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89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2:43
在具有使用了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为了活用其高容量特性而在负极中使用现有的含Si合金的情况下,存在得不到充分的循环耐久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所含的含Si合金,使用具有在以非晶质或低结晶性的硅为主要成分的母相中分散有含有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硅化物相的结构和规定的组成、并且在使用CuKα1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24~33°的范围内的Si(111)面的衍射峰强度A与在2θ=37~45°的范围内的过渡金属硅化物的衍射峰强度B的比值(B/A)为规定范围内的值的含Si合金;并且,作为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使用具有规定组成的固溶体、或在该固溶体的颗粒表面形成有氧化物覆盖层的氧化物覆盖固溶体,从而实现了上述问题的解决。

Electrical equipment

With the use of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two solid solution cathode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in the body,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high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node using existing Si containing allo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t getting the full cycle durability problems. In the invention, containing Si alloy as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layer containing, with silicide in amorphous or low crystalline silicon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parent phase dispersed silicide containing transition metal 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and the provision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X ray diffraction using CuK 1 alpha rays in 2 theta = 24 to a range of 33 DEG Si (111) ratio of the diffraction peak intensity of the diffraction peak intensity of A and B in 2 theta = 37 to 45 degrees in the transition metal silicide (B/A) is within the specified range of values of Si containing alloys; and, as solid solution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with provisions of solid solution, or oxide layer covering the oxide solid solution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s of solid solution composed of the above problem can be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气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例如以二次电池、电容器等形式用作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车辆的发动机等的驱动用电源、辅助电源。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变暖,迫切希望减少二氧化碳量。在汽车业界,对通过引入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充满了期待,掌握着这些的实用化的关键的发动机驱动用二次电池等电气设备的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发动机驱动用二次电池,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中使用的民生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相比,要求具有极高的输出特性、和高能量。因此,在全部电池中具有最高理论能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备受关注,现在正在迅速地进行开发。锂离子二次电池一般具有将正极和负极介由电解质层连接、并收纳于电池壳的结构,所述正极使用粘结剂将正极活性物质等涂布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而成,所述负极使用粘结剂将负极活性物质等涂布在负极集电体的两面而成。一直以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中使用的是在充放电循环的寿命和成本方面有利的炭·石墨系材料。但是,炭·石墨系的负极材料通过锂离子向石墨结晶中的吸存和释放来进行充放电,因此具有得不到理论容量372mAh/g以上的充放电容量的缺点,所述理论容量是由锂导入最多的化合物LiC6而得到的。因此,炭·石墨系负极材料难以得到满足车辆用途的实用化水平的容量、能量密度。与此相对地,负极中使用了与Li合金化的材料的电池与此前的炭·石墨系负极材料相比,能量密度提高,因此作为车辆用途中的负极材料而受到期待。例如,如下述反应式(A)所示,每1mol的Si材料在充放电中吸存释放3.75mol的锂离子,Li15Si4(=Li3.75Si)的理论容量为3600mAh/g。但是,就负极中使用了与Li合金化的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而言,在充放电时,负极的膨胀收缩较大。例如,就吸存Li离子时的体积膨胀而言,石墨材料为约1.2倍,而在Si材料的情况下,Si与Li合金化时,从无定形状态向结晶状态转变而发生较大体积变化(约4倍),因此存在使电极的循环寿命缩短的问题。此外,在Si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容量和循环耐久性为折衷关系,存在难以在显示高容量的同时提高循环耐久性的问题。这里,国际公开第2006/129415号小册子公开了课题在于提供具有高容量、且循环寿命优异的负极颗粒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使用包含以硅为主体的第1相和含有钛的硅化物(TiSi2等)的第2相的含硅合金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含硅合金是将硅粉末和钛粉末通过机械合金化法混合并进行湿式粉碎而得到的。还公开了:这种情况下,这两相中的至少一相为非晶质或低结晶性。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对使用具有高容量特性的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组合国际公开第2006/129415号小册子中记载的负极时,负极也为高容量,因此能活用作为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的高容量特性,即使制成电池也能实现优异的容量曲线。但是,本专利技术人们的研究显示,这些正负极的组合存在得不到充分的循环耐久性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使用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气设备中,充分活用作为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的高容量特性且能实现充分的循环耐久性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含有规定的含Si合金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含有规定的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组合使用,从而能解决上述课题,至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其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含有: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并且,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负极活性物质:α(含Si合金)(1)上述式(1)中,α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40<α≤98。此外,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2)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e(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2)上述式(2)中,e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80≤e≤98。