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凤玲专利>正文

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8147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包括水箱、水泵、加湿管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水泵连接水箱和加湿管,加湿管包括顶面加湿组和底面加湿组,顶面加湿组为T型,T型的竖直管穿过相邻两梁侧翼之间的缝隙,T型的横直管设置喷嘴,顶面加湿组用于对预制桥梁顶面进行加湿降温;底面加湿组用于对预制桥梁底面进行加湿降温,所述喷嘴为雾化旋喷嘴。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高且使用操作方便,节约人工,加湿效率高,养护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护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养护系统。
技术介绍
高铁预制桥梁预制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强,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加湿养护。混凝土浇注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加湿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目前,高铁预制桥梁的养护装置中使用的固定装置,喷嘴不能移动,喷洒区域固定。为了覆盖全部喷洒区域,设置喷嘴的数量多;各个喷嘴喷洒区域必须存在交叉作业,对水的消耗量大,浪费资源;存在喷洒死角,加湿养护效果不佳。采用人工方法养护虽然能解决喷洒死角的问题,却需要爬上爬下,预制桥梁的高度离地一般在4-5米,十分危险,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成本大大增加。中国专利公告号204450828 U申请号201520108524.2公开了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养护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对节段箱梁的箱内加湿的箱内加湿装置、用于对节段箱梁的箱外左侧加湿的箱外左侧加湿装置和用于对节段箱梁的箱外右侧加湿的箱外右侧加湿装置,所述箱外左侧加湿装置和箱外右侧加湿装置对称设置,所述箱外左侧加湿装置和箱外右侧加湿装置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行走机构、箱外加湿管和用于驱动箱外加湿管沿着行走机构顶部滑行的箱外加湿管驱动装置,所述箱外加湿管设置在行走机构的顶部,所述箱外加湿管上安装有多个箱外加湿头,所述箱外加湿管驱动设置在行走机构上。虽然解决了移动加湿的问题,但水源固定,依靠软管与养护用水的水源接通,势必无法满足长距离多段桥梁的养护,其工作距离受制于软管的长度;预制桥梁的内部空间的养护和侧翼的养护温度和湿度要求不同,侧翼薄完全敞开裸露多,需要多频次加湿降温,而内部空间则几乎无需加湿,该专利却无法区别对待;无法对桥梁的上表面进行加湿降温养护,而上表面直接接受日射,尤其需要养护;另外还存在结构繁琐、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高且使用操作方便,节约人工,加湿效率高,养护效果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包括水箱、水栗、加湿管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水栗连接水箱和加湿管,加湿管包括顶面加湿组和底面加湿组,顶面加湿组为T型,T型的竖直管穿过相邻两梁侧翼之间的缝隙,T型的横直管设置喷嘴,顶面加湿组用于对预制桥梁顶面进行加湿降温;底面加湿组用于对预制桥梁底面进行加湿降温,所述喷嘴为雾化旋喷嘴,所述底面加湿组下面设置回收伞,所述回收伞设置回流入水箱的导管,所述底面加湿组设置为与桥梁侧翼底面的形状相适配的拱弧形,所述拱弧形沿所述竖直管左右对称,喷嘴设置于拱弧形加湿管,所述底面加湿组包括两个顶喷嘴和两个侧喷嘴,所述加湿管采用分体分段式方法进行组装,各支管采用弯管、结头或三通连接成一体,所述加湿管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柜相连,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轨道和车轮,动力驱动系统驱动车轮沿轨道运动,动力驱动系统与控制柜相连,所述轨道设置固定感应点,与固定感应点配对的感应器设置于行走机构,感应器感应到固定感应点把信号传给控制柜,所述控制柜通过遥控信号连接遥控器,遥控器遥控控制柜工作。