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298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主体为固定内齿轮,行星架、行星齿轮和输出内齿轮均安装于固定内齿轮内部,行星架轴承的内圈与行星架配合,行星架轴承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配合,输出内齿轮轴承的内圈与输出内齿轮配合,输出内齿轮轴承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配合,行星齿轮旋转轴和消隙齿轮旋转轴均与行星架固定连接,第一小球轴承的内圈与行星齿轮旋转轴配合,第一小球轴承的外圈与行星齿轮的中心孔配合,第二小球轴承的内圈与消隙齿轮旋转轴配合,第二小球轴承的外圈与消隙齿轮的中心孔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传动比大、高精度无齿隙传动、简单小巧、成本低的优点。

A reducer without backlash and large transmission ratio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lash reducer with large transmission ratio, and the body is a fixed inner gear, planetary gear, planetary gear and the output gear are installed on the fixed internal gear, bearing planetary gear and the planetary frame with the inner ring,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planetary frame is matched with the fixed gear wheel, the gear the inner ring and the output gear bearing inner ring, an output inner gear bearing with fixed inner gear, planetary gear rotating shaft and gear backlash rotary shaft and the planetary fram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ring, the planetary gear rotating shaft with the first ball bearing, with center hole and outer planetary gear bearing the first ball second, the ball bearing inner ring and the rotating shaft with the gear backlash, with second ball bearing outer ring and backlash gear center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large transmission ratio, high precision, no teeth gap transmission, simple and small,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
本技术涉及减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减速器通常需要通过多级的传动减速才可以达到较大的传动比,在一对齿轮副的空间内只可以获得较小的减速比(假如传动比要达到10:1时,那么一对啮合的齿轮副的齿轮外径必须相差10倍),因此要获得较大的减速比,通常减速器的体积比较大而且比较笨重。另外,现有的减速器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传动背隙,而传动过程有间隙会使传动精度大大地降低,严重影响了传动终端的精度,同时传动中齿隙存在会带来噪音和振动等不稳定的因素。而目前工业应用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大传动的同时也要求小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在较小的空间能做到较大的减速比,同时本设计做了简易的消除间隙的机构设计使得传动过程可实现无齿隙减速传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内齿轮、行星架、行星齿轮、输出内齿轮、消隙齿轮、行星架轴承、输出内齿轮轴承、第一小球轴承、第二小球轴承、行星齿轮旋转轴、消隙齿轮旋转轴,所述固定内齿轮为主体,所述行星架、行星齿轮和输出内齿轮均安装于固定内齿轮内部,所述行星架轴承的内圈与行星架配合,所述行星架轴承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的内圈与输出内齿轮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配合,所述行星齿轮旋转轴和消隙齿轮旋转轴均与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小球轴承的外圈与行星齿轮的中心孔配合,所述第二小球轴承的内圈与消隙齿轮旋转轴配合,所述第二小球轴承的外圈与消隙齿轮的中心孔配合。上述的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与固定内齿轮正常啮合,所述行星齿轮与输出内齿轮间隙啮合;所述消隙齿轮与固定内齿轮正常啮合,所述消隙齿轮与输出内齿轮间隙啮合。上述的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齿轮比输出内齿轮齿数少一个。上述的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行星架上设计有长槽,消隙齿轮在长槽内调整安装位置。上述的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的中心处设计有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针对目前普通多级齿轮减速器存在的传动精度不够高、体积较大、较笨重的问题做了全新的设计,在较小的空间能做到较大的减速比。同时本技术做了简易的消除间隙的机构设计,使得传动过程可实现无齿隙减速传动。行星架的中心处设计有通孔,方便内部走线。