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273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车锁,包括车锁主体,所述车锁主体的开口两端设有红外检测机构,所述车锁主体内设有开闭开口的锁紧机构,所述全自动车锁还包括与红外检测机构连接的报警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增强电瓶车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自动上锁及解锁,使用方便。

A fully automatic car lo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ar lock, including lock body, the lo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openings at both ends of the car infrared detection mechanism, the lock is arrang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pening, the automatic lock also comprises an alarm connected with the infrared detection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hancing the safety of the battery truck, realizing automatic locking and unlocking,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车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锁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车锁。
技术介绍
现有电瓶车上锁、解锁需要人为手动完成,使用者每次用车前和用车后均需要绕行至车前轮或后轮人为的使锁穿过两个辐条之间空隙,再将其锁死,操作麻烦,尤其是在坏天气及拥挤停车区,给用户带来众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车锁,目的是便于识别车锁是否在两个辐条的空隙进行自动锁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车锁,包括车锁主体,所述车锁主体的开口两端设有红外检测机构,所述车锁主体内设有开闭开口的锁紧机构,所述全自动车锁还包括与红外检测机构连接的报警器。所述红外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发射器和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射信号的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设于车锁主体的开口一端,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车锁主体开口的另一端。所述车锁主体的开口一端设有凹槽,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车锁主体内的单片机、驱动机构、锁柱和设于凹槽侧壁的锁舌,所述驱动机构带动锁柱沿车锁主体开口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凹槽内与锁舌配合锁紧,所述红外检测机构、驱动机构和报警器均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凹槽底端设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与单片机连接。所述车锁主体内设有检测锁柱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锁舌处于车锁主体开口的同侧一端,所述感应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锁舌容纳腔和设于容纳腔底端的伸缩机构,所述锁舌通过伸缩机构与容纳腔底端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与单片机连接。所述车锁本体为半圆形锁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传统电瓶车锁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增加红外检测机构检测半圆形锁体两端是否处于车轮辐条空隙位置,若是,通过驱动机构推动锁柱实现上锁,若不是,则通过报警器报警,进行车轮的移动直至停止报警,利用单片机控制实现自动上锁解锁,减少繁杂的上锁和解锁操作。在增强电瓶车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自动上锁及解锁,使用方便。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锁舌与锁柱配合锁紧的剖视图;图3是锁舌与凹槽侧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车锁主体,2、固定板,3、报警器,4、红外发射器,5、红外接收器,6、锁柱,7、锁舌,8、电动机,9、感应器,10、电动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电瓶车或者自行车的全自动车锁,包括车锁主体1和固定板2,车锁主体1通过固定板2与车体固定连接,车锁主体1的开口两端设有红外检测机构,以便于检测车轮的辐条是否遮挡车锁主体开口,车锁主体1内设有开闭开口的锁紧机构,该全自动车锁还包括与红外检测机构连接的报警器3。车锁主体1的外侧面设有连接线卡槽,便于设置连接线。车锁本体可以为半圆形锁体、方形锁体等,优选采用半圆形锁体,在保证车辆正常使用情况下尽可能将两端缺口距离减小。供电电源可以设置于车锁主体内。红外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发射器4和接收红外发射器4发射信号的红外接收器5,红外发射器4设于车锁主体1的开口一端,红外接收器5设于车锁主体开口的另一端。利用红外对检测机构检测半圆形锁体两端是否处于车轮空隙位置,报警器(蜂鸣器)用来反馈检测到的信息。具体而言,当车轮的辐条不在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之间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此时报警器不报警;当车轮的辐条位于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之间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此时报警器报警,提醒使用者推动车轮直至停止报警。车锁主体1的开口一端设有凹槽,凹槽设于此开口端的中心处,上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车锁主体1内的单片机、驱动机构、锁柱6和设于凹槽侧壁的锁舌7,驱动机构带动锁柱6沿车锁主体开口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凹槽内与锁舌7配合锁紧,红外检测机构、驱动机构和报警器均与单片机连接。锁柱内嵌于锁体内,增加其实用性及安全性。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电机驱动机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8、锁柱滑动齿条、齿轮和滑动卡槽,锁柱滑动齿条与齿轮啮合,锁柱滑动齿条置于滑动卡槽上,齿轮与电动机连接。启动电动机,通过齿条齿轮传动带动锁柱开闭车锁本体开口。凹槽底端优选设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与单片机连接。当锁柱的一端运动到限位开关位置,进而由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机构停止继续带动锁柱伸长运动。此外,车锁主体1内设有检测锁柱的感应器9,感应器9与锁舌7处于车锁主体开口的同侧一端,感应器与单片机连接。凹槽的侧壁设有锁舌容纳腔和设于容纳腔底端的伸缩机构,锁舌通过伸缩机构与容纳腔底端连接。伸缩机构也可以为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与单片机连接。为了便于判断是否需要上锁和解锁,车锁主体内最好设有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通过车是否停止进而判断车辆是否需要上锁,具体而言,当车停止时,通过感应器检测锁柱是否在凹槽(锁孔)内,若没在凹槽内,判断为需要上锁,此时启动红外检测机构检测既有轨迹是否被遮挡,若被遮挡则报警,若没有被遮挡,单片机控制锁舌回收,电机驱动机构推动锁柱使其前伸至对应凹槽(锁孔)内,当锁柱达到限位开关位置时,单片机控制锁舌归位,此时锁舌与锁柱配合实现锁紧功能;当车轮开始出现小幅度转动时,感应器检测锁舌在凹槽内时,单片机控制锁舌收缩,锁柱在电机驱动机构的回拉作用下完全缩回,此时实现解锁功能。为了便于该车锁的手动遥控开锁及锁车,可以在车锁主体设置信号接收器,车钥匙设置信号发射器,通过车钥匙内的信号发射器对准车锁内的信号接收器发出指令,车锁被自动打开或锁闭。车锁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锁车结构,也可以采用上述的锁紧机构。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车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车锁,包括车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主体的开口两端设有红外检测机构,所述车锁主体内设有开闭开口的锁紧机构,所述全自动车锁还包括与红外检测机构连接的报警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车锁,包括车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主体的开口两端设有红外检测机构,所述车锁主体内设有开闭开口的锁紧机构,所述全自动车锁还包括与红外检测机构连接的报警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发射器和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射信号的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设于车锁主体的开口一端,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车锁主体开口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主体的开口一端设有凹槽,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车锁主体内的单片机、驱动机构、锁柱和设于凹槽侧壁的锁舌,所述驱动机构带动锁柱沿车锁主体开口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凹槽内与锁舌配合锁紧,所述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娇王垒刘纪红何春国涂韩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