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拥军专利>正文

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53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头部、体部和能够与三通接头相连的尾部,其特征在于:头部设有斜面,靠近头部的体部内设置有标记环;所述微导管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微导管外层设有超滑涂层。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通过迂曲、狭窄血管,尤其是使微导管通过闭塞段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微导管和血管壁的摩擦,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了手术难度,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病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micro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 vascular catheter,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head, body and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three connector of the tai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head is provided with an inclined surface, near the head of th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mark ring; the micro catheter materials for 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 the micro the out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catheter ultra smooth coat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simple operation, easy through the tortuous and narrow blood vessels, especially the ability of micro catheter through occlusions is greatly improved, while reducing the friction of micro catheter and vessel wall,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vascular wall,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greatly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clinical good treatment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心血管发病率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是在血管造影下实施的一种微创手术,是有别于内外科治疗之外的疾病的第三种治疗方式。心脑血管微导管是一种介入治疗的关键器材,是一根长形高分子复合材料管,其主要作用如下:1.建立微导丝等器材进入病变血管的通道;2.在迂曲血管中为导丝推进提供支撑力,提升导丝通过病变的能力;3.提供通道使造影剂能顺利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现有的心脑血管微导管通过迂曲血管和狭窄血管尤其是通过闭塞段的能力较差,必须使用导丝进行引导,并且这种导管不利于调整导引导丝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并且能极大降低手术难度,减少病人痛苦的心脑血管微导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包括头部、体部和能够与三通接头相连的尾部,其特征在于:头部设有斜面,靠近头部的体部内设置有标记环;微导管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微导管外层设有超滑涂层。作为优选,斜面为与头部管腔轴线夹角为15°~25°,斜面末端为弧形。作为优选,微导管的管壁内嵌导丝,导丝末端设置在斜面外侧、且垂直斜面设置。作为优选,标记环为黄金材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通过迂曲、狭窄血管,尤其是使微导管通过闭塞段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微导管和血管壁的摩擦,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了手术难度,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病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头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通过血管分叉部分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通过分布斑块或血栓的狭窄血管段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通过迂曲血管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通过远端分叉血管段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通过血管闭塞段第一种位置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通过血管闭塞段第二种位置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通过血管闭塞段第三种位置的示意图。图中:1、头部;11、斜面;12、标记环;2、体部;3、尾部;4、近端分叉血管段;5、带血栓或斑块血管段;6、迂回血管段;7、导丝;8、封闭血管;9、远端分叉血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包括头部1、体部2和能够与三通接头相连的尾部3,头部1设有斜面11,靠近头部1的体部2内设置有标记环12;所述微导管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微导管外层设有超滑涂层。尾部3靠近操作者,该端被称作近端,头部1用于进入患者的血管中,该端被称为远端。微导管尖端呈斜面结构形式,使微导管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进入血管中。标记环12用于在手术操作中将微导管的远端在患者体内定位,便于医生更准确的确定治疗部位。所述微导管最外层超滑涂层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微导管和血管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微导管顺利通过血管,直至到达血管的远端。所述微导管能够建立微导丝等器材进入病变血管的通道,通过旋转微导管尾部3改变斜面11的方向,从而调整导丝7的前进方向,进而提升微导管通过病变的能力,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斜面11的设置,同时也使手术中向血管远端输送造影剂的能力增强,具有更快更好的显影效果。如图2至图5所示,作为优选,斜面11为与头部1管腔轴线夹角为15°~25°,斜面11末端为弧形。该斜面11的设置,使微导管的尖端变的细小,同时又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尖端呈弧形则使微导管在血管中受到的阻力降低到最小,同时避免了对血管壁的损伤,能够更自由的在血管中行进。如图3所示,当微导管插入近端分叉血管段4时,由于斜面11尖端细小,通过性较好,更易于通过调整微导管的尾部3来选择性的插入所需治疗的病变血管。同时斜面11大大减少了微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力,从而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如图4所示,当微导管插入带血栓或斑块血管段5时,斜面11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通过狭窄部位,大大降低微导管与血管斑块或血栓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斑块和血栓脱落的风险,进而降低血管栓塞等术中并发症的风险。如图5所示,当微导管插入迂曲血管段6时,斜面11尖端细小,柔软度高,通过性较好,便于微导管随血管的弯曲深入到血管的远端,易于改变头部1方向,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实施例2:如图6所示,微导管的管壁内嵌导丝7,导丝7末端设置在斜面11外侧、且垂直斜面11设置,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当微导管需要进入远端分叉血管段9时,导管内需要设置导丝7。由于远端手术难度较大,导丝7对微导管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斜面11也可以对导丝7进行方向调节。具体步骤为:扭转微导管尾部3,使导管头部1的斜面11对准欲进入的血管,导丝7更易于沿斜面11垂直方向伸出微导管头部1,进入目的血管,降低了前进方向的调整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如图7至图9所示,微导管插入血管闭塞段8时,通过扭转微导管尾部3,使微导管头部1旋转,斜面11产生机械切割力,能够提高微导管通过血栓部分的能力,减少病患手术时间,同时极大地减少病患的痛苦,从而提高血管闭塞病变的治疗成功率。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标记环12为黄金材质。标记环12用于将微导管的远端在患者体内定位,便于医生更准确的确定治疗部位,确保手术的安全性。黄金材质的选择,可以使标记环12的显影效果最好,便于医生准确判断微导管头部1位置,利于对血管病变位置进行疏通或者进一步深入的治疗。微导管的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通过迂曲、狭窄血管,尤其是使微导管通过闭塞段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微导管和血管壁的摩擦,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了手术难度,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病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包括头部(1)、体部(2)和能够与三通接头相连的尾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设有斜面(11),靠近头部(1)的体部(2)内设置有标记环(12);所述微导管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微导管外层设有超滑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包括头部(1)、体部(2)和能够与三通接头相连的尾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设有斜面(11),靠近头部(1)的体部(2)内设置有标记环(12);所述微导管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微导管外层设有超滑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拥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