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加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96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加工机构,导光板的一入光面设置有一透镜阵列,用于提升光线的入光展角,导光板的一出光面或一底面则成形有若干第一导光槽与若干第二导光槽,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的深度皆由邻近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且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呈交错设置,以提升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在制造上则透过包含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的加工机构以滚压方式于导光板压印形成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以达快速量产且兼具高产品良率的功效,并相对降低制造所需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加工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加工机构。
技术介绍
导光板指可将入射光线有效地导引并形成所需出光效果的光学组件,目前导光板被大量地运用于显示设备中。以显示设备的运用而言,导光板所搭配使用的光源自早期的冷阴极管演变至今,已多数为发光二极管(下称LED)所取代,结合导光板与光源的装置即称之为背光模组。当光源从冷阴极管的线光源转为LED灯条的多个点光源时,因LED展光角度,在导光板出光面邻近入光侧区域,会产生亮暗不均的出光现象,一般称之为热点现象(HotSpot),此一现象也为现今制造业者亟欲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该现象或减少LED使用颗数,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在导光板入光侧设置展光微结构用于扩大入光角度,使暗区面积相对减少进而提升出光均匀度。另一方面,为加强正向出光以提升液晶面板辉度,通常导光板的出光面,或相对出光面的反射面常设置有多个沟槽,俗称V沟。然而,V沟与展光微结构是设计理念不同的两种技术手段,业内未见同时使用者,且直接迭加施作于导光板时,其功能将互相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导光板同时设置V沟与展光微结构存在互相干扰的缺陷,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加工机构,透过导光板上交错且深度渐变的导光槽结构,配合入光面设置的透镜阵列,实现同时提升出光均匀度与入光展角的功效;也可提供具有足够出光辉度,且兼具高光学品味的导光组件,并加工机构可大幅提升制造前述导光组件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导光板,可提升出光均匀度与入光展角,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该入光面用于接收光线,该出光面与该底面为相对设置并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其特点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透镜阵列、若干第一导光槽及若干第二导光槽,该透镜阵列成形于该入光面,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一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该些第二导光槽对应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二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并与该些第一导光槽交错设置,以提升出光均匀度。在本技术方案中,透过透镜阵列与交错且深度渐变的第一导光槽及第二导光槽,适当地调整入射光线展角以消除热点现象,并透过第一导光槽和第二导光槽将继续前行的光线适当地折射至出光面形成均匀且具高辉度的出光效果,同时利用交错的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可避免光线受上述结构影响所产生的干涉现象。较佳地,该些第一导光槽与该些第二导光槽夹设形成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或等于120°,以顺应配合使用的光源获得所需出光调整效果。较佳地,该夹角为70°~110°,以避免该夹角过大或过小时,影响出光均匀度与亮度等导光效能。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揭示该些第一导光槽为透过压印成形的凹槽,也即可透过滚压方式快速地于导光板成形第一导光槽结构,尤针对大尺寸导光板,更可有效地提升制程速度与产品良率。同样地,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该些第二导光槽为透过压印成形的凹槽,以透过滚压方式快速地于导光板成形第二导光槽结构,提升制程速度与产品良率。在上述另一实施方式中,各该第一导光槽彼此为平行排列,以获得较佳的调光效能;同样地,在上述又一实施方式里,各该第二导光槽彼此也可为平行排列。视出光需求或搭配的光源种类等要件,于一实施方式中,揭露各该第一导光槽为V型沟槽,或各该第二导光槽为V型沟槽的特征,以具有较佳的导光效能。本技术还揭露一种背光模组,可提升出光均匀度与入光展角,其特点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底面、若干第一导光槽及若干第二导光槽,该出光面与该底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该入光面邻接,且该入光面具有一透镜阵列;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一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该些第二导光槽对应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二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并与该些第一导光槽交错设置;及一灯条,对应该入光面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导光板。由此,透过透镜阵列与交错且深度渐变的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结构,可使灯条光线的入光展角受透镜阵列影响而扩大,而后再透过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结构适当地折射光线至出光面形成均匀且高辉度的出光,以提供具高光学质量的背光模组。