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恺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发热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9132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发热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智能发热体包括:发热膜,包括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膜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

Intelligent heating bod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heating body,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n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telligent hea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heating film, comprising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nano silver particles and resin, wherein the content of the nano silver particles in the heating film is 20 to 50wt%, and the density is 1 to 2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发热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可智能控制、柔性好、节能的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电加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广泛使用于生活、生产、科研等各领域,从电加热的发展过程来说,其已从传统的镍/铬合金等电阻丝或膜作为发热材料,向有机复合发热材料转变。目前常用的有机复合发热材料为导电油墨或导电涂料。导电油墨是由一种或多种树脂、导电粉和助剂,按配方比例混合研磨而成。导电涂料是由一种或多种乳液、导电粉和助剂,按配方比例混合研磨而成。然而目前的导电发热材料及其制备的发热体的性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现有的发热体导电性、柔性都比较差,很难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又如,现有的发热体无法实现智能控制。前述这些缺陷的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发热体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开发一种可智能控制、柔性好、节能的发热体十分必要,而这也是业界一直渴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发热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发热体,其包括:发热膜,包括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膜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以及,电极,连接于所述发热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发热体包括:发热膜,包括发热涂层,所述发热涂层包括均匀且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涂层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热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底部,至少用以将所述发热膜产生的热能进行反射;以及,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优选的,所述智能发热体的厚度为7~40μm。优选的,所述发热膜的厚度为2~10μm。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涂层的厚度为1~10μm。优选的,所述热反射膜的厚度为2~10μ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的智能发热体的方法,其包括:将由纳米银颗粒和树脂组成的发热浆料施加于基材上,形成发热膜,并将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膜表面;其中,所述发热浆料中纳米银颗粒的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以及,将所述发热膜施加于热反射膜上,获得智能发热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的智能发热体于制备发热服饰、美容用品或理疗用品中的用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发热体具有柔性、超薄、节能、可智能远程等特点,节约能源,安全环保,不存在安全隐患;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发热体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实现卷对卷全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所获发热体材料能够辐射远红外线,提高人体吸收能力,可以作为直接加热源在发热服饰、美容用品或理疗用品等领域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发热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智能发热体,其包括:发热膜,包括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膜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以及,电极,连接于所述发热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发热体包括:发热膜,包括发热涂层,所述发热涂层包括均匀且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涂层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热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底部,至少用以将所述发热膜产生的热能进行反射;以及,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电极与外接电源电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智能发热体的厚度为7~40μm。优选的,所述发热膜的厚度为2~10μm。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涂层的厚度为1~10μm。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电阻为0.01~1欧姆。优选的,所述树脂包括聚氨酯和/或环氧树脂,但不限于此,此处树脂是起到粘合作用。优选的,所述热反射膜的厚度为2~10μm。进一步的,所述热反射膜的组成材料包括含有金属涂层的TPE、TPU、P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等柔性封装材料,但不限于此。优选的,所述热反射膜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底部。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热膜包括基材以及结合于基材表面的发热涂层。优选的,所述发热涂层是通过印刷、涂布和喷涂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结合于基材表面。更优选的,所述基材的材质包括PE、PET、P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智能发热体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表面。优选的,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2~10μm。优选的,所述保护膜的材质包括TPE、无纺布和TPU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智能发热体还包括热传感芯片,至少用以智能远程控制发热体的工作温度和时间。更优选的,所述热传感芯片还通过一导线与智能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智能传感器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而选择,例如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等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制备前述的智能发热体的方法,其包括:将由纳米银颗粒和树脂组成的发热浆料施加于基材上,形成发热膜,并将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膜表面,其中,所述发热浆料中纳米银颗粒的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以及,将所述发热膜施加于热反射膜上,获得智能发热体。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压力为0.5~4Gpa、温度为75~200℃的条件下,将所述发热浆料施加于基材上,形成发热膜。优选的,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将所述发热膜设置于所述热反射膜的表面。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将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表面。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热传感芯片设置于发热膜上,至少用以智能远程控制发热体的工作温度和时间。并且,所述热传感芯片通过一导线与智能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智能传感器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而选择,例如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等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前述的智能发热体于制备发热服饰、美容用品或理疗用品中的用途。以下结合若干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包括保护膜1、发热膜2和热反射膜3,所述发热膜2设置于保护膜1和热反射膜3之间,所述发热膜2包括发热涂层20,所述发热涂层包括均匀且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其结构呈弯曲回旋状,亦可以是其他形状。参加图2所示,所述电极4与发热膜2的发热涂层20连接,所述发热膜上还设置有热传感芯片5,所述热传感芯片5通过一导线6与智能传感器7相连接,所述智能传感器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而选择,例如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等等。所述导线6的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发热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膜,包括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膜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膜,包括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膜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以及,电极,连接于所述发热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膜,包括发热涂层,所述发热涂层包括均匀且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涂层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热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底部,至少用以将所述发热膜产生的热能进行反射;以及,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发热体的厚度为7~40μm;和/或,所述发热膜的厚度为2~10μm;和/或,所述发热涂层的厚度为1~10μm;优选的,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电阻为0.01~1欧姆;优选的,所述树脂包括聚氨酯和/或环氧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反射膜的厚度为2~10μm;和/或,所述热反射膜的组成材料包括含有金属涂层的TPE、TPU、P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热反射膜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包括基材以及结合于基材表面的发热涂层;优选的,所述发热涂层是通过印刷、涂布和喷涂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结合于基材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恺
申请(专利权)人:韩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