本减速器设计具有体积小、传动比大、高精度无齿隙传动的特点,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小巧、成本低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运动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内齿轮1、行星架轴承2、行星架3、输出内齿轮4、输出内齿轮轴承5、行星齿轮6、第一小球轴承7、行星齿轮旋转轴8、消隙齿轮9、第二小球轴承10、消隙齿轮旋转轴11,所述固定内齿轮1为主体,所述行星架3、行星齿轮6和输出内齿轮4均安装于固定内齿轮1内部,所述行星架轴承2的内圈与行星架3配合,所述行星架轴承2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1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5的内圈与输出内齿轮4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5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1配合,所述行星齿轮旋转轴8和消隙齿轮旋转轴11均与行星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小球轴承7的内圈与行星齿轮旋转轴8配合,所述第一小球轴承7的外圈与行星齿轮6的中心孔配合,所述第二小球轴承10的内圈与消隙齿轮旋转轴11配合,所述第二小球轴承10的外圈与消隙齿轮9的中心孔配合。本结构设计中,所有齿轮的模数是相同的,而固定内齿轮1的齿数比输出内齿轮4的齿数少一个,故行星齿轮6与固定内齿轮1可以正常啮合(两齿轮的轴中心距按照标准中心距固定),同时行星齿轮6与输出内齿轮4有小量间隙啮合(两齿轮的轴中心距比标准中心距稍大)。消隙齿轮9同时也与固定内齿轮1正常啮合,与固定内齿轮4间隙啮合。行星架3上设计有长槽,消隙齿轮9与行星架3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因此消隙齿轮9与行星齿轮6的相对角度可以调节。行星架3的中心处设计有通孔,方便内部走线。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如下:本实例当中,固定内齿轮齿数为99,输出内齿轮的齿数为100,行星齿轮和消隙齿轮的齿数均为17,齿轮的模数均为0.5,可以实现的减速比是100:1。其工作原理是:当输入动力推动行星架绕固定内齿轮旋转时,行星齿轮旋转轴和消隙齿轮旋转轴会同时绕固定内齿轮公转,使分别连接于其上的行星齿轮和消隙齿轮会同时绕固定内齿轮公转,行星齿轮的齿与固定内齿轮的齿是啮合的,故行星齿轮会同时绕行星齿轮旋转轴自转。此时,由于行星齿轮与输出内齿轮也是啮合的,但由于输出内齿轮的齿数比固定齿轮的齿数要多一个,输出内齿轮与固定内齿轮齿轮的每个齿中心并不是径向对齐的,每个齿的齿面也并不是径向对齐的,仅在行星齿轮啮合处齿面的齿廓啮合点是对齐,故行星齿轮会推动输出内齿轮使其与固定齿轮的每个齿廓径向对齐,正由于有此推动其对齐的趋势,从而使行星齿轮推动输出内齿轮运动。由于固定齿轮与输出齿轮的齿数差是1,故当行星架逆时针转动一圈时回到A点时(图2),行星齿轮也绕固定轴逆时针公转了一圈回到了A点,而输出齿轮被行星齿轮不断地对齐推动而顺时针转动,与行星齿轮啮合的齿由A齿变成了B齿,A齿与B齿的位置刚好差了一个齿数,故输出齿轮顺时针转动了1/100的圈数。同样的,若行星架顺时针转动一圈,输出齿轮将会逆时针转动1/100圈数,因此达到了100:1传动比,故该传动比只与输出内齿轮的齿数以及其与固定内齿轮的齿数差有关,与行星齿轮的齿数无关。当固定内齿轮与输出内齿轮的齿数差为1时,传动比就等于输出内齿轮的齿数,因此,本设计的减速器可以简单地加大输出内齿轮的齿数便可达到较大的传动比,而不需要一对齿数差异非常大的齿轮副,从而节省了空间。另外,由于行星齿轮与输出内齿轮的啮合存在小间隙,为了消除该间隙对传动的影响,在同圆周方向上设置了消隙齿轮,在消隙齿轮与行星齿轮的齿轮廓相对于输出内齿轮的齿轮廓在一定角度刚好相向顶紧,而消隙齿轮的运动与行星齿轮是相同的,故可以达到即不影响正常传动也能消除传动间隙的目的。在本设计中,该消隙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圆周夹角可以调节,以适应制造时的公差。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内齿轮(1)、行星架轴承(2)、行星架(3)、输出内齿轮(4)、输出内齿轮轴承(5)、行星齿轮(6)、第一小球轴承(7)、行星齿轮旋转轴(8)、消隙齿轮(9)、第二小球轴承(10)、消隙齿轮旋转轴(11),所述固定内齿轮(1)为主体,所述行星架(3)、行星齿轮(6)和输出内齿轮(4)均安装于固定内齿轮(1)内部,所述行星架轴承(2)的内圈与行星架(3)配合,所述行星架轴承(2)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1)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5)的内圈与输出内齿轮(4)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5)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1)配合,所述行星齿轮旋转轴(8)和消隙齿轮旋转轴(11)均与行星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小球轴承(7)的内圈与行星齿轮旋转轴(8)配合,所述第一小球轴承(7)的外圈与行星齿轮(6)的中心孔配合,所述第二小球轴承(10)的内圈与消隙齿轮旋转轴(11)配合,所述第二小球轴承(10)的外圈与消隙齿轮(9)的中心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齿隙大传动比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内齿轮(1)、行星架轴承(2)、行星架(3)、输出内齿轮(4)、输出内齿轮轴承(5)、行星齿轮(6)、第一小球轴承(7)、行星齿轮旋转轴(8)、消隙齿轮(9)、第二小球轴承(10)、消隙齿轮旋转轴(11),所述固定内齿轮(1)为主体,所述行星架(3)、行星齿轮(6)和输出内齿轮(4)均安装于固定内齿轮(1)内部,所述行星架轴承(2)的内圈与行星架(3)配合,所述行星架轴承(2)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1)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5)的内圈与输出内齿轮(4)配合,所述输出内齿轮轴承(5)的外圈与固定内齿轮(1)配合,所述行星齿轮旋转轴(8)和消隙齿轮旋转轴(11)均与行星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小球轴承(7)的内圈与行星齿轮旋转轴(8)配合,所述第一小球轴承(7)的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煌牌自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