第二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柱14接触时,第二连接片10卡在卡槽15中。在使用时:外部的电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并且外部的电路导线中与第一接线柱5连接的一根与控制电路的一个接头连接,另一根与第一接线柱5连接的导线不与控制电路连通,第一接线柱5和第一接线柱6连接电磁绕组,产生磁场,使转轴7转动,转轴7带动滚珠轴承8转动,此时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连接柱13接触接触或者第二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柱14接触,滚珠轴承8内环在转轴7上转动而外环因为连接片和连接柱接触抵制其旋转,并且第一接线柱5与导电棒12接触,导电棒12的凸台与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接触,当连接片和连接柱接触时,选择接触的接线柱与被控制的电路连接,线路导通。实现控制目的。本技术本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利用电磁原理,使得电磁绕组4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转轴7在磁场上正向或者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连接柱13接触,或者第二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柱14接触,从而使电路导通,利用旋转式的连接方式,使用方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包括外壳(1)和转轴(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侧面设有端盖(2),所述转轴(7)的通过两端的轴承(3)转动设在安装腔的内腔中部,在安装腔的内腔侧面缠绕有电磁绕组(4),所述外壳(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所述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通过导线和电磁绕组(4)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6)贯穿外壳(1)的底部并与轴承(3)内的导电棒(12)接触,导电棒(12)的另一端贯穿并裸露至轴承(3)的外部,位于端盖(2)的轴承(3)上端套接有滚珠轴承(8),所述滚珠轴承(8)的侧面设有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裸露至轴承(3)外部的导电棒(12)的一端为凸台,凸台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接触,所述端盖(2)的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连接片(9)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柱(13)以及与第二连接片(10)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柱(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控制模式的继电器,包括外壳(1)和转轴(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侧面设有端盖(2),所述转轴(7)的通过两端的轴承(3)转动设在安装腔的内腔中部,在安装腔的内腔侧面缠绕有电磁绕组(4),所述外壳(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所述第一接线柱(5)和第二接线柱(6)通过导线和电磁绕组(4)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6)贯穿外壳(1)的底部并与轴承(3)内的导电棒(12)接触,导电棒(12)的另一端贯穿并裸露至轴承(3)的外部,位于端盖(2)的轴承(3)上端套接有滚珠轴承(8),所述滚珠轴承(8)的侧面设有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裸露至轴承(3)外部的导电棒(12)的一端为凸台,凸台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捷硕长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