此时,上述含Si合金具有以下特征:具有在以非晶质或低结晶性的硅为主要成分的母相中分散有含有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硅化物相的结构,并且具有由下述化学式(I)所示的组成:SixSnyMzAa(I)在上述化学式(I)中,A为不可避免的杂质,M为1种或2种以上过渡金属元素,x、y、z和a表示质量%的值,此时,0<x<100、0≤y<100、0<z<100且0≤a<0.5,x+y+z+a=100。在上述含Si合金的使用CuKα1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37~45°的范围内的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衍射峰强度B与在2θ=24~33°的范围内的Si的(111)面的衍射峰强度A的比值(B/A)为0.41以上。并且,上述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具有以下特征:由具有下述式(3)所示的组成的固溶体形成或者由氧化物覆盖固溶体形成,所述氧化物覆盖固溶体在具有上述式(3)所示的组成的固溶体的颗粒表面形成有由选自由Al、Zr和Ti组成的组中的金属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形成的覆盖层,此时,上述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中的上述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的含量以氧化物换算为0.1~3.0重量%。Li1.5[NiaMnbCoc[Li]d]Oz(3)在上述式(3)中,z表示满足原子价的氧数,a+b+c+d=1.5、0.1≤d≤0.4、1.1≤[a+b+c]≤1.4。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扁平型(叠层型)的非双极型非水电解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基本构成的剖面概要图。图2为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的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扁平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A为实施例中制作的负极A1中使用的含Si合金(负极活性物质)粉末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衍射谱图。图3B为实施例中制作的负极A2中使用的含Si合金(负极活性物质)粉末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衍射谱图。图3C为实施例中制作的负极A3中使用的含Si合金(负极活性物质)粉末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衍射谱图。图3D为实施例中制作的负极A4中使用的含Si合金(负极活性物质)粉末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衍射谱图。图3E为实施例中制作的负极A5中使用的含Si合金(负极活性物质)粉末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衍射谱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含有: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负极活性物质,α(含Si合金)(1)在上述式(1)中,α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40<α≤98,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2)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e(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2)在上述式(2)中,e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80≤e≤98,此时,上述含Si合金具有在以非晶质或低结晶性的硅为主要成分的母相中分散有含有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硅化物相的结构且具有下述化学式(I)所示的组成,SixSnyMzAa(I)在上述化学式(I)中,A为不可避免的杂质,M为1种或2种以上过渡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气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设备,其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含有: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负极活性物质:α(含Si合金)  (1)所述式(1)中,α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40<α≤98,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2)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e(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  (2)所述式(2)中,e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80≤e≤98,此时,所述含Si合金具有如下结构:在以非晶质或低结晶性的硅为主要成分的母相中,分散有含有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硅化物相,所述含Si合金具有下述化学式(I)所示的组成:SixSnyMzAa  (1)在所述化学式(I)中,A为不可避免的杂质,M为1种或2种以上过渡金属元素,x、y、z和a表示质量%的值,此时,0<x<100、0≤y<100、0<z<100且0≤a<0.5,x+y+z+a=100,在所述含Si合金的使用CuKα1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37~45°的范围内的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衍射峰强度B与在2θ=24~33°的范围内的Si的(111)面的衍射峰强度A的比值(B/A)为0.41以上,并且,所述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下述式(3)所示组成的固溶体形成或者由氧化物覆盖固溶体形成,所述氧化物覆盖固溶体在具有所述式(3)所示的组成的固溶体的颗粒表面形成有由选自Al、Zr和Ti所组成的组中的金属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形成的覆盖层,此时,所述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中的所述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的含量以氧化物换算为0.1~3.0重量%,Li1.5[NiaMnbCoc[Li]d]Oz  (3)所述式(3)中,z表示满足原子价的氧数,a+b+c+d=1.5、0.1≤d≤0.4、1.1≤[a+b+c]≤1.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气设备,其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含有: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负极活性物质:α(含Si合金)(1)所述式(1)中,α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40<α≤98,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下述式(2)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e(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2)所述式(2)中,e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各成分的重量%,80≤e≤98,此时,所述含Si合金具有如下结构:在以非晶质或低结晶性的硅为主要成分的母相中,分散有含有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硅化物相,所述含Si合金具有下述化学式(I)所示的组成:SixSnyMzAa(1)在所述化学式(I)中,A为不可避免的杂质,M为1种或2种以上过渡金属元素,x、y、z和a表示质量%的值,此时,0<x<100、0≤y<100、0<z<100且0≤a<0.5,x+y+z+a=100,在所述含Si合金的使用CuKα1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37~45°的范围内的过渡金属的硅化物的衍射峰强度B与在2θ=24~33°的范围内的Si的(111)面的衍射峰强度A的比值(B/A)为0.41以上,并且,所述固溶体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下述式(3)所示组成的固溶体形成或者由氧化物覆盖固溶体形成,所述氧化物覆盖固溶体在具有所述式(3)所示的组成的固溶体的颗粒表面形成有由选自Al、Zr和Ti所组成的组中的金属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形成的覆盖层,此时,所述固溶体正极活性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学芜木智裕吉冈洋一小松宽和千叶启贵山本伸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