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导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4572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极导线,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极导线的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部,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增加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Electrode wi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 electrod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pipe and mounted on the main electrode tube, the electrode comprises a matching matching part and the main tube, the electrode further includes a matching part connected to the projecting part of the convex part protrudes out of th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ain pipe. The electrode wi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truded from the convex part of the main pip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lat electrod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electrode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target stimulus, the electrode can fully contact relatively rough interfac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timulation,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unnecessary stimulation may bring, but also can enhance the pulse generator and electrode wire connected to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increase the battery life of puls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导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极导线,尤其是一种有在源介入和植入领域中使用的电极导线,如用于脑部深度刺激的神经刺激电极导线。
技术介绍
神经电刺激在神经功能失调治疗和神经损伤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通过在人体内诸如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特定神经处植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从而对特定的神经进行刺激,达到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体。目前,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主要包括植入式脑部电刺激(DBS),植入式脑皮层刺激(CNS),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SCS),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VNS)等。植入式脑部电刺激(DBS)以及其他涉及向脑部植入电极导线的有关手术越来越多的用来治疗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肥胖、抑郁、运动控制障碍以及其他使人衰弱的疾病。在这些手术中,把电极或其他医疗器械放置于脑部的特定目标位置,进而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然而实际手术过程中,想要使得目标电极或医疗器械能够很好的到达和贴靠目标位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现有技术中,植入式脑部电刺激系统中的电极植入患者脑部核团位置时,即使医生手术误差为零,由于存在核磁共振偏差、电极漂移、脑部塌陷、手术头架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电极不能很好的与目标刺激位置进行很好的接触,而且传统的电极为平直电极,该电极外表面与主体管外表面大致平齐,如图1所示,由于与电极导线L所接触的目标刺激位置S存在一定的不平整性,使用传统的平直电极进行刺激,会存在一定的概率出现平直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S之间接触不够充分的情况,如此会使得电信号在平直电极悬空位置传到至组织液等非目标刺激功能团,使得刺激能量产生一定的损失,这时候医生为达到预计治疗效果,可能会加大刺激能量,这会增加刺激的副作用,而且加大刺激能量,会使得与电极导线连接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消耗相对过大,从而降低了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导线,该电极导线可以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同时减副作用,同时延长与电极导线连接的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导线,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所述第二配接部之间。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凸出部厚度相同。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从所述配接部的中部位置向外延伸。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配接部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2至0.5mm。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内凹的圆弧外表面。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和所述主体管之间设有平滑胶水。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呈管状,所述电极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管的外径。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设有沿所述主体管的纵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柱形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电极导线的电极还包括与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凸出部凸出于主体管的外表面,使得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结构,从而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延长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极导线与目标接触位置接触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极导线的沿A-A方向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与图3类似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的主体管的横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极导线与目标接触位置接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100包括主体管20、设置在主体管20一端的端部30、安装在主体管20上的电极50、与电极50连接的连接导线80。电极导线100使用时,将电极导线100放置于病体组织内,连接导线80与脉冲发生器(未示出)连并接接收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而对病体组织进行电刺激治疗。本实施方式中,主体管20呈圆管状,主体管20的外径在1~3mm,优选为1.17mm。本实施方式中,主体管20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的由聚氨酯类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端部30为球状凸起,直径在1~2mm之间,优选的,端部30的直径为0.97mm。端部30通过粘结剂,如硅胶粘连在主体管20上。本实施方式中,端部30的材料可以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医用材料,优选的为硅胶或者硬度较低环氧树脂类胶水,由此,端部30本身就可以直接连接在主体管20上。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包括与主体管20配接的配接部52,电极50通过配接部52安装在主体管20上。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呈管状,电极50套设在主体管20的外表面上。电极50长度在1~3mm,优选的为1.5mm。本实施方式中,配接部52的外径为0.8~1.5mm,优选的为1.0mm。优选的,配接部52和主体管20之间设有平滑胶水90。平滑胶水90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医用胶水,优选的为环氧树脂类胶水,其主要作用为密封电极50与主体管20之间的间隙,同时可以对电极50的台阶处进行平滑,以免电极导线1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剐蹭以及阻碍运动等。电极50还包括与配接部52连接的凸出部53,凸出部53凸出于主体管20的外表面。由于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部,使得电极导线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增加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呈管状,电极50的外径大于主体管20的外径,尤其是凸出部53的外径大于主体管20的外径,电极50呈凸台环状,结构规整。本实施方式中,凸出部53的外径为1~3mm,优选的为1.27mm。凸出部53的高度为0.2至1.5mm,优选为0.2至0.5mm。请结合图2和图3,优选的,凸出部53与配接部52连接的部分具有内凹的圆弧外表面56。该圆弧的过度R角为0.1~0.5mm,优选的为0.3mm。优选的,凸出部53和配接部52一体成型,从而结构可靠且加工方便。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如316L不锈钢、钛合金、铂铱合金等制成,优选的为铂铱合金,其成分占比为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极导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导线,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导线,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所述第二配接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凸出部厚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从所述配接部的中部位置向外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祥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