—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遥控器遥控控制柜,控制柜控制动力驱动系统工作,或者手动开启动力系统的工作开关,动力驱动系统驱动车轮转动,行走机构沿轨道前行,同时警灯开启闪烁的步骤; 行走机构上的感应器奇数次感应到固定感应点,将信号传给控制柜,控制柜控制动力驱动系统驱动水栗工作的步骤; 水栗驱动水箱内水通过加湿管从喷嘴喷出,对桥梁顶面和底面进行加湿降温养护的步骤; 喷嘴喷出的水一部分落入回收伞,通过回收伞的导管回流入水箱的步骤; 行走机构上的感应器偶数次感应到固定感应点,将信号传给控制柜,控制柜控制动力驱动系统驱动水栗停止工作的步骤; 遥控器遥控控制柜,控制柜控制动力驱动系统停止工作,或者手动开启动力系统的工作开关,行走机构停在所述轨道,同时警灯关闭的步骤; 还包括,遥控器通过遥控信号关闭或开启电磁阀,或者手动关闭或开启加湿管分支上的阀门的步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够对桥梁的顶底上下两面进行加湿。2、本专利技术通过行走机构使加湿管按照固定轨道滑行,用线的移动形成面,对养护区进行全面、均匀加湿养护,没有喷洒死角,大大节约了水资源。3、本专利技术可根据需求通过电磁阀或手动阀控制加湿管各组各分支的喷洒通路,回收伞可以把余水回收,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合理利用了水源,防止水资源浪费。4、本专利技术加湿效率高,养护效果佳,并且本装置可以与温湿度控制系统配合使用,实现全自动加湿养护作业。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面加湿组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控制机构过程示意图。图6为底面加湿组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不意图。图7为旋转喷嘴结构示意图。图8为遥控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一水箱;2—水栗;3—加湿管;4一行走机构;5—喷嘴;6—动力驱动系统;7—回收伞;8—控制柜;9一遥控器;1—警灯;11 一弧形顶;12—基座;13—罩壳; 31 一顶面加湿组;32—底面加湿组;33—二通;34—电磁阀; 311—竖直管;312—横直管; 321 —顶喷嘴322—侧喷嘴;323—横水平管;324—竖向垂直管;325—侧向管; 41一轨道;42一车轮;43一感应点;44一感应器; 51—内轴管;52—旋转套;53—喷口; 71—导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包括水箱1、水栗2、加湿管3和行走机构4,水栗2连接水箱I和加湿管3,加湿管3包括顶面加湿组31和底面加湿组32,31顶面加湿组为T型,T型的竖直管311穿过相邻两梁侧翼之间的缝隙,T型的横直管312设置喷嘴5,顶面加湿组31用于对预制桥梁顶面进行加湿降温;底面加湿组32用于对预制桥梁底面进行加湿降温,行走机构4的移动带动喷嘴5相对于桥梁位置的移动,所述水栗2与动力驱动系统6相连,所述底面加湿组32下面设置回收伞7,所述回收伞7设置回流入水箱的导管71,所述底面加湿组32设置为与桥梁侧翼底面的形状相适配的拱弧形,所述拱弧形沿所述竖直管311左右对称,喷嘴5设置于拱弧形加湿管,所述底面加湿组32包括两个顶喷嘴321和两个侧喷嘴322,所述加湿管3采用分体分段式方法进行组装,各支管采用弯管、结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包括水箱、水栗、加湿管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水栗连接水箱和加湿管,加湿管包括顶面加湿组和底面加湿组,顶面加湿组为T型,T型的竖直管穿过相邻两梁侧翼之间的缝隙,T型的横直管设置喷嘴,顶面加湿组用于对预制桥梁顶面进行加湿降温;底面加湿组用于对预制桥梁底面进行加湿降温,所述喷嘴为雾化旋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加湿组下面设置回收伞,所述回收伞设置回流入水箱的导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加湿组设置为与桥梁侧翼底面的形状相适配的拱弧形,所述拱弧形沿所述竖直管左右对称,喷嘴设置于拱弧形加湿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加湿组包括两个顶喷嘴和两个侧喷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采用分体分段式方法进行组装,各支管采用弯管、结头或三通连接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柜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铁预制桥梁的双面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轨道和车轮,动力驱动系统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玲
申请(专利权)人:朱凤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