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床深槽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814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金属切削领域,公开了一种车床深槽刀,包括刀杆、刀颈、刀头和加强筋,刀颈包括第一刀颈和第二刀颈;第一刀颈的一端为刀杆,另一端为第二刀颈,第二刀颈的另一端为刀头,第一刀颈和第二刀颈构成的夹角为钝角,且在第一刀颈上方设有加强筋;第二刀颈包括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刀头包括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第三平面与第五平面交汇形成第一刀刃,第五平面与第六平面交汇形成第二刀刃;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六平面交汇形成刀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强筋设计及体积优化,提升了刀具强度、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零件有干涉,从而满足加工需求。

Lathe deep groove knif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tal cutting field, discloses a deep groove lathe comprises a cutter, knife, knife, knife head and neck ribs, neck knife knife knife second includes a first neck and neck; one end of the first knife neck for the knife rod, the other end is second knife neck, the other end of the knife second the neck for head, neck and second angle first knife knife neck which is an obtuse angle, and in the first knife neck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rib; second knife neck including third and fourth planes; the cutter head comprises fifth and sixth plane, forming a first blade junction of the third and fifth planes, second edge intersection of fifth plane formation the sixth plane formation; the first edge and second edge intersection point, third, fourth and sixth plane plane.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strength of the cutter and prevents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cutter and the parts in the processing process by strengthening the design and the volume optimization of the reinforcing bar, thereby meeting the processing requir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床深槽刀
本技术适用于机械加工金属切削领域,特别用于车床端面异型深槽的加工。
技术介绍
在车削加工中,像葫芦形上小下大的异型槽经常遇到,且槽深度较深,针对此槽需设计专用的槽刀在车床上加工,由于槽深度较深,槽形状特殊,设计刀具时结构比以往的刀具都单薄,理论上可满足切削,但实际切削时刀具的强度低,易发生颤刀,也经常发生断刀现象,且加工效率低,最终加工尺寸不能很好的满足图面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刀具刚性差、切削量小、加工时间长以及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床深槽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床深槽刀,包括刀杆、刀颈、刀头和加强筋,所述刀颈包括第一刀颈和第二刀颈;所述第一刀颈的一端为刀杆,另一端为第二刀颈,所述第二刀颈的另一端为刀头,所述第一刀颈和第二刀颈构成的夹角为钝角,且在第一刀颈上方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二刀颈包括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刀头包括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与第五平面交汇形成第一刀刃,所述第五平面与第六平面交汇形成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六平面交汇形成刀尖。优选地,所述刀杆包括装夹平面、前端面、后端面、斜端面,所述装夹平面包括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斜端面与前端面相交。优选地,所述加强筋设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加强筋的第一平面与装夹平面重合;所述加强筋的轴向切面为梯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刀颈与第二刀颈之间、前端面与第一刀颈之间、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导有圆角。优选地,所述第一刀颈的上顶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刀颈的下底面,以及第二刀颈和刀头的下底面为与刀杆圆弧面重合的曲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刀颈与第二刀颈之间的内圆角半径为2mm,外圆角半径为5mm;前端面与第一刀颈之间的圆角半径为1.5mm、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的圆角半径为2mm。优选地,所述第二刀刃与第三平面的夹角为86°。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的夹角为45°。优选地,所述第一刀刃与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的相交线形成的夹角为67°。优选地,所述第一刀颈与第二刀颈的夹角为160°。本技术深槽刀具改进了以往端面成型槽刀的切削结构,在较薄的有效刀宽上部设计加强筋以此提升刀具强度,再在加强筋上设计相应的切削后角,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零件有干涉,从而满足加工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三维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阐明。