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965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旨在解决锂离子电池加热装置结构复杂,加热不均,加热效率低的不足。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加热膜本体,加热膜本体包括上覆层、下覆层、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的电热丝,电热丝的两端均连接引出导线,引出导线一部分热压在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另一部分延伸出加热膜本体,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设有若干个和电池模块汇流排对应设置的电压采集焊接片,电压采集焊接片均电连接采集导线,采集导线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采集导线端部延伸出加热膜本体并且均连接到引出端子,电压采集焊接片露出下覆层外表面。

Heating structur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ing film structure of a lithium ion battery, aiming at solving the defects of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uneven heating and low heating efficiency of the heating device of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heating film body, heating film main body comprises an upper layer, a lower cladding layer, hot pressing in electric wire betwee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lower cladding layer, both ends of the heating wir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ead wire between the lead wire, a part of hot pressing in the hot pressing in the overlying layer and the lower layer, the other part of the extended heating film body, a plurality of pieces of welding voltage acquisition and battery module bus s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lower cladding layer, the voltage acquisition welding piec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 hot wire wire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betwee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lower cladding layer, collecting wire ends extending heating film and body connected to the terminal voltage acquisition welding piece exposed lower cladding layer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零部件,因此提高其安全性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措施。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有机溶质,所以在低温下的放电能力很差。然而新能源乘用车所面对的部分销售市场是属于寒带地区的,如果温度过低,小于锂电池工作温度范围,车辆无法启动,那时就需要一个电池加热装置给电池升温。但是现在使用的很多加热装置结构复杂,加热不均,加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锂离子电池加热装置结构复杂,加热不均,加热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它结构简单,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而且将电压采集装置与加热膜设置成一体,结构紧凑,避免导线裸露在外而出现导线杂乱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包括加热膜本体,加热膜本体包括上覆层、下覆层、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的电热丝,电热丝的两端均连接引出导线,引出导线一部分热压在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另一部分延伸出加热膜本体,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设有若干个和电池模块汇流排对应设置的电压采集焊接片,电压采集焊接片均电连接采集导线,采集导线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采集导线端部延伸出加热膜本体并且均连接到引出端子,电压采集焊接片露出下覆层外表面。当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温度低于正常工作范围时,即在车辆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下,通过干电池或者备用蓄电池给电热丝提供电量,使电热丝发热,电热丝发出的热量通过加热膜本体、电池单体极耳将热量传递到电解液,从而提高电池的温度,十分钟左右即可将电池加热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从而使车辆能够正常启动行驶。电池加热膜本体覆盖在电池模块汇流排上加热,利用电池单体极耳材质和内部极片集流体良好的导热性,保证电池单体加热均匀,加热快速,使用安全,绝缘和加热的效率较高。而且电压采集装置的采集导线内置在加热膜本体内,结构紧凑,避免导线裸露在外而出现导线杂乱的现象。作为优选,加热膜本体厚度为0.5±0.05mm,上覆层和下覆层厚度均为0.15±0.05mm。加热膜本体厚度较薄,便于安装连接,防止占用电池模块较大的空间。作为优选,上覆层和下覆层均为聚酰亚胺材料加工而成。聚酰亚胺材料上覆层和下覆层耐高温性能好,绝缘性能好。作为优选,电压采集焊接片均为镍金属薄片。镍金属薄片便于焊接。作为优选,电压采集焊接片设置在加热膜本体的前后两侧边缘位置。电压采集焊接片的设置防止与电热丝发生干涉。作为优选,电热丝呈蛇形结构。蛇形结构的加热丝加热更加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简单,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而且将电压采集装置与加热膜设置成一体,结构紧凑,避免导线裸露在外而出现导线杂乱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与电池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膜本体,2、上覆层,3、下覆层,4、电热丝,5、引出导线,6、电压采集焊接片,7、采集导线,8、引出端子,9、电池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参见附图1至3),包括加热膜本体1,加热膜本体呈矩形结构,加热膜本体包括上覆层2、下覆层3、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的电热丝4,电热丝的两端均连接引出导线5,引出导线一部分热压在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另一部分延伸出加热膜本体,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设有若干个和电池模块9汇流排对应设置的电压采集焊接片6,电压采集焊接片均电连接采集导线7,采集导线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采集导线端部延伸出加热膜本体并且均连接到引出端子8,电压采集焊接片露出下覆层外表面。加热膜本体厚度为0.5±0.05mm,上覆层和下覆层厚度均为0.15±0.05mm。上覆层和下覆层均为聚酰亚胺材料加工而成。电压采集焊接片均为镍金属薄片,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电池模块汇流排连接。电压采集焊接片设置在加热膜本体的前后两侧边缘位置。电热丝呈蛇形结构。当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温度低于正常工作范围时,即在车辆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下,通过干电池或者备用蓄电池给电热丝提供电量,使电热丝发热,电热丝发出的热量通过加热膜本体、电池单体极耳将热量传递到电解液,从而提高电池的温度,十分钟左右即可将电池加热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从而使车辆能够正常启动行驶。电池加热膜本体覆盖在电池模块汇流排上加热,利用电池单体极耳材质和内部极片集流体良好的导热性,保证电池单体加热均匀,加热快速,使用安全,绝缘和加热的效率较高。而且电压采集装置的采集导线内置在加热膜本体内,结构紧凑,避免导线裸露在外而出现导线杂乱的现象。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加热膜本体,加热膜本体包括上覆层、下覆层、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的电热丝,电热丝的两端均连接引出导线,引出导线一部分热压在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另一部分延伸出加热膜本体,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设有若干个和电池模块汇流排对应设置的电压采集焊接片,电压采集焊接片均电连接采集导线,采集导线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采集导线端部延伸出加热膜本体并且均连接到引出端子,电压采集焊接片露出下覆层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加热膜本体,加热膜本体包括上覆层、下覆层、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的电热丝,电热丝的两端均连接引出导线,引出导线一部分热压在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另一部分延伸出加热膜本体,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设有若干个和电池模块汇流排对应设置的电压采集焊接片,电压采集焊接片均电连接采集导线,采集导线热压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采集导线端部延伸出加热膜本体并且均连接到引出端子,电压采集焊接片露出下覆层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加热膜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英杰任宁陈单王玉龙马忠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