较佳地,该些第一导光槽与该些第二导光槽夹设形成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或等于120°,以顺应常见的灯条种类形成所需导光效果。较佳地,该夹角为70°~110°,以防止该夹角过大或过小影响导光板的调光效果。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揭示该些第一导光槽为透过压印成形的凹槽,也即可透过滚压方式快速地于导光板成形第一导光槽结构,进而有效地提升制程速度与产品良率。同样地,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该些第二导光槽也可为透过压印成形的凹槽,而达提升制程速度与产品良率的功效。在上述另一实施方式中,各该第一导光槽彼此为平行排列,以获得较佳的调光效能;相同地,在上述又一实施方式里,各该第二导光槽彼此也可为平行排列。依据出光需求或搭配的灯条种类等,在一实施方式中,揭露各该第一导光槽为V型沟槽,或各该第二导光槽为V型沟槽的特征,以具有较佳的导光效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加工机构,用于加工一导光板,使该导光板提升出光均匀度与入光展角,其特点在于,该导光板的加工机构包括:一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的表面布设有若干第一凸柱,且该些第一凸柱的高度由该第一滚轮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以于该导光板的一出光面或一底面压印形成非等深的若干第一导光槽;及一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设于该第一滚轮一侧,该第二滚轮表面布设有若干第二凸柱,且该些第二凸柱的高度由该第二滚轮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以于该导光板压印形成非等深且与该些第一导光槽交错设置的若干第二导光槽。由此,当一透镜阵列被加工于该导光板的一入光面时,透过深度渐变且相互交错的该些第一导光槽及该些第二导光槽可提高该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在本技术方案中,透过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即可以压印方式快速地于导光板的出光面或底面形成该些第一导光槽与该些第二导光槽,除了可具有极佳的产品良率外,也可提升大尺寸导光板的量产速度。较佳地,该第一滚轮及该第二滚轮于该导光板压印形成的该些第一导光槽及该些第二导光槽夹设形成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或等于120°,以使加工后的导光板具有较佳的导光效能。较佳地,该夹角为70°~110°,以顺应加工后的导光板所搭配使用的光源种类,获得更优越的调光效果。根据加工需求及欲成形的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的形态,在一实施方式中揭露该些第一凸柱彼此为平行排列的设置形态;同样地,该些第二凸柱也可为彼此平行排列的设置形态,以于导光板表面对应压印形成平行排列的第一导光槽及第二导光槽。如上述依据需成形的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的形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使该些第一凸柱的截面为三角形;同样地,该些第二凸柱的截面也可为三角形形态,以于导光板表面对应压印形成为V型结构的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揭示的导光板,利用透镜阵列,结合交错设置且深度渐变的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结构,提升导光板的入光展角与出光均匀度及辉度。导光板配合灯条使用即可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加工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可提升出光均匀度与入光展角,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该入光面用于接收光线,该出光面与该底面为相对设置并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透镜阵列、若干第一导光槽及若干第二导光槽,该透镜阵列成形于该入光面,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一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该些第二导光槽对应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二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并与该些第一导光槽交错设置,以提升出光均匀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可提升出光均匀度与入光展角,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该入光面用于接收光线,该出光面与该底面为相对设置并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透镜阵列、若干第一导光槽及若干第二导光槽,该透镜阵列成形于该入光面,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一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该些第二导光槽对应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二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并与该些第一导光槽交错设置,以提升出光均匀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导光槽与该些第二导光槽夹设形成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或等于1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夹角为70°~110°。4.一种背光模组,可提升出光均匀度与入光展角,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底面、若干第一导光槽及若干第二导光槽,该出光面与该底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该入光面邻接,且该入光面具有一透镜阵列;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该出光面或该底面,且各该第一导光槽的深度由邻近该入光面的一端朝相对端渐增;该些第二导光槽对应该些第一导光槽成形于该出光面或该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权吴健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