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一种车床深槽刀,如图1、2所示,包括刀杆1、刀颈、刀头和加强筋4。如图2所示,刀颈包括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第一刀颈21的一端为刀杆1,另一端为第二刀颈22,第二刀颈22的另一端为刀头4,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构成的夹角为钝角,且在第一刀颈21上方设有加强筋4。第二刀颈22包括第三平面221和第四平面222,刀头包括第五平面301和第六平面302,第三平面221与第五平面301交汇形成第一刀刃304。第五平面301与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第二刀刃305。第一刀刃304、第二刀刃305、第三平面221、第四平面222和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刀尖303。特别地,为了防止车削加工时,车刀与工件发生干涉,在刀杆1上设有斜端面13,装夹平面10包括第一边界101和第二边界102,斜端面13与前端面11相交。特别地,加强筋4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车刀强度,但同样为了防止加强筋4与工件发生干涉,加强筋4的轴向切面为梯形,即扩大第二刀颈22上方的空间。特别地,第一刀颈21与第二刀颈22之间、前端面11与第一刀颈21之间、第一平面401与第三平面221之间导有圆角。特别地,为了方便车刀的制作,同时为了保证车刀的使用性能,第一刀颈21的上顶面为第一平面401,第一刀颈21的下底面,以及第二刀颈22和刀头3的下底面为与刀杆圆弧面重合的曲面。特别地,第一刀颈21与第二刀颈22之间的内圆角半径为2mm,外圆角半径为5mm。前端面11与第一刀颈21之间的圆角半径为1.5mm、第一平面401与第三平面221之间的圆角半径为2mm。特别地,第二刀刃305与第三平面221的夹角为86°。特别地,加强筋4的第一平面401与第三平面221的夹角为45°。特别地,第一刀刃304与第三平面221和第四平面222的相交线形成的夹角为67°。特别地,第一刀颈21与第二刀颈22的夹角为160°。现结合附图阐述一具体的实施例,一种车床深槽刀,如图1、2所示,包括刀杆1、刀颈2、刀头3和加强筋4。如图2所示,刀颈包括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第一刀颈21的一端为刀杆1,另一端为第二刀颈22。第二刀颈22的另一端为刀头4,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构成的夹角为钝角,且在第一刀颈21上方设有加强筋4。第二刀颈22包括第三平面221和第四平面222,刀头包括第五平面301和第六平面302,第三平面221与第五平面301交汇形成第一刀刃304,第五平面301与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第二刀刃305。第一刀刃304、第二刀刃305、第三平面221、第四平面222和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刀尖303。在刀杆1上设有斜端面13,装夹平面10包括第一边界101和第二边界102,斜端面13与前端面11相交。加强筋4的轴向切面为梯形,即扩大第二刀颈22上方的空间。第一刀颈21与第二刀颈22之间、前端面11与第一刀颈21之间、第一平面401与第三平面221之间导有圆角。第一刀颈21的第一平面401相对的面,第二刀颈22的第三平面221相对的面为刀杆1的延伸面。第一刀颈21与第二刀颈22之间的内圆角半径为2mm,外圆角半径为5mm,前端面11与第一刀颈21之间的圆角半径为1.5mm、第一平面401与第三平面221之间的圆角半径为2mm。第二刀刃305与第三平面221的夹角为86°。加强筋4的第一平面401与第三平面221的夹角为45°。第一刀刃304与第三平面221和第四平面222的相交线形成的夹角为67°,第一刀颈21与第二刀颈22的夹角为160°。本技术深槽刀具改进了以往端面成型槽刀的切削结构,在较薄的有效刀宽上部设计加强筋以此提升刀具强度,再在加强筋上设计相应的切削后角,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零件有干涉,从而满足加工需求。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床深槽刀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床深槽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1)、刀颈、刀头(3)和加强筋(4),所述刀颈包括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所述第一刀颈(21)的一端为刀杆(1),另一端为第二刀颈(22),所述第二刀颈(22)的另一端为刀头(3),所述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构成的夹角为钝角,且在第一刀颈(21)上方设有加强筋(4);所述第二刀颈(22)包括第三平面(221)和第四平面(222);所述刀头包括第五平面(301)和第六平面(302),所述第三平面(221)与第五平面(301)交汇形成第一刀刃(304),所述第五平面(301)与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第二刀刃(305);所述第一刀刃(304)、第二刀刃(305)、第三平面(221)、第四平面(222)和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刀尖(3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深槽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1)、刀颈、刀头(3)和加强筋(4),所述刀颈包括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所述第一刀颈(21)的一端为刀杆(1),另一端为第二刀颈(22),所述第二刀颈(22)的另一端为刀头(3),所述第一刀颈(21)和第二刀颈(22)构成的夹角为钝角,且在第一刀颈(21)上方设有加强筋(4);所述第二刀颈(22)包括第三平面(221)和第四平面(222);所述刀头包括第五平面(301)和第六平面(302),所述第三平面(221)与第五平面(301)交汇形成第一刀刃(304),所述第五平面(301)与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第二刀刃(305);所述第一刀刃(304)、第二刀刃(305)、第三平面(221)、第四平面(222)和第六平面(302)交汇形成刀尖(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深槽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1)包括装夹平面(10)、前端面(11)、后端面(12)、斜端面(13),所述装夹平面(10)包括第一边界(101)和第二边界(102);斜端面(13)与前端面(11)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深槽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设有第一平面(401)和第二平面(401),所述加强筋(4)的第一平面(401)与装夹平面(10)重合;所